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354)

作者: 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杨氏果然去点了长明灯,又拿了两千两银子,交给荣宁二府设立的粥棚,让多施舍一段时间。

最近两年,京都几乎没有流民,前来吃粥吃药的,只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盘桓在京郊的乞丐,还有一些京郊的贫困户偶尔也会冒领施舍。

荣宁二府的粥棚也不会戳破。

不是家里困难谁也不会来吃施舍。

开设一个月粥棚,百十两银子的事情。

杨氏捐赠两千两银子,能维持一年半载。

杨氏也是买个心安。

这事儿若是贾珍做的,真不敢想……

不知异日跟荣府闹翻,他会不会联合外人下毒手?

石梅只希望贾敬不要出嫁,能够死死摁住贾珍。

这年四月,贾珠贾琏下场考试。

然后,他们兄弟都参加了武举童生试。

贾珠打不过贾琏。

然,弓马骑射也很不错。

贾赦因为不放心贾珠贾琏,又因为贾数管着几十个田庄,遂把贾斌,贾汶留在金陵替贾珠贾琏打点事宜。

这样,没有人敢对贾琏贾珠的名次动歪心思。

四月初,石梅再次收到贾珠贾琏的信件,言称得到了考试结果即刻返京

四月十五,石梅再次收到贾珠与贾琏联合写来的信件。

两人考完了县试府试,同时取得文举武举的童生资格。

因为要等着八月科试,嫌弃来回奔波麻烦。

四个月的时间就去江南游学,不回家了。

石梅这里也是鞭长莫及。

这两小子很显然得到了贾赦的支持了,不然不会这样子。

石梅招了张氏商议:“你看看怎么办吧,是答应,还是去信让金山把人逮回来?”

张氏知道贾琏的本事,些微之人不能占他的便宜。

张氏感叹:“这可真是儿大不由娘。

既然是孩子的心愿,就随他们去吧。

不然他日一旦入仕,就没得这般轻松自由了。“

这个时代女孩子的制约多,男孩子也是一样。

只要入学了,后面就是一波接一波的竞争,直到殿试之后放官,开始新一轮的角逐厮杀。

贾琏游学江南,张氏一点也不担心。

不仅有贾赦这个老子,还有林如海这个姑父,燕候这个岳父。

石梅也不担心两孙子。

江南虽然是他乡,对于贾琏来说无异主场。

可以说,贾琏在江南就是顶端的存在。

贾珠有了贾琏这个好兄弟的帮衬,也是稳稳当当。

再者,贾珠贾琏的两位前任先生,都在江南做官。

这两人再不缺人指点学问。

然后,荣府又找到了新的私塾先生。

依然是一位江南落地的举子。

这回的举子姓张。

不过,跟张氏的家族无关。

但是,同姓三分亲。

张氏在一群举子里挑了张举人。

张举人也很高兴。

荣府前三任先生都中了进士。

不给钱,他也愿意进来坐三年。

如今的贾府私塾在京都传的神乎其神,简直成了风水宝地。

不然,怎么一个个落地的私塾先生,坐了三年馆学,都成了进士了?

四月中旬,叶筠与叶筝进京了。

叶筠跟元春一般大,成了十一岁的大姑娘了。

张氏准备将叶筠安排在莲园。

元春因为住在荣庆堂的小跨院,极力邀请叶筠也住在荣庆堂。

贾敏的葳蕤轩,是荣禧堂中轴上一个院子。

论理原本应该是公府世子的居所。

然而,贾赦当时被祖母要去了,住在荣庆堂的跨院里,跟贾母就是针尖对麦芒。

这个世子的居所给贾政太打眼了,就给了贾敏居住。

葳蕤轩是贾母亲自取的名字。

寓意女儿品行高雅,气质若兰。

如今贾珠贾琏就住在当初贾赦的院子里,这个院子名叫梧桐苑。

一是因为贾代善希望儿子成才。

再者,这个院子里有一排梧桐树。

另外一个跨院就是当初张珏的母亲居住的地方,叫做茜草苑。

这个院子应该就是后来被宝玉改成绛芸轩的地方。

如今被元春住着。

元春已经给它改了名字叫翠微阁。

一般人会以为是因为荣府后面那座翠微山的余脉之故。

其实,翠微也是一种兰花。

元春这是比照姑姑的院子取的名儿。

但是,元春不承认是跟姑姑攀比。

她说摘自一首诗词: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石梅也不戳破,孙女力争品质高雅如兰,祖母只有高兴。

荣禧堂是五进三路的大院子。

张氏安排的莲园,则是荣禧堂三路院子的西路,紧挨着花园子。

毓秀住的榴园则是东路的院子,挨着宁府的院子。

荣庆堂就是荣府东路与荣禧堂并驾齐驱豪宅。

榴园则是位于荣庆堂后面的宅子。

其实,当初叶筠姐弟,就是住在榴园的跨院里。

如今,叶筠贵为县主,就不能再住毓秀的跨院。

让毓秀搬迁也不合适。

张氏才把叶筠安排在与榴园一样宽敞华贵的莲园。

当然,叶筠住在荣庆堂的跨院也不算委屈。

贾母可是超品,跟着外祖母也是长辈疼爱。

故而,叶筠不好拒绝元春的邀请,说道:“一切都听外祖母安排。”

石梅便看着元春:“你那翠微阁宝玉也要住,是不是有些拥挤?

莲园就在荣禧堂,也不远,不妨碍你们姐妹亲香。”

叶筠如今最好是自成一体。

她带的东西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