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45)
石梅不预备再这般行事,贾玫只是石梅预备聘请掌管庶务的大掌事,是东家与下面农庄主之间的联络人与监管人。
荣府名下的庄头与掌柜,石梅决定派遣可信任的家生子儿充任。
家生子儿方便管理,一旦出事,可以一撸到底。像是乌进忠贾代祥这种亲族故旧,出了事情,就有些投鼠忌器。
贾玫看了一眼石梅制定的规章制度,顿时明白,石梅取缔了之前那种家族式管理,而是把自己当成荣府的幕僚清客一般看待。
十二房就甭指望像五房一样,一家独大,垄断荣府资产上下所有肥缺。
贾玫心里有些失落。
他以为这次搭上荣府这列华盖车,可以顺便拉拔十二房的计划泡汤了。
石梅对此心知肚明,她要用人,再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办差事。
雍正那个铁血帝王要用人,也要发放养廉银子,何况她是寻常女子!
石梅说道:“侄儿不是外人,我就丑话说在头里,我这份差事可不轻松。
我们荣府说起来有爵位,俸禄银子根本养不活人。实际上,荣府上下生活起居靠得就是土地收成。
民以食为天。
农桑事宜不可马虎,像是五房从前那种软枕高卧的做派不可取。
作为荣府的代理人,侄儿你春季要视察农桑,夏季要预防洪涝,冬季要预防雪灾,还要巡查各地春耕准备情况,事无巨细,你都要心中有数。
一年四季,你必须每一季回京一次,汇报农庄的情况。春春夏秋冬四季,你必须对所辖农庄做出详细的报表,旱涝雪灾,必须有具体的日期,灾情大小,补救的措施,赈济的情况,都要有详细记载。
不能空口说白话:受灾了,绝收了,就完事了。
这个苦,侄儿能吃得了吗?“
贾玫自然满口应承:“侄儿原本就在牙行跑腿,一年四季,风里雨里,只怕没有生意可做,再不会怕苦怕累。”
石梅颔首:“这就好。这般算下来,虽然荣府的田产都在金陵府,光是视察两万田亩,也够你忙碌了,一年只怕要有半年不能着家。
后宅不宁,你也不能安心。
这事儿我也替你想好了。
我前儿看了下,你们家的宅邸几十年没有修整了,且兄弟十几人,挤在一个院子里实在是太逼仄了。
正好,五房搬迁,他们空出来的宅邸,就归你了。
五房的宅子前后有五个院落,相当于五进的大宅子,足够你奉养父母,安置膝下的三子一女。
贾玫再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忙着起身作揖:“多谢婶娘!”
石梅摆手:“坐下说话。
另外,我聘请你到荣府替我管理产业,你就如同我的儿子一般,你的月例就与你两个兄弟一样,每月十两银子。
四季衣衫公中备办,夏季三月每月消暑补贴五两,冬季三月每月有柴碳补贴五两。
另外,每月笔墨纸砚费用八两,也与他们兄弟一样。
你出门在外,比他们兄弟每月还要多出五两银子的差旅费用。到了年底,若是风调雨顺大丰收,你还有一个额外的大红包。”
石梅说着话递给贾玫一张表格:“这是我拟定的你的职责与待遇,你看看,哪里不满意,跟我提出来,我酌情增加。”
贾玫攒紧表格,手指却在颤栗,一月十两银子月例,八两银子的纸笔费用,足够他父母妻儿好吃好喝,还有结余。
五两银子的差旅费,也足够他一年的花销还富裕了。
贾玫起身整理衣冠,然后躬身作揖,颤声说道:“婶娘替侄儿安排的这样妥帖周到,侄儿一下子从糠箩里跳进蜜罐里了,还不满足就不是个人了。
侄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父母过富足安乐的日子,婶娘帮侄儿达成了心愿。侄儿没有别的本事,唯有一颗良心,侄儿这辈子绝不辜负婶娘的厚爱。否则,侄儿就不能算是个人!”
石梅闻言笑道:“说得好,这世上有本事的人遍地都是,有良心的人却稀罕得很。
如此,我们说定了。
哦,还有一件事情,上次你媳妇不是想让你家大小子进府伴读嘛,你去问问,若是她还舍得,就让她经常带着孩子进府来走走,让孩子们熟悉熟悉,若是有缘呢,孩子也愿意,日后就跟着进京去吧。”
贾玫闻听这话,感动的差点要跪下。
大小子若是真的进京去了,这辈子的前程也不用愁了。
最差的情况,将来也能接手自己的差事,丰衣足食一辈子。
贾玫带着两挂马车回家,十二房上下不免惊喜交加。
却是石梅吩咐赖大帮着十二房搬家来了。
十二房虽然穷些,说是要搬家,摒弃旧舍,贾代羽还是有些舍不得。
他十二个儿子,成家立业的有九个,余下三个没成家的,九郎十郎是双生子,十四岁,去年刚寻了铺子做学徒,自己能混口食。
只有一个老儿子,小名天赐,跟在身边吃闲饭,是他老婆四十岁的时候意外怀孕,比大孙子小一岁,今年才七岁。
贾玫得了嫡枝得好要搬家,成家的兄弟早就各自立了灶头,自然不能跟随。
最是作难是三个没成家的小儿子。
大儿子奉养他是没问题,奉养弟弟肯不肯呢?
大儿子肯,其他儿子有没有意见呢?
从前是没有想头,大家也不计较。
如今大房得了好处,都是兄弟,能够关照小的三个,难道不能关照大的几个吗?
谁不是一个妈生的?
贾代羽没本事,脸皮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