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566)
一旦按照太后的礼制,官宦人间一年不能动丝竹。
结婚不动丝竹,办什么婚事?
三月二十九,醇正帝明发谕旨:素服七日,辍朝五日。
这就是按照太后的丧礼。
然而,皇帝辍朝五日之后,却迟迟没有宣满朝的诰命入宫哭灵。
大家都心知肚明,醇正帝这是在替自己的母亲争取死后哀荣。
上皇这个时候若是还不答应给德太妃死后哀荣,满朝文武都觉得他凉薄了。
之后,礼部发出邸报,虽然没有明说太后之名,然,发布讣闻的内容却是按照太后的礼制:民间三月不许婚嫁,官宦人家一年不许动响乐。
地方一品二品大员进京哭丧送葬。
醇正帝当着满朝文武哭灵,表示要守孝三年。
太子是嫡孙,守孝一年。
这倒不是难事,太子原本就是等到十八岁圆房。
随后,二十一日,京都有诰命者,日日进宫,轮班哭丧,未正方散。
荣府上至石梅下至梅馨儿,都有诰命,梅馨儿产育,不必进攻。
因贾政既要陪伴上皇,还要轮班哭丧,索性住在养心殿。
石梅便让王淑华把宅子锁了,搬到荣府合着探春住在翠微轩,掌管门户,照顾梅馨儿。
贾珣媳妇,贾珃的媳妇也主动进府帮衬。
石梅张氏这才安心。
贾敏也要日日进宫哭丧,青玉的媳妇也在哭丧之列。
史家的世子夫人也要进宫。
男孩子上学无所谓。
家里的小姑子湘云,再有一个五岁的女儿,一并托付给荣府。
湘云便带着侄女、丫头婆子,欢欢喜喜的进驻荣府。
第189章 陛下有疾
京都诰命日日进宫悼唁哭灵。
石梅这等人瑞年纪也不放过。
两个时辰不仅要嚎哭, 还要落泪, 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
许多老诰命颤颤巍巍,行将晕厥。
德太妃棺木附近还放了冰盆。
春日里,乍暖还寒。
年纪大原本怕冷,这一来,越发浑身冰凉。
石梅自然不怕。
燕候府的陈老太君受了老鼻子罪了。
熬了半月病恹恹的却不敢告假。
醇正帝盯着呢。
她母亲死了, 父亲的老情人却活蹦乱跳, 心里如何舒坦?
陈老太君为了孙子, 只有坚持熬着。
石梅可怜她,下次哭灵就挨着陈老太君。
她顶不住了,给她输送一点灵力。
陈老太君好几回眼睛里都含着泪水, 倒是不用装哭了。
二十一天后。
太后移灵孝慈县,百日后再入地宫。
诰命们却不能消停,要去孝慈县继续轮班哭灵。
石梅这一拨老诰命也在轮班名册,谁也不敢告假。
这一次, 荣宁二府几乎全部出马, 两府只剩梅馨儿与探春母女。
再有两府的孩童贾兰、贾葳、贾葳。
宁府的贾芢、贾晗。
宁府要随扈哭灵, 只剩下个废物贾珍, 自顾不暇。也只有把孙子重孙, 打包托付给王淑华母女。
所幸有贾蔷夫妻看守门户。
荣宁两府的斥候分作两班,一班金山金峰带队, 保护石梅前去孝慈县。
金大年纪大了,则留在家里守护府邸。
这个时候,京都几乎所有的大官贵人都要去孝慈县哭灵。
京都的守卫相对薄弱, 只怕宵小要趁机作乱。
后街贾代修贾代儒,允诺会派人三班巡逻,照应两府。
贾赦、贾政、贾敬、贾琏、贾璋随扈,两府女眷只能依靠斥候。
不过,后面有禁军压阵,再不会出现危险。
这一去就是三个月之久。
石梅等人返回京都时,又是上皇的万寿节了。
一路苦楚难以诉说。
醇正帝身子原本就弱,回京就病倒了。
太医诊断之后,报给上皇的脉案,却说不出病症。
开出的方子一味温补,只说让醇正帝静养。
上皇其实对于醇正帝的病症有所猜测。
但是,无论如何询问,太医就是不敢吐露。
上皇驾临乾清宫,亲眼看见醇正帝嘴角的血迹,心知他果然吐血了。
太医竟然隐瞒病情!
上皇震怒,再次传召太医院院正安元芝。
安元芝却秉承醇正帝的旨意,抵死不透露醇正帝的病情。
太上皇把太医院院正下了诏狱,下旨白锦堂:无论什么手段,务必追查出新帝的病根。
白锦堂把安元芝交给北镇抚司的罗校尉。
半天下来,安元芝就交代了,不仅交代了新帝的病根儿,还交代了他自己的出身。
安元芝祖上曾经出过道爷,也曾在长春观挂单。
安元芝自己却是个半吊子炼丹师。
当时竞争丹药师,安元芝取胜,得已向醇正帝敬献丹药。
这也是安元芝被醇正帝信任,提升为太医院院正的原因。
安元芝为了让醇正帝相信丹药的药效,他每次都会在丹药中掺和少量春药。
丹药吃了,就会让人血脉膨胀。
再添了春药,越发精神亢奋。
因此,醇正帝吃了丹药就会神经勃发,赛如年轻的小伙子。
这也是后宫嫔妃频频怀孕的原因。
但是,丹药毕竟有毒。
醇正帝替母亲守孝,身子熬不住就加倍的吞食丹药。
吃了丹药浑身燥热,就寻了小厮胡乱出火。
看着满脸红光,实则强弩之末。
他为了遮盖自己的外强中干,到了孝慈县就不敢跟水阳同住,也拒绝水阳替他拿脉。
故而,身体越来越虚弱。
回京一路上再一折腾,终于不支,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