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老太太(81)
贾玫却道:“除了番薯,侄儿这次还发现了一条商机,贩卖舶来品的生意,很有赚头。
侄儿以为,婶娘可以再开一家洋货行,专门买卖舶来品。
金陵原本也有几家,都是混在土仪一起杂卖,侄儿也询问缘故,却是因为海疆路途遥远,路上不太平,走一趟开销极大还费时费力。
货物购进少了,除了盘费没赚头。
大批进货,他们本钱不够。
因此,只能从别处的大商行里小数额批发买卖……”
石梅这才记起贾玫带回来许多洋货,遂道:“很贵吗?你的本钱打哪儿来的?”
贾玫道:“婶娘给了我一千银子的盘费,加上丝绸在海疆很金贵,十大车丝绸卖了四千两银子,比金陵的原价翻了倍。
拢共五千两银子,侄儿除了留下二百两盘费,余下的都购买了舶来品。
本金原有些不足,下欠两千多两,却是大奶奶的书信起了作用,宜兴的高县令替侄儿作保,侄儿允诺,明年还去他们商行进货。侄儿拢共带回来八千银子的货物。“
石梅有些疑惑:“那你购买番薯的本钱呢?“
贾玫一笑:“番薯五六文钱一斤,两千斤番薯,侄儿拢共只花费十五两银子。这还是侄儿因为询问了种植方法,吃了人家的茶水,故意多给了几十文。加上零卖凑整数,才用了十五两。
若是大批购进,约莫十二两银子足够了。
就这样,那些出卖番薯的人家还对侄儿感激不尽呢。
这也是百姓们不愿意种植番薯的原因,一亩地只能出产一二百斤,还要交税,这种东西还没有多少人愿意购买。而中田种植稻谷,一亩地也能打下二百斤细米,这就是三四两银子,还能落下糠秕。两下比较,就没有人愿意种植番薯了。”
贾玫这话像是叙述经过,其实也是在劝说:番薯产量低不值钱,种植出来利润也不大。
但是,他不好意思质疑,只有这般不动声色的实话实说,究竟如何,让石梅自己考量。
石梅却是故作不知,说道:“按照你方才所言,洋货行走一次货需要一万银子的本金?”
贾玫颔首:“正是。主要是侄儿这次购进了怀表挂钟座钟,带着金链子的金丝框眼镜,穿着金链子的放大镜,这些东西比较费钱。
再有毛呢绒,羊绒的料子贵些,快赶上咱们的缂丝了。
一块料子要十两银子,宽幅很窄,一块料子只能裁一件袍子。
不过利润也大,像是玻璃镜子,塑料梳子,塑料玩器,糖果胭脂这些,相对便宜些。
特别是钟表很值钱。
侄儿打听了,在海疆价值五十两银子的怀表,在金陵府可以卖出一百两的价钱。
到了京都,可卖一百五十两,二百两。
这还是银质怀表,若是金表,价钱还要往上翻。若是不买卖这些,本金就少得多了。”
石梅其实对洋货不大感兴趣,洋货能挣钱,却不能给荣府挣来尊荣地位。
番薯不赚钱,却能成功抹去荣府身上□□的痕迹,成为荣府向陛下表白忠心的投名状。
可以让荣府重新堂堂正正的站在朝堂上,向百官宣誓,荣国府不是谁的党羽,他从来都只是大月朝的忠臣。
石梅遂摆手说道:“按照荣府的规矩,洋货行是你开发的财路,将来盈利,有你一股红利。至于铺子的章程,由你与赖大具体磋商,拟定筹办。但是,咱们府里是专人专管,各负其责。
你主管农庄,就不能插手商铺的经营,这个你明白吗?”
贾玫颔首:“侄儿明白!”
石梅点头:“那好,你去办吧,但是不能耽搁农庄的事情,还有,这事儿无论成功与否,不能外传?”
贾玫应声而退。
这日晚饭桌上,出现了一盘子外国进口的洋食-番薯。
这日石梅特特留下贾珠,让他吃个新鲜。
鸡蛋大小的番薯很香甜,但是,喜欢甜食的吃货贾琏吃下一个之后,再不愿意吃第二个了。
贾珠看着石梅吃了第二个,虽然不是很喜欢,却是又吃了一个。
贾琏却笑嘻嘻推开石梅递给他的第二个:“太甜了,母亲说孙儿不能吃太多的甜食,不然将来换牙,牙齿会变丑哟!”
石梅笑看这个小狐狸,换牙还早得很呢。
贾珠五岁都没找这个借口。
石梅也不是很喜欢吃红薯,不过觉得红薯是粗粮,又是异时空再次见面,故而多吃两个。
鸡蛋大小,三个也不多。
没想到贾琏这个小子这样嘴刁,一点亏都不想吃。
三岁看老!
贾琏这个小东西比贾珠狡猾的多了。
不想吃,又不想得罪祖母,还不想落下馋嘴叼嘴的名誉。
贾珠遗传了贾政的迂腐性子,看祖母吃了三个,还要伸手拿番薯。
石梅说道:“嗯,这东西甜腻不好克化,吃多了胀气,珠儿也要少吃。”
贾珠如蒙大赦,忙着端起香糯的碧米粥,咬一块香酥鱼块,喝一口粥,吃的怪香。
贾玫办事很快,不过三天,就给石梅送来三家农庄的地契,供石梅挑选。
一家就在贾氏祭田的隔壁,是上等的田产。
一家是城外三十里的一个小村庄。
还有一家是城郊十里的一块半坡地,山脚是河流,庄子土壤不是很好。
一百亩的农庄,黑土地只有二十亩,其余都是砂石地,沙土地,有黄土地。
石梅一眼看中这个小农庄,有山有水,有沙有土。
石梅要的就是沙土地变粮仓,不然难以打动嘉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