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一梦一杀(224)

作者: 香溪河畔草 阅读记录

荣府总不能跟自己女婿翻脸成仇吧。

最后,只剩下柳家,至于柳家家度不厚,家大口阔,多陪嫁元春些银子就是了。

即便陪嫁十万八万,总比她进宫为妃糟蹋银子。

眼下贾珠事情最为重要。故而,贾代善吩咐下去,也不着急说定,具体等贾珠这个嫡亲兄长参加了春闱之后,再慢慢把男方情况在仔细访一访,摸清底细再做道理。

元春对于祖父摒弃自己母亲,颇有些想法,如今见祖父为了自己亲事这般慎重其事,操心劳力。且答应给自己按照姑妈当年办妆奁,心中对祖父的怨念顿时消散。

元春从此一心一意服侍母亲吃药,教导幼弟读书。希望通过自己抚慰能够化解母亲怨怼,彻底丢掉病根,否则,幼小宝兄弟将来靠谁去!

这年二月,贾珠如愿荣登杏榜,进士及第第十名。按照李祭酒经验之谈,贾珠一个庶吉士跑不脱。

贾珠回家大睡三日,然后出门访友会文,为主为了考察妹夫。

不过很遗憾,元春备选女婿柳家公子落榜了。

柳公子跟贾珠同岁,少年中举,已经可谓人中龙凤了。

最后,贾珠也中意柳家公子。

原因有三。其一,柳家公子读书有成,元春国门至少也是举人娘子,凭着柳家与荣府关系,授官不在话下。

其二,柳家老家在直隶,李京都不过半日路程,来往方便,便于照顾。 贾母也不想元春远嫁,祖孙心思就合上了。

三月初,贾珠参加殿试,名词前进两名,成了第六名天子门生。如愿点了庶吉士。

庶吉士可是宰辅储备。贾母小米了眼睛。贾代善带领全老小去祠堂磕头。然后在门口放了几大车炮仗。

那报喜报子收赏受到手发软。

首先是贾珠父母贾政夫妻三赏,十两二十两三十两。

然后是两位老祖宗看赏。大伯父大伯娘看赏。

再然后东府伯父看赏,堂兄贾珍看赏。

两个报子袖口里揣不下,只要把裤腰带解开紧紧系在腰里,把个衣襟当成口袋装银子,那肚子齐腰而上鼓囔囔的,都快赶上人家七八月孕妇了。

两个人离开时候被荣府小厮牵着马屁送回去,昂首挺胸堆在马上,抱拳给人作揖,似乎比贾珠中了进士还高兴些,那嘴巴笑得咧到后颈脖子去了。

自从二月贾珠中了进士,两家便着手准备婚事,荣府这边华堂准备妥妥的,贾珠跨马游街饮罢琼林宴。回到家就披红挂彩,带领一班子国子监青年才俊去李家迎亲。真正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贾珠婚事从二月杏榜一出,就开始忙碌起来。李家递给荣府妆奁五千银子,这在李家这种儿子多书香门第已经很不错了。

按照荣府贾赦贾政成婚惯例,都是聘礼三万银子。贾珠请了自己一班同窗学友同年,骑着白马,吹吹打打六十四台聘礼,再有一对鲜活肥大活雁,送到先生岳父李祭酒家里。

王氏病的不轻,不能亲自操办婚事,但是从下聘开始,桩桩件件,张氏都会知会她知道。

王氏瞧了李家嫁妆单子,甚不乐意,当即就跟元春絮叨起来:我就说了给你兄长定下你舅舅家凤哥儿,偏是老公爷看中李家。穷家烂业,三万银子聘礼只给五千嫁妆,他也拿的出手来!

元春知道这话不对,也不敢驳斥,只是好言劝说母亲安心养病,等着享媳妇福。

王氏抱怨李家妆奁菲薄这话很快传到当家太太张氏耳朵里,张氏不由哂笑,这是王氏,过了几十年,刻薄性子依然如故。

当初张氏进门是八千银子妆奁,虽然不不及荣府三万聘礼,但是,荣府聘礼张家并未截留分毫,悉数随着张氏抬回荣府来了。

这样处理就是女家十分看重姑娘了。

不防头王氏进府之后,没少拿嫁妆说嘴。因为同样三万聘礼,王家抬回来八万银子妆奁。

故此,王氏常常因此傲视张氏。

贾母正要借着王氏打压张氏,睁眼闭眼和稀泥,张氏受了不少闲气。

直到后来贾敏出嫁,贾母当然不会让媳妇拿自己女儿说嘴。

贾敏出嫁嫁妆可谓十里红妆。包括公中份例,再有贾母嫁妆一半,贾母替贾敏自小积攒嫁妆。另外再有贾代善给女儿添妆。林家四万两银子聘礼,贾母悉数添在嫁妆里头。

贾敏嫁妆拢十二万之多,生生又把王氏压一头。

王氏从此不好意思再拿嫁妆银子说嘴了。心里却把贾敏嫉恨得半死。又怪贾母偏疼贵女,且不想想,这荣府原不是她的。

张氏虽然瞧不上王氏张狂劲儿,也知道她有今日无明日,说不得那日就睡过去了。只是这些日子元春帮了张氏不少,能干又识大体。觉得有必要提醒元春防患未然。

再者,如今两房并未分家,元春将来出嫁若有好歹,势必要张氏这个伯母出头说话。

这日张氏携带元春敲定了贾珠婚宴席面单子,张氏顺口提点元春:李家还是很看重女儿,别瞧着这一回只有五千银子,只怕把李家一般家财都打进去了。须知李家书香门第,说的好听诗书传家,其实就是靠着土地过日子,能偶多少家底儿,可是比不得勋爵世家几辈子沉淀呢!

元春十分聪明,很快听出张氏话外玄机。李家跟柳家情况何其相似,都是书香门第。李家嫁妆不能跟荣府匹配,只怕柳家聘礼也不能跟荣府三万对称。

她虽然跟母亲一样倾向于嫁入世家名门,但是祖父祖母敲定婚事她也只有顺从。母亲今日这般议论李家,明日未必不嫌弃柳家,一旦外传,自己没过门就得罪婆婆,今后如何过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