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迎春花开(283)
再一个,张氏又怕兄长猜测出错,自己若对着贾母干,将来石家富贵延绵,水家婆婆不好,岂不是要被贾母埋怨?
其实贾母没有最终定论,不过是提出来大家参详。这话张氏若要问询迎春本人意见,事情很好解决,因为西宁郡王后来海疆一战,兵败如山倒,风光无限石家成了替罪羔羊,贾府搭上了探春还跌了个头破血流。西宁王若是挺立不倒,贾府还能苟延残喘不少年。
虽然圣上看在族妹开恩,石家虽不至于灭门,却是阖家发配岭南,一大家子老弱妇孺寒冬腊月被押解上路。
阖家唯有郡主留京,带着圣上留给她一个五岁孙子,守着年老婆婆,那日送别夫君子侄,一夜白头。
轰轰烈烈的皇亲国戚子爵府,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子孙飘零,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第 117 章
回头再说贾府,虽然张氏眼下急着给迎春择婿,却也没有仓促成事之意,因为跟老太太意见相左,故而暂时搁置了。
不过,张氏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迎春结亲一定要避开招圣上嫉恨的六公六子,另起炉灶,跳出老圈子给贾府寻找一份新的活力。
回头却说贾母,除夕夜,贾母领头,阖族血脉至亲云集,论资排辈齐齐磕头,拜了祖宗,上了香供,花了纸马,子时放了烟花爆竹,左不过年年如此,难以赘述。
五更时分,贾母张氏尤氏几人装扮起来,进宫给元春恭贺华诞,自有内官接送,元春宫里人来人往,俱是主子娘娘,贾母们也不好多待,略略一叙也就罢了。
正月初二,元春按照出嫁女儿规矩,派了太监上门给贾母几位长辈送礼,各位姐妹兄弟侄子侄女儿各有表礼,左不过是些御制机巧之物,贵贱难说,代表元妃对亲人的惦记。
元春这回礼品不分高下,所有低眉侄女侄子一视同仁。
阖府外人并无察觉,只有迎春暗暗合计,这大约是二太太往事不在了,再没有人唆使元妃跟贾母斗心眼子了。
正月初五贾珏进宫之后,正月初六贾母便进宫会亲,一早递了牌子,都是内官安排妥帖了,进了宫门径直来见元春。
贾母之所以选择今日会亲,乃是今年宫里要大肆庆贺元宵节,皇后老蚌生珠怀孕了,三十岁的年纪不容易,皇上太后都是大庆的意思。
贾母此来一时托付贾珏的事情,二是告之元春自己对二房安排事宜,包括自己替贾政纳妾之事,再有商议宝玉婚姻人选。宝玉还有一年多就出孝了,这些事情要造作定论,免得慌乱。
却说贾母进宫,先将一年用度,贵妃妆奁所置办田庄出息拢共四千银子给了元妃,着她自己花销,贾母告诉元妃,贾琏说了,这只是开始,往后还会继续增加。
元妃让抱琴收拾妥帖:“琏儿越发出息了,我听说她在礼部混的不错,上官只说他好,家里有没有让他再进一步打算呢。”
贾母笑道:“你大太太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无需刻意求之。”
元春便问起宝玉读情况,贾母直说宝玉如今稳重多了,预备后年出孝参加乡试。
又说宝玉今年十四了,闻讯娘娘对包与婚事有何打算。
元春知道贾母心意,左不过不是史家就是林家,只要老祖宗看着好就好,元春相信贾母不会祸害宝玉,遂道:“做这事儿没谁比老祖宗眼光好,老祖宗看谁好就定谁。”
贾母点头又说了贾兰读也甚勤奋,预备后年跟宝玉叔侄一起返乡参加童生试乡试。
元妃因为李纨不许贾兰替王氏送殡,十分膈应,贾母提了贾兰,她只是唔了一声,随口问一句也免了。
贾母也没再提起,看着元妃精神不错,转而询问:“娘娘看着气色甚好,一切还顺心吧?”
元妃知道贾母所问何来,羞涩笑一笑,告知贾母,自己一切尚好,圣上虽然不十分宠爱自己,一月总有一次会歇在自己宫中。
贾母眼眸亮一亮,满怀希翼。
元妃一笑摇头:“顺气自然!”
此事元妃已经获悉,自己寒宫很难怀孕了。只是不想贾母忧心,故而隐秘。
贾母临行辞别之际,看见了已经升为贵人的薛宝钗。肚子圆溜溜的披着毛皮大氅走了进来,活似个白胖狗熊。元春并未宣召薛宝钗,就是不乐意贾母诺大年纪薛宝钗见礼。只是薛宝钗似乎总是记不住,有意无意撞了进来。
贾母虽然是超品,无奈宝钗睡了皇帝床,占了龙气,就是主位。贾母活了一辈子,都成了精了,宝钗不甘与心思,贾母心知肚明,只要贾府如今事事顺遂,贾母且不会为了些许颜面落下话柄,让人诟病作兴。当即躬身行礼,拜见这个薛氏贵人。
元妃当即变了脸色,眼风似刀横扫而去。
薛宝钗暗中观察着元妃神色,想着自己在贾府委屈,本当不避不让,却瞧见元妃神色大变,权衡之下闪身避开,伸手一笑:“老祖宗快快免礼,且别折了晚辈寿数!”
贾母起身一笑:“君臣有别,礼不可废!”
掌事姑姑金簪跟抱琴自去送别贾母不提。
元妃回眸一笑:“妹妹就快临产了,这天冷的很,出来作甚?难道有身事情比生下龙胎更重要?”
宝钗正要分辩。
元春一扬手:“小李子,快些送贵人回去歇着,这个时辰请脉的太医该到了。”
说话间笑盈盈看着莺儿:“你是贴身丫头,一日贵人产下龙子必定全体褒奖,且别除了差错才好。”
元妃句句都在理,句句都是为自己好,堵得宝钗说不出话来,只得笑盈盈俯身辞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