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小业(182)
山边就是这点不好,那天上飞的哪个能防得住呢。
兰婶听他说了都肉疼。
一只鸡养大不容易,一日两顿,一把米糠一把菜粒儿,白天放出去,晚间再呼回来,日复一日,不晓得要费多少心思,少一只真跟剜肉一样了。
只是这事谁也无能为力,只能宽慰说:“那以后少养些,不打它们的眼。”
“我和家哥也是这么打算的,年底就先这么着了。”
“嗯嗯嗯,若是真没有了,开春来这边抓,我多孵几只。”
“好啊,省得跑去县城。”
“唉,还是住在村里好!先头牛叔那屋,你们瞧见没有?”莫村长插了一句,语气倒是闲唠一般,不像以往,总有些规劝和怪责的意思。
莫非摆头:“许久没去看了,是兴旺叔买了吧?”
兰婶瞪大眼,手臂张开比划着:“修得像新的一般,院墙整过,顶子换了新草,窗棱扇纸也都补齐了。澄子回来说,我还不信呢,亲自去看了,乖乖!几天功夫,跟换了个屋似的。昨儿个,兴旺夫妻就把他大儿子分了出去,这屋归他们,只是说时机不好,就先不摆酒了。”
“哦~一平哥不在码头做工了么?”
“说是病痛多,实在吃不消累。唉,也差不多了,十五六出去的,做了十几年的苦力,身子骨扛不住也正常。如今你兴旺叔分他四亩地,以后就靠种地过活。”
莫非叹息,可见做什么都不容易:“一平哥也有两个儿子了,四亩地有些紧巴呢。”
“哪个不紧巴?下边还有三个儿子呢,手头就七亩了,更紧巴。”
“啊呀,那是!村里卖田卖地的可是难得遇到一个哦。”
兰婶掂掂手,示意大伙她还有话,然后压着嗓子轻悄悄道:“听一平他娘说,二顺以后要去丈人家,那边舅子好像出了点什么事,家里劳力不够,大概是要指望闺女和女婿养老了。所以呢,他们屋里头就只剩老三老四了,老两口都和儿子们说好了,拿三亩的得老房子,拿四亩的就出去做屋。家里人再齐心做两年,收息给老二夫妻做分家费。”
妇人之间果然好说话的,小道消息比男人灵通,这些隐私她都知道了。
第107章
哪怕是村长,也是头一回听到兰婶说的话,一样很惊讶。若是这样分,那莫兴旺夫妻一碗水算是端得很平了,只是......
“我还问她呢,那二顺岂不是要当——呵呵,那二顺当然也不算吃亏哈!”兰婶嘴快,说到一半,又反应过来,有些话不能当冬冬面说,强行改了口。
可那未完的半句话,莫非和冬冬不用听都知道是什么,奈何大伙话没说透,也不好解释自己并不在意,两人顺着兰婶的话点点头。
莫非面上一丝不显,望望屋外,扭头和冬冬说:“不早了,现在去小河村刚好,回来再坐?”
又对村长他们解释:“还要去丈人家走一趟,日头晒起来肉要坏了,莫叔你们先忙。”
兰婶生怕是刚才的话引得冬冬不快,惴惴地说:“哦,去小河村呢,那吃饭......”村长也来拉莫非,要得个准信。
冬冬紧忙说:“婶子,我们送个礼就回来。那边估么才起呢,没吃没喝的,我们丢了东西就走。”
莫非也拍着莫村长的胳膊,说:“叔,回来吃呢,都答应你们了。先说好,不要杀鸡煮肉,吃顿便饭就够,不然我们不动筷子的。”
老两口这才放下心,将他俩送出院外。
莫非带着冬冬大摇大摆从村中走,谁来打招呼,都直说是去走岳家。
碰巧的是,出村口遇到了李翠梅,她被长子刘正道推着,车边跟着大媳妇赵草穗,也是回小河村娘家送节礼的。
李翠梅虽然被莫非盘问过,但她对莫非却无恶感,反觉得小伙子明辨是非,不冤枉好人,是个有胸襟、可以打交道的。
她看清莫非二人后,立马笑容满面,也不管前头人看不看得见,边招起手边喊道:“那个!北山脚的那个后生!”
莫非停了推车,回头也笑着应:“李婶儿,巧啊!去小河村呢?刘大哥,大嫂!”
等刘正道把车推到跟前,李婶儿也下来了,探头往莫非车上看,一边大声惊叹,嚷得路两边的人都往这边瞧:“阿耶~~这一大车东西。不是我说,冬冬,你爹娘真是运气好,享福还是要靠你哦!就怕他们不知足!”
冬冬也不辩解,抿嘴笑笑。
莫非谦虚着:“是只公鸡咧,几只母鸡刚会生蛋,真是舍不得。”
“公鸡还要不得?母鸡送去也是糟蹋。怕是你们前脚一走,后脚就进锅了,一家子怕打鸣儿吵到睡觉呢。”
看来,李婶儿对冬永兴一家也是看得透透的。
一行人边走边说,几里路很快就到了,李婶儿几个先左拐回他们外家。
莫非跟着冬冬往前再走几步,才右拐去冬大伯家,却是扑了个空。
冬大伯住得也偏僻,屋前屋后左邻右舍没两户,家家都是大门紧锁,两人等了刻把钟也不见人。
莫非探头看了看,说:“我翻进院子,把东西放那角屋边的柴堆里压着。”
冬冬黯然点头,也是没法子了,万一他们是去走亲戚,二人再等也是白费,何况,见不见面的,也就那么回事。
莫非片刻后就翻了回来,摸摸冬冬的背,推起车,两人并肩重新往冬家走去。
冬家在村子中间,这边路上热闹许多,走亲访友,做活闲逛的扎着堆儿,认识冬冬的,看见他都很震惊。
曾经的冬冬,特别是闹出倒插门的事后,整个人开始衰败消沉,无论何时见到他,都是一身破衣,眼神疲惫又无助,像是随时要在寂静中死去,让人心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