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小业(185)
“怎么坐得住哦~~~中秋喽!”一个苍老的声音慢悠悠地说。
“他在外头必是有吃......”说话的人扶着一个瘸腿老者往外走,他看到莫非等人后,便怔住了,向三人笑笑。
“细爷!癞子叔!”莫清澄先打了招呼,莫非和冬冬也跟着喊。
这两个是刘癞子和他爹。
刘老头名叫刘细眼,小辈们就喊‘细爷’的。
听他们话里的意思,是在找刘麻子?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一把年纪不务正业,混天糊地的,把六十岁的爹掼伤瘸到现在,当爹的还操心他中秋在哪里过。
刘细爷迷迷糊糊抬起头,眯眼看着几人,勉强认出了莫清澄,马上讨好地笑着问:“二澄啊,可有看到你麻子叔?好些天没回来了,中秋喽!”
莫清澄凑过去大声说:“没看到呢,日日都在地里忙活。爷,你莫担心,麻子叔交友广阔,或是在朋友家吃香喝辣的也不定呢,过几天就回来了啊!”
刘细爷失望地低下头,开始抬脚往前挪,嘴里伤心地说:“就怕等不到了,我老喽,有数的。”
刘癞子朝这边苦笑,扶着老爹往家去。
三人目送他们拐过墙角,依稀还听到刘细爷的嘟囔声“见不到喽,我晓得”......真是声声如泣,闻着心酸。
“唉”莫清澄回过头,搓搓手,对莫非二人说:“苦了癞子叔和灰婶。”
摊上刘麻子这样不省心的大哥,刘癞子夫妻是要辛苦很多。
到了村长家,他正在院口等着,看到三人从岔口走出来就笑开了花。
他亲自领着莫非和冬冬进院子,等莫非停了车,又拉着他二人直接去屋里坐。
徐巧扇笑呵呵从角屋过来,对二人说:“东西送到了,你们放心罢。真是费了好大一番口舌呢,个个都说你们忒讲究。芝芝妹子更是,恨不得把家底儿都掏出来,说要捎给你们,我都是逃回来的。”说完忍不住捂嘴笑起来,可见听了不少好话的。
家家十六个蛋,两筒月饼,一包烟丝,哪个不喜欢?
冬冬忙起身让她坐,还不忘打趣:“要不说还得是大嫂子出马呢!若是我两个,一个哑巴似的不会讲话,一个凶巴巴只会攮人,莫说人家收东西,只怕要拿东西丢我们才是。”
大伙被他的话逗得乐不可支,特别是‘凶巴巴只会攮人’的那个,笑得嘴咧到了耳背后,眼儿盯着冬冬,看那架势,恨不得要把人吃到肚里去。
村长边笑边看着莫非,心里真是轻松。
从前还担心他活成了牛德宝那样的“孤寡”,如今看来,结契这路子还真是走对了,不怪他当初茶饭不思的。
当然,主要还是因他选对了人。
兰婶站屋外笑够了,拿围裙擦擦眼角,这才腾出嘴来喊着摆饭吃。
饭菜陆续摆上,大大的八仙桌挤挤也能坐下所有人,良樱和良梅却直接就在灶屋吃。
冬冬让兰婶喊她们一块来坐,徐巧扇忙拦住了:“不必不必,往日家里也都是大人一桌,娃儿一桌的,她们也不喜欢和大人一块吃,嫌不自在。我们吃我们的,随她们去。”
冬冬这才罢了。
谦让了半天,村长一人坐在上位,兰婶和徐巧扇坐他左首,清澄夫妻坐右首,莫非和冬冬则坐下方。
毕竟他二人年纪实在不大,辈分更是没有。
兰婶又往他们那边推着菜碗,说:“你们左一句右一句不要杀鸡煮肉,我就只炒些了青菜,随意吃,饿坏了吧?”
虽然没有鸡,却是有鱼有肉,还有一盆新鲜的水煮嫩花生。
因莫非和冬冬都不饮酒,就没有上酒,荤荤素素,盆碗碟盘一共九盏,待客足够了,且几道荤菜都摆在他们面前。
莫非笑着说:“这一大桌还叫随意呢?花生可是才拔的?长这么大了!”
“是,豆子地脚种了半垄,还算晚了呢。你们带两碗回去,就这么加盐水煮了,做菜当零嘴都好吃。”
“那感情好!我地少,不敢种这些。”
两家人也不多客气,真就当一块吃便饭,除了兰婶开始还招呼冬冬几句吃肉挟菜,被莫村长制止后也就让他们随意了。
莫非是自在的,想吃什么挟什么,冬冬有他招呼也够了。
第109章
乡下人家的饭桌并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边吃边聊些家长里短才热闹,说笑间更亲热几分。
没人提起小河村,莫非去了几次,发生过些什么,兰婶她们都清楚得很,这次想必还是那样,何必说出来扫兴呢。
吃过饭,兰婶收拾桌子,死活不让莫非和冬冬动手。
而莫清澄夫妻、徐巧扇和她的一双女儿纷纷别上镰刀,看着是要下地的样子。
莫清澄对莫非和冬冬说:“你们在家坐,还有半亩的芝麻,我们去割了赶日头晒起。”
“芝麻现在就能割了么?我也种了半亩多,瞧着青灰灰的,还能留吗?”莫非忙问村长。
“青灰灰你就再晚几天。我们这芝麻地干了几个月,早就不灌浆了,杆子也麻了,我让他们先割掉。后头棉花等着摘,又要收玉米、种萝卜,挤到一块,怕忙不过来。”
“哦~~~”
下地的几人依次出了院门。
冬冬的视线掠过莫清澄妻子苍白的脸、徐巧扇微鼓的腹部,若有所思,他带着犹疑望向莫非。
莫非虽不知冬冬想的什么,却是绝对信任他,示意有话就直说。
冬冬笑了笑,这才对正擦桌子的兰婶说:“婶子,家里棉花摘了,匀几斤给我们吧。回头我们扯了布来,您冬闲时做衣做鞋,帮我们也做几件,我缺件大袄子呢。铺子里光是棉花就卖八十文一斤,真舍不得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