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画卷(203)
陈德海一见明白过来,忙让一小内侍领了他去偏殿等候。
说话的时候,仪华、郭软玉已按主次分别落座。
众人见了仪华,纷纷立身行礼。
仪华颔首受了礼,又顾及他们是朱元璋派来的,自然要高看上几分,便立马请了三位太医落座,又让迎春给他们上了茶水,正要同他们说些什么时,却被李映红先声夺人道:“王妃,他们从千里之外的应天来,您问问可是带了王爷的消息?”
仪华微拧了一下眉头,望向李映红道:“郭氏,王爷若有消息定会告知,你耐心等待就可。”
声音依旧温和。
又是等!她已经过了双十年华了,还有多少青表岁月去等?想起今年惶惶不安的三月等待,以及朱棣这一年对后院的冷淡,李映红如踩了尾巴猫,几乎要一下乎乍起来了,却感手腕让人死劲的压住,随即就
听郭软玉在耳畔低声说道:“这一年下来,你的性子还没磨平吗?!”
李映红一怔,望了眼似无事人般的王蓉儿,又看了一眼即将临盆的仪华,她僵硬的转回头,便看见郭软玉犹带几分严厉的目光。这一眼,使她不由恍惚了一下,一向性情温和的郭软玉,是何时也有了这种迫人的眼神?还是物是人非,周围的一切都变化了……
仪华见李映红低头未语,这才又看向三位太医,客气道:“诸位太医是奉皇命而来,不知皇上可以旨意示下?”
这三名太医,皆穿着一袭青色长袍,其中两人身材请瘦,下颌留着三缕胡须,颇有几分清贵气。
另一名比前两位略胖些,胖胖的脸上蓄着,很有精神的样子。
听到仪华的问话,前面两名清贵气的太医对看一眼,一人回道: “皇上的旨意,就是让微臣等人给王妃看诊,以确保王妃身体康体,平安生产。”
说着,看了一眼对面坐着的王蓉儿几人,低头道:“微臣等人上路之前,并未与燕王殿下遇见,也未得到任何关于燕王殿下的消息。”
对方说的如此直白,明显她来之前,已让人问过这他们。
仪华思忖着,就听那蓄一撮短须的插口道:“微臣见王妃面色虽红润,但不知王妃脉象如何,所以还请王妃现在够驾安静之所,以让臣等静心为您看脉。”
这话说完,另两名太医都看了他一眼,心想无故被拖延了许多时间,便也同意了他的话。
仪华却听得诧异不解,不过看脉何须如此赶时,转念又想朱元璋行事毒辣,这几名太医恐怕是有负皇命,才会如此行事。
于是也点就头允道:“那有劳诸位太医了。”
没听到朱棣的消息,众妃妾心里行至去了一大半,又见皇宫里的太医远下千里之遥为仪华看诊,即使再清楚仪华身份是王妃,与她们不同心里也免不了酸味,便以太医要安静之所为由顺水推舟,纷纷告退各自离开。
如此,片刻之间,一屋子人尽数散去;分别向东西三所回去,却没人注意到一人悄悄地向王府花园后面行去。
第148章 圣旨
花园后面的右角落,有两株大槐树,槐树下面有两扇小漆门。
门下的三台石阶,平铺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洁白光滑的没有一点瑕疵。
这时,一个娇小的翠色身影出现在了槐树下,鬼祟的向身后东瞧西望了一次,又回头朝手心里哈了口气,使劲搓了搓冻红的手掌心,就赶紧跑上了覆着积雪的小三槛石阶,“咚咚”
几下叩响了门扉。
没过一会儿,吱呀一声门开了一个小空角,供翠绿的身影侧身拱了进去,便啪的一下又关合上了。
雪漫漫而下,重新掩盖了阶上的脚印,仿佛从没有人来过一样。
而那消失了的翠色身影,在进了这间十多尺宽的院子后,瞧也没瞧左右两边的厢房,直接跟着那开门的婆子,去了北屋里。
进了屋,光线一刹暗了,白晃的阳光不能从窗纸穿透进来全被 厚重的藏青色帘子挡住了。
在靠近窗子处放着一个红木雕花方几,几 上有一盏小小的灯,罩着米黄的羊皮六角罩,角上缀着缕缕彩色穗子, 有荧荧而亮的柔光,照亮这方寸之地。
翠衣女子微眯着眼,好一阵子才适应了屋里光线,就看到窗下的 暖炕上,倚着一个美得惊人的绝色女子。
那女子低着头,手里拿了一 卷书,借着一旁方几上的光看书。
蓝皮书页上放着她白玉似的手指,指 甲修理的干干净净,泛着圆润的光泽,却又带了几分病弱的苍白,一 如女子予人的印象一一苍白而空洞。
翠衣女子看着眼里是掩饰不住的惊艳与羡慕,或看还有一丝幸灾 乐祸在里面。
但此刻,她脸上的神情却是恭教的,走到炕前几步之地, 福了福身道:“奴婢参见婉次纪.'
李婉儿眼皮也没撩,仅轻飘飘的“恩”
了一声,双唇不见一丝翕动 。
如此被轻视,翠衣女子低垂的面上闪过一抹恼恨随后笑盈盈的 站起身,微圆的脸颊上漾起两个小酒窝,看着真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可 爱少女。
“你今天怎么突然过来是府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是王爷回府 了?'
炕下的脚踏上,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婆子,她手里拿着一个红热 的火钳子,支在面前那个鎏金大火盆翻着碳。
翠衣女子微转了一个脚的距离,向坐在火盆前的婆子福了一个身, 答道:“吕嬷嬷,这与王爷无关,是皇上听说王妃身子不好,恐她生产 时会难产,所以派了三名太医北上为王妃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