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生活(451)+番外
这一幕小小的插曲,落在六名秀女的眼中,却如几十斤的铁锤在她们的胸口重重的敲了三下!原来,那名女子果真是熹贵妃钮钴禄氏。适才心里那点疑惑实属好笑,现在想想,若她不是这后宫第一人,那一身奢华的宫装,倨傲的态势,权势宫监的讨好。。。还有皇上因顾念她以至对她们不屑一顾的态度,又从何而来?
——皇上!
念及这二字,心口突然好似被烫着一般,脸颊也止不住的染上绯红。刚会儿那飞快的一瞥,身穿明黄色龙袍,面目威严冷硬的男子就是当今天子!
念头一过,有关于胤真的印象,于顷刻间倾塌。六名女子的脑海里,不禁映出一番影像:一位权倾天下,又气势不凡的男子......以后的夫君......荣宠后宫至众星捧月,以及光耀门楣,为世人所羡慕。
不及未来美好的蓝图一张张的编织,宫监已扬声唱过两次,两名秀女应声出列,却无一人被留下牌子。随之宫监又扬声唱喝道:“汉军旗,城门史李文富之女,李舒雅出列。”
小李氏款步姗姗脱列而出,朝着上位盈盈福了福身,清喉娇啭道:“臣女李氏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胤真坐在龙椅上纹丝不动,一旁记录的宫监见之,心下明白,不由可惜的看了小李氏一眼,随即竖起手里的笔就要一笔划去。这时,却听武氏状似无心道:“选看了一上午,臣妾看着就属她容貌最不俗,想来今日过后,臣妾又得添上一名如花似玉的妹妹做伴。”
乌喇那拉氏插口训道:“的确是姿容上佳,但选宫妃只看容貌,德行言工不可或缺。”武氏一副受教的样子,道:“皇后娘娘教训的是。”
(不会有中,直接下,其实看了评论,大家的担忧并没有,只是一件小事,让慧珠和四四更加信任彼此,也顺便除了其他人。)
第311章 秀女(下)
乌拉那拉氏露出一丝笑容,接着问道“可曾读过什么书?或学过什么”小李氏斟酌了一下,答道“臣女资质愚钝,只粗略识字,读了《女则》《女训》两本。但音律去通晓一二,古筝 琵琶 玉箫既有涉及。”
得体的回答,使乌拉那拉氏笑容愈发加深,眼里承载了浓浓的满意,声赞到“不错!不错!女子不要求才识出众,只要能识字明晓事理即可,在说你懂多样乐器,又岂是愚钝之辈”说着转头又对胤真到“先前选的几名秀女,虽是知书达理,缺少了一份才情。臣妾觉得李舒雅到时不错,正好补了前几位的不足。只是不知皇上怎么认为”
闻言,胤真眸中闪过一道精光,却也不会公然拂了乌拉那拉氏的面,只淡淡的附和道“皇后所言有理,就先留着在看看”说罢朝宫监一个扬手示意继续。
这名宫监也是公里的老人,一双垂吊着的老眼是抹得雪亮,自然不难察觉帝后之间的异常,也随之察觉小李氏她也不过是个后宫之争的牺牲品。稍微缓了几分噪音让小李氏回到而站。方又拂尘一甩,提了嗓门扬声唱名。
虽没予以否决 却也没于之肯定 霎时 小李氏潮红的腮面唰的一下惨白,柔弱的身姿轻轻一晃 更显出一股我见犹怜的味儿。如此娇滴滴的样子,引得上座四个女人皆几欲不见得轻蹙娥眉。不过好在小李氏理智犹在,听了宫监传话退下,立即福了一个身,便转身重回了队列中。
随后,下一名秀女听名出列,她容貌也是十分姣好,与小李氏可说是不相伯仲,却偏偏亲眼目睹小李氏受的冷遇。于是,临到她上前行礼时是紧张的没法,待战战兢兢的回了一句话,已是强撑至极点,竟一时不支当场昏厥,自是被撂了牌子抬出大殿。
经此意外,殿内的气氛却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宫监面不改色,依然照着手里的名册,唱到:“汉军旗……管领刘满之女刘喜珠,出列。”
喜珠?
慧珠对余下秀女是兴味索然,却听宫监所报名字,倒勾起了些许趣味,不由凝眸看向站在队列末端的女子。
隔着稍远的距离看去,加之人又垂着头,关于面容慧珠看得并不清楚。
可从这名叫刘喜珠的秀女仿若闲庭信步悠悠上前走来,以及不卑不亢的屈膝行礼一看,又听她不含半分娇柔做作的嗓音;于见了一上午各式含羞带怯的女子,已产生审美疲劳的众人,至一见气质沉静的刘喜珠,不觉耳目一新,微微提了一些精神。
身处殿宇正中,一束束带着探究的目光纷纷投注过来,刘氏只觉她呼吸滞缓,心下不受控制的剧烈跳动。但她却深知,此时此刻间,她不能有丁点的怯意紧张露出,只有维持着一身有别于其他秀女的沉静温婉,言有机会脱颖而出。
然,饶是如此,不安的情绪仍在无止尽的蔓延。
刘氏正勉力自持着,忽听一个醇厚低沉的男子声音在空荡的殿内响起,她平静的面容上顿时晃过一抹喜色,来了!心念至此,刘氏忙聚敛心神,变听胤真玩味的咀嚼道:“喜珠......喜珠......熹妃,这名倒是取你的闺名、封号各一字。就是不知这喜是哪一个字?可是与你同一个字?”
自两年前,胤真以对准噶尔用兵为由,建立了军机处,从而取代南书房的地位之后,胤真便是朝纲独揽,集权于一身。因此,这两年期间,他渐是放开的性子,做事也稍有些肆无忌惮。想到这里,慧珠暗恨胤真再肆无忌惮,也当不得在此地戏了她的名号,还嫌她宠妃的名声不够怎样?
慧珠咬着唇,生生止住要啐他一口,或是横去一眼的念头,道:“臣妾也没与她接触过,当然不知道‘喜‘字可是相同,自当问本人才是,不过想来一般人是想不到这一字,至多这两字也是同音不同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