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赵小涵向前冲(336)+番外
英语老师中因为没有担任班主任的,所以就没必要互换,仍然是各年级单独阅卷。
王老师和井老师分别负责填空题和选择题,两个人看对方互不顺眼,所以一个再长桌的这头,一个再那头,可这样也有一个不好处——抬头的时候就能互相看到对方。
负责给高二年纪阅作文的是高三的张老师,他是密东一中教学成绩最好的语文老师,是省级优秀教室,而且为人正直公正,在学校师生中的威信非常高!
李校长让张老师负责高二作文阅卷的主要原因是——王老师和井老师是所有年级加强班老师中最合不来的两个,互相视对方如仇家,如果让别的老师阅卷最终恐会多生事端。
而两人对张老师的水平都没什么不服气的,所以只有张老师阅卷才会让两人不会为了作文分数的问题闹起来,话说他这个校长当的容易吗?
李校长对王老师可是头疼的紧,王老师的姐夫是市教育局的副局长,王老师本身的教学成绩又不错,所以就有些趾高气扬的瞧不起人(包括他这个校长在内),事儿特别多。
高二这届学生分加强班的时候,她一开始要的是一班,结果仔细对照单科分数,她发现二班的理科尖子比文科尖子要多,为了以后的成绩,她坚决要换成二班,由此和原本应该是二班班主任的井老师闹的水火不相容,不过最终还是井老师做出了退让,才让李校长没有太难做。
当时宁振转学过来的时候,因为成绩特别好,又是北京名校的学生,王老师和井老师都抢着想要这个学生,不过最终胜出的还是王老师,由此説来,王老师和井老师的屡次较量中,都是王老师占了上风。
王老师一面阅卷一面不时的瞅一眼井老师,嘴角露出讽刺的笑容,哼!这一次摸底自己班的第一是稳拿了,这个傻瓜蛋井老师,两个半的平均成绩本来相差就不大,上下浮动异果一、二分,他偏偏接收了赵小涵这么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这次的奖金和年底的优秀教师想也别想了。
井老师对王老师的小动作当然有所察觉,可是他心里也苦着呢,这些日子一直在后悔当时接收了赵小涵这么个学生,他当时怎么就头脑一热答应了呢?
他怎么就没想到两个省份的课本不一样呢?为了这件事,他都连着一个多星期没睡好觉了,这事由不得他不烦,这可是直接关系到他的银子家用和名誉问题,到时候老婆还不知道怎么唠叨他呢。
老婆在家种地,没有什么收入,除掉农业税和交公粮,剩下的粮食都不够吃的,家用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儿子明年就要升高中了,父亲和母亲身体不好,还要经常吃药,想想这些他就心烦。这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啊!
如此想着井老师便长长叹了口气,王老师见状,嘴角讽刺的笑意更浓了,窝囊废!
“这篇作文写的真的挺不错的,也不知道是哪个班的,这论点论据够新颖,字也够漂亮!看着舒服!”一直低头阅卷闷不吭声的张老师突然喊了这么一嗓子。
王老师和井老师听了都不约而同的向张老师看了过去,张老师不好意思的看着他们笑笑:“对不住了,我不是故意影响你们的,实在是这篇作文很对我的胃口,没忍住!分数我已经打出来了,你们可以过来看看。”説着把卷面前后看了看説道:“这恐怕是语文卷中分数最高的了,除了我的作文象征性的扣了1分,别的题目都答对了,这个学生真不错!”
王老师和井老师听了张老师最后那句话,不约而同的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走了过来,不过井老师又比王老师慢了一步,他过去的时候,王老师已经把卷子抱自己怀里了,他想看也看不懂!
“这卷子我估计十有八九是我们班宁振的,不过他的字比以前更漂亮了,这孩子就是有出息!”王老师看了一会儿后,啧啧出声的説道。説完还故意递给王老师:“王老师,呶,给你看看吧,别説我欺负你!”説完扭着自己的肥臀水桶腰面带自得的笑意回到了座位上。
井老师在王老师説出那话后基本就已经确定这卷子不是自己班里的了,不过他还是忍不住仔细的看了看,不管怎么説,虽然他和王老师有仇,可是他和学生没有仇,真正变现优秀的学生就算不上他们班的他也喜欢。
井老师看了几眼突然心里一跳,这字迹怎么那么像他们班的赵小涵的字迹呢?他从赵小涵桌前走的时候留意过赵小涵的字迹,当时他还感叹这孩子字写的可真好,可惜的是上学的时候###省份,给耽误了。不过他琢磨了一下,又觉得不太可能,以新疆的教学水平再加上课本的不同,赵小涵想语文得满分,想都不要想吧?既然王老师那么肯定,那么可能宁振和赵小涵的字迹很像吧?
如此想着心里刚刚的喜悦便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看来他是因为没睡好有点胡思乱想,白日做梦了!
王老师瞅着井老师阴晴不定的脸笑了一声:“井老师,学生取得好成绩你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能那么个脸色呢?不管他在哪个班里,可都是咱们学校的学生,你这个当老师的可不能那么狭隘!”
井老师听了王老师阴阳怪气的话气得直哆嗦,原本想顶两句撒撒火,可是想了想,又颓然的坐下来了,和她斗,他哪次胜过?还是别给自己添堵了吧!
第二天语文阅卷结束后,最终分数出来,果不其然的是那张卷子得了第一,但是卷头现在还不能拆开,要等到所有卷子阅完后,由学校的教研小组成员统一统计卷面分数,之后才会把卷子分发给各班老师,这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一些老师作弊的策略,要知道半年奖可是6000块钱,优秀教师第二年的工资可以上浮10%,在这种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有几人的心态能真正保持平衡呢(这在当时的县级市可是了不得的大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