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X的信(105)
第61章
美国。
遥远的距离。距离一万四千公里。
“颂颂, 怎么不讲话啊,小缘,你不要介意……他一直都这样。”
和江琳关系好的姐姐, 比他大了几岁, 也是他们租房的主人。
“没事,江颂,下个月我朋友在美术馆有展览, 给了我几张票,要不要一起去?”小缘问他, 撑着脑袋看过来。
他这才反应过来, 顺着看过去,对方有一双十分美丽的眼睛,比他大几岁的姐姐,年轻漂亮, 总是因为江琳的缘故在一起吃饭。
偶尔会向他投来邀约,询问中目光若有若无的思绪蔓延。
他摇摇脑袋, 低头去看饭菜, 很轻的嗓音回复, “要去打工。”
“哎,才高考完就要去打工啊, 太辛苦了, 准备做什么工作?”
江琳也跟着问, “颂颂啊, 是缺钱了吗, 跟妈妈讲就好了, 你在家好好休息吧。”
没有回答。
得知了某个人在耶鲁大学的法学院,遥不可及的距离, 拿到了成年的身份,可以做的兼职多了许多。
最快挣钱的方式是做家教。美术补习班代课,需要给艺考生做示范,各科的家教需要重本以上,同样需要具备的,是语言沟通能力。
如果没办法和学生沟通,可能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
那样的话,要很晚才能见到某个人。
回家路上前往图书馆,买了几本儿童绘本读物,夜晚安静下来,他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向日葵,月光笼罩在上面轻盈的一层光。
“我要这只大螃蟹有什么用呢……你不能把它卖给别人吗。这个时候公主进来了………”读绘本的嗓音僵硬生涩,十几年被他丢弃的语言功能,现在要重新捡起来。
嗓间摩擦像是生锈的鼓面,嗓音又低又难听。
“当他们在螃蟹壳里交谈的时候,魔女又回来坐在螃蟹背上……你救了我,我将娶你为妻。”
绘本里蓝色的大螃蟹画了两个小人儿,反复的读了十几遍,与手机里播放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他的嗓音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
和人交流的时候,需要有情绪;那样的话,不会显得奇怪。
比如,面对小朋友和孩子时,需要温柔一些,面对女士和长辈时,需要尊敬有礼,面对家长和同事,需要恭谦。
这些,全部都需要学习。
对他来说十分困难。
脑海里浮现出某个人的面容,温黎都能够做的很好,微笑的时候能够让人感到温暖,只是言语,会给人带来力量。
反复读念的空隙,寂寥疲倦之间,抬头看见了月亮,抬头可见,仿佛伸手可得。
一切不安随之烟消云散。
盛夏的蝉鸣,在暑假更甚。
太阳炙热的烤灼着大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拿到了首都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原本美好的未来落在掌心之中,轻盈的仿佛没有重量。
实现了愿望之后,发现距离某个人还是如此的遥远。
暑假期间所有的代课面试都被拒绝,由于他晦涩的语言表达能力,带来的观感不佳,只好尝试走其他的路,投稿插画与绘本。
攒了三个月的收入,加上之前存的余额,申请签证被拒绝,重新来过,由于难以回答面试官的回访,只好在窗台前写解释信。
为什么要去美国。
遥远陌生的国度。
人和人的情感是能够共通的,在文字里,在心灵与灵魂深处。
亲爱的面试官:
请原谅我晦涩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对美国一无所知,只是有想见的人在那里。当我得知他在美国的某所大学正在念书,我仍然无法忘记他。
我想能够见到他。
翻译成英文的字符,恳切的文字,为他换来了一张赴美的机票。
十三个小时的飞机,人来人往的游客和外种面孔,偶尔经过的亚裔,见不到那张熟悉的面容。
无功而返。
爱在追逐中越发沉陷,融入执念。
越是疲惫,越是沉浸在某种美好的幻想之中,固执的以为只要见到他。
一切都能够释然。
悄然无声的思绪,在九月中旬前往大学,美院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生,奇奇怪怪的同学,热情的氛围之中随处可见怪胎,像他这种不爱说话的很多。
由于必须要加班级群,因此加了很多陌生人,班长,导师,团支书,室友,隔壁班管工作室的学长。
都没有备注。
偶尔会有路过的男同学女同学找他要联系方式,出于礼貌给了,在回信息的时候十分不礼貌,基本都不回复。
圣诞节时元旦放假,长假一半的时间待在飞机上。国外的圣诞节是新年,气氛浓厚,校园里的庆祝活动,这一次,学聪明了,先找到法学院,再问人。
温黎。
有着黑色头发深褐色眉眼的亚裔青年。
“你找Velin吗……天哪!你是他的朋友吗?”生涩的英语,勉强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跟在对方身后,隔着人群,远远地看到了某个人。
在肃穆的雕像前,圣诞树之下,远处青年长身而立,深褐色的眉眼稍长开显得狭长,眼睫浓密能够盛放雪花,艳丽的面庞吸引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