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500)
“阿娘~阿娘~”
睡梦中陈珠忽然觉得自己鼻子有些痒,她睁开眼睛,眼前出现一张肉嘟嘟的小脸,陈珠吓了一跳。
陈珠连忙翻坐起身,把怀里的胖丫头抱了起来:“宝娘,你怎么在这?”
这是她的女儿陈宝娘,才四岁。
“是祖母带我来找阿娘的。”陈宝娘笑嘻嘻抱住了陈珠的手,撒娇,“阿娘,宝娘想你了,可想可想了。”
“你祖母呢?”陈珠也柔软了眉眼。
“在外面呢,祖母还给阿娘带了可好吃的肉丸子。”陈宝娘咽了咽口水,一副馋猫模样。
陈珠站起身,牵着自己女儿的手走出了帐篷,她的母亲正和另外几个中年人一并坐在不远处呢。
“珠娘。”梁淑看到自己的女儿睡醒了面上露出笑容,站起来一瘸一拐走到陈珠身边,把手里拎着的饭盒塞到陈珠手里。
“娘给你带了饭,快吃吧。”
陈珠吃着饭,梁淑便絮絮叨叨念起她为何会出现在军营中。
原来是和政郡主体恤,念着将士们家眷思念,便容许她们分批到营中看望将士。
梁淑运气好第一批就来了,至于为何要领着孩子,全因为陈珠的夫郎是在粮库任职,这几日也是忙的脚不沾地,陈珠的夫郎是前几年逃难来的洛阳,无父无母,一打起仗来,二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孩子就只能梁淑看着,梁淑就把孩子领了过来。
“哎呀,说着说着这边到时辰了。”梁淑停了下来,又递过来一个包裹,“里面都是阿娘做的点心,你藏在怀里守城的时候饿了便捏两块吃。”
陈珠笑着应下了。
临到分别,梁淑抱了抱陈珠,低声道:“珠娘,阿娘就剩下你一个孩子啦,你……顾好自己。”
她的眼里盛满了担忧。
开元二十九年,一场洪水带走了她的夫郎和大女儿,她在世上的亲人便只剩下了小女儿。
是寿安公主在洪水里把她救了出来,后来这些年她和小女儿相依为命,日子也慢慢过得好了起来。小女儿成亲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以为日子便好过了。
可谁曾想安生日子过了才几年,叛军又打了过来。
“我晓得。”陈珠笑着挥了挥手,“阿娘,我定然能保护好洛阳城,保护好你和宝娘。”
梁淑回过了头,她牵着小孙女一瘸一拐离开了军营。
陈珠站在梁淑的身后,看着梁淑花白的头发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
她的母亲、她的夫郎、她的女儿,还有她做了八年工的纺织厂,都在洛阳城。
陈珠记忆中涌现出多年前的那场洪水,那场洪水来的时候她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和阿姐死在洪水之中。
八年过去了,危险又一次到达了她的身前,这一次她的手里握着弓箭。
陈珠又想起了昨日被叛军带到城墙下残忍杀害的那些人。
陈珠握紧了拳头。
她要守住洛阳,哪怕是她死。
安禄山叛军连攻二十日,死伤数千,依旧未能攻克虎牢关。
反而洛阳的反击一日比一日剧烈,洛阳军在战火中迅速蜕变,越发悍不畏死,没有人知道洛阳城里到底储备了多少兵器和粮食。
八月,安禄山无奈下令只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攻打虎牢关,大军折转北上,走卫州和上党境内,绕过洛阳直接抵达潼关。
还是打下长安城比较重要。
第233章
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撤退,虎牢关城墙上的守军终于松了口气,纷纷欢笑抱做一团。
为首的几人面上却更加沉重。
李明锦长吐一口气:“准备弃关守城吧。”
如今还不是最严酷的时候,虎牢关不长腿,可叛军长腿,说到底虎牢关在险峻也只是一堵墙,叛军攻不进来却可以绕过来。
安禄山叛军拿下潼关后从潼关由西向东攻打洛阳,前后夹击那才是最难守的时候。
不过众人脸上的表情也比月前要轻松上一些,虽说过段日子的形势会更加难,可洛阳军也不是月前连血都没见过的洛阳军了。
见识过叛军残暴的洛阳军士气更盛,洛阳城中所有人,上至沈初李明锦,下至普通洛阳百姓,皆誓死守卫洛阳城。如此高昂的士气,加上充足的粮库和装备库,足以抵御百万之军。
“写信给小姑母,告知小姑母洛阳情报。”李明锦吩咐着。
一侧的封常清迟疑了片刻道:“我可否寄信一封将叛军凶残告知高仙芝将军?”
洛阳城死守的这段时间,高仙芝已经在李隆基的命令下在长安招募了十一万士卒,赶赴陕郡,准备阻击安禄山叛军。
高仙芝是封常清的老上司,封常清在还未担任安西节度使之前一直在高仙芝手下担任副将。封常清年幼丧父,一从军便入了高仙芝麾下,他能担任安西节度使也是依赖高仙芝举荐,二人感情如师徒父子一般。
封常清守了这么长时间的虎牢关,也意识到了自己一开始的轻敌。
安禄山叛军不是他们认为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实打实的虎狼之师,作战悍不畏死,且上下团结一心,十分信服安禄山。
再反观大唐军队,一群只有热血,实则只杀过鸡鸭,连长戈和陌刀都没摸过的新兵,人数也不占优势,装备也不占优势,作战经验就更别提了,安禄山手下的叛军各个都是在战场上厮杀了数年乃至十几年的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