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111)

作者: 圆月柚子 阅读记录

果然种地这事很看老天吃饭。

盛珺犹豫了许久,还是先把这些事告诉了秋娘,秋娘一听,将棉花两个字在嘴里磨了磨,觉得这名字要比吉贝贴切许多。

听到它植株轻巧,还能在北边生长时,秋娘十分意动。

若是她们真能自己种的话,就不会再缺棉用了吧?

北方天气寒冷,能御寒的都是生存的必需品。

不过,就算老天赏脸,给个好年景,能让她们种棉,这棉花的种子估计也不易得。

困难重重,秋娘叹了口气,只能先记下这些事,打算回头再跟大伙商量看看。

这边的盛珺却又想到一件事。

她开口问道:“你们这次得了棉花,打算如何填充衣被呢?”

“唔,就是把它扯散一些,再缝进被皮里。”

秋娘好奇道,“难道这填充也有别的法子吗?”

盛珺一听,这下就来劲了:“当然啦!这个棉花拿到手里也是很有讲究的,想最大化利用它,肯定得把它弹一弹,然后压成被芯,这样才最暖和!”

弹一弹?

秋娘用拇指和食指弹了几下,想不出为什么这样能让棉花变暖。

不过方仙儿说的话肯定不会错。

她忙道:“方仙儿,请你等等,我这就喊大伙过来,一起听听这个弹棉花的事!”

说完,秋娘就转身跑了,飞快去叫了其他人过来聆听仙言仙语。

见人到齐,盛珺正好也查完了资料,便清清嗓子说道:“你们拿到的棉花都是团在一起的对吧?就算用手去撕扯,也很难扯得松散,而弹棉花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只用手是做不到的,还要借助一些工具。”

“首先得有个带钉齿的铲板,把棉花大概打散,然后四尺左右的大弓,得来上一把,借助那弓弦的高速震动让棉花散开。最后弄个头沉的木槌,边弹边敲。”

听到要用大弓的弦来弹棉花,大牛身上正好背着一把弓,赶紧取下来,递到盛珺眼前问道:“方仙儿,你看我这把弓能弹不?”

盛珺仔细一瞧,说了一句:“这弓弦的质地不错。”

大牛这把弓应该是打猎用的,弓弦似乎是某种动物的筋。

大牛一听,忙道:“是我们上次打狍子留下来的筋!”

盛珺便说:“这弓可以用。”

弹棉花的弓最好是用牛筋,但这里的牛都是宝贝,牛筋估计很难得。

狍子筋也有弹性,倒是可以当个替代品。

弓的事情解决得差不多,但还有些其它配件,不过结构都还算简单。

像是弹棉花时,背上得有个吊杆拉着弓,这样操作起来手稳。

吊杆好做,枣儿说她很快就能削好。

盛珺就说,不仅是吊杆,还得再做个大木盘,弹完压棉花用。

除此之外,还得用到不少线,最后给棉外压上一层线网,这样棉被才能用得久,不容易松散。

像是前面弓弹棉花这一步,多练练也就能上手了,但后面的压线之类的,就有些技术含量,还得多多摸索。

这会儿天还不算晚,枣儿很快就把吊杆扎完了,一共弄了三根,都可以捆在身上用。

她又用削尖的木刺敲了个几个刺板,用来铲棉。

东西差不多备齐,大伙干脆在方仙儿跟前的空地上,支了个简易的大木桌,打算先上手试试看。

先把那三十多斤的棉花分一分。

要想棉被暖和,自然得舍得用料,古人们平日里用得都是大被子,能让几口人一起盖的。

盛珺那边帮忙查了查,一条双人被,保暖性好的得塞八斤棉花,常规也至少五斤。

但眼下这棉花数量有限,再加上她们原来的被子也有些厚度,每条就只分了两三斤的量。

老人盖的被子做厚些,年轻人稍微薄一点,再加上暖宝宝作底气,过冬基本也够用。

既然这么安排,原先的被子就得拆了,里面要是有填方仙儿说的木棉,也可以拿出来和棉花一起弹一遍。

被子肯定不能全拆,今日能抓紧做出一条就算不错,就先拆一条。

这就意味着,有个幸运儿今晚就能盖上暖暖的棉被。

也没讨论多久,大伙就很快下了决定,打算拆赵婆子的被子,让她来试这被子的冷暖。

赵婆子一听,老脸都激动红了:“哎,我们家祖坟最近真是频频冒烟,啥好事都先轮到我这把老骨头身上了!”

栓子娘笑道:“嗐,不是我说,娘你这也是苦尽甘来了。”

赵婆子身子骨寒,都是年轻时落过水的缘故,所以才格外怕冷。这么些年,过得也很不容易。

大牛他们很快就把赵婆子那床旧被子取来了,拆开后,里面的鸭绒鹅毛都先堆到一旁去,把木棉单独弄出来。

因为用得时间久了,木棉的颜色并不好看,混在棉花里格外显眼。

赵婆子看到了,心里觉得不好意思,悄悄往远站了些。

棉已经准备好,接着就要铲了。

这活没啥难度,大家争着就做了,跟玩似的,都还挺新鲜。

等把棉花全部铲完,分成粗略的小棉块,然后就该弹了。

方仙儿说,弹的时候手必须要稳,在她们这些人里,要说谁的手最稳,那毫无疑问地就是栓子娘。

她平日里缝衣服时,那双手就巧得很呢,在场谁没让她补过一件衣服?

“月娘,你手上活计细发,过去弹弹看吧?”赵婆子在她耳旁低声道。

栓子娘很快走出来,搓了搓手:“哎,这么白花花的东西,我还真有些不敢碰!”

“没事婶子,你就放心大胆地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