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227)
铁柱在心里暗嘲自己一句,虔诚地把螃蟹吃掉了。
吃完后又喝了一会儿茶,寿宴的流程已然接近尾声,等会就要和县令说正事了。
不止是他们,在场所有宾客都有单独与县令交谈的机会。
等大家全都吃好喝好后,县令便宣布寿宴落幕。
他又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就要回自己的书房,很快就柔弱地咳着走了。
宾客们心照不宣地将定了个顺序,打算挨个过去找他。
书房地方小。所有人都留在园中,等前面的人见完县令完回来后,后面的人再动身。
眼下,第一个人已经急不可耐地去了。
铁柱他们没跟别人挤。
又没啥急事,就排后面慢慢等呗,反正也不会妨碍什么。
三人老神在在坐在园子里,把头凑一起,谈论刚才县令看戏后的种种表现。
正推测得兴起,不远处,有阵嘈杂声忽然传来。
过了一会儿,竟然来了一小队护卫,毫不客气地将那聂公子扭住了身。
聂公子脸色苍白,惶恐而困惑地问道:“……这,这是何意啊?”
那护卫凶巴巴呵道:“废话少说!敢在县令的饭食中做手脚,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
他声音很大,四周的人全都听见了。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铁柱有些吃惊,转头疑惑看向韦十八:“韦叔,这么做手脚也太明目张胆了吧?我想其中或许还有隐情。”
韦十八面色一肃:“你说得是。也不知县令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莫非只是想找个借口对聂家开刀不成?”
在场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惊疑不定看聂公子。
聂公子却是一副要哭的溃丧表情:“不是,我真什么都没做啊!我聂家也是清白的,绝对没有歪心思!请县令大人明察!”
压制他的护卫却丝毫不为所动:“还用得着明察?自从吃完你的东西,县令大人回书房后就浑身起疹,呕吐腹痛,如今甚至陷入了昏迷!郎中已经在路上了,他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
护卫的心冷硬无比。
出了大事总得有人担责吧。
不管聂家是如何想法,县令他就是吃了他们的东西才出事的,这事不会有第二种说法。
一旁的铁柱听到这番话,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一个知识点。
之前,他们刚采到山药的时候,方仙儿就提醒过,有些人若是吃特定的食物,就会过敏。
它还举过一些例子,说是像鱼虾生鲜、芒果之类的特殊水果,都是很常见的过敏物。
后面开的常识课里也学过相关知识。
铁柱回忆了一下过敏的症状,与县令目前情况基本吻合。
对了,县令还提过自己是第一次吃蟹,那大概率就是过敏了啊!
说起来,在本朝郎中那里还没有过敏的说法,都是按风疹看待的。
可方仙儿也说过,过敏并不是小事,严重的话说不定会有性命之忧。
好在,方仙儿能耐很大,他们这群人也是谨慎的性子。
铁柱想着,缓缓摸向了自己腰间缠的布包。
第102章
因为他们在山里生活,经常会遇到麻烦。
后来铁柱又南下跑商,路上也碰过不少情况。所以他也养出习惯,总要在身上带些常用的药品。
像止血和解菌毒的药都有,再就是应对过敏的。
治疗过敏的药是种煎剂,也是他们从方仙儿那里得来的奇方。看似平平无奇,实则非常有效。
铁柱将药包摸出来,捏在手里,悄声对韦十八说了关于过敏的猜测,以及自己恰好有药的事。
韦十八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暗道铁柱简直像场及时雨似的,无论哪里干了都能浇些甘露下来。
他倒没觉得铁柱在说大话。
毕竟这群人已经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足够体现出他们的能耐了。而且两方交情不浅,就更信得过。
韦十八思索道:“我先去探探县令的情况,若是他无生命之忧,咱们就去把药煎好备着,等郎中过来瞧了脉,确定是风疹了,再把药端出来。”
“若是情况严重,危及到他的性命,咱们就直接拿药过去吧。”
他们又不是学医的,除非事出有因,不然总不好绕过郎中去。
铁柱一听,觉得有理。
事不宜迟,几人立马行动。
铁柱和韦平安去找人煎药,韦十八则去打听县令的情况。
费了一番功夫。
韦十八终于得了个准信,说是县令已经醒了。性命应当是无忧的,只是身上的疹子很不好看。
又过了一会儿,不远处传来动静,是县里的郎中到了,行色匆匆去给县令瞧病。
听完消息,韦十八回到刚才待的地方,铁柱他们煎药还没回来。
一抬头,聂公子正被府上的护卫押着走。
临走前,那护卫的头目还不忘开口送客:“诸位贵客都看到了,府上刚出了大事,我家大人今日恐怕也无余力待客,就请各位自行离开吧。
“府里还有事情要忙,我们恐怕全不了相送的礼数了,还请诸位多多体谅。”
宾客们刚就瞧见了动静,对此也有预料。
虽心里失落,但都分得清状况,自然是客客气气地应了,自觉走出门去。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韦十八走上前,对护卫头目道:“大人,对于风疹之症,我们这边有剂良方可用。若是等会儿郎中对那风疹无策,可否给我们一个机会?”
头目皱起眉,从上往下打量他几眼,警告道:“聂家那人的下场你也看到了,最好不要动什么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