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戈铁马(107)+番外
而奔干部落当年收留了西魏的余孽刘勃,死活不肯交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后燕挡着,南郑鞭长莫测。
现在后燕地盘归属于大郑,大郑要攻占他家轻而易举,所以现在也在观望中,在考虑是不是与后秦、离干部落等几家联手,联合抵抗郑国。
奔干部落不是一个小部落,相反它当年敢跟南郑叫板,就是因为它有足够的实力。它家老祖宗根深叶茂,子孙众多,管辖了将近四十个小部落,军士至少有十万之多。
其实它家也可以建国,但例代族长对现状很满意。对于他们来说,建不建国都没区别,建国就只是换一个称呼而已,于是就一直用部落自称了。
.....
大郑都城龙城的宫殿已搭建完成,大郑正式迁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中原人丁凋零,拓跋真还特意命令六郡官民和外族人士到这边充实人口。
一连数日,路上都是带着行李搬迁的老百姓。
拓跋真带着郑国一行官员,打马上了高处,往下望去:从今往后,这一片都是他的,每棵树、每朵花、每根草都是他的;地面上的子民也都是他的,将在他庇护下生存。
骄傲油然而生!
这时耳边传来高昂的女子歌声:“驱羊入谷,自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老百姓喜欢借歌抒情,这歌声如同点点星火,瞬间漫延开来,来了一曲大合唱。声音震天震地,震得高山大地也在回应:“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拓跋真:“......这是找不到老公?”
还是刘则峰反应快:“唉,战争死了不少壮劳力,很多姑娘找不到老公。唱唱小曲也是能理解。”
这长达十几年的乱世,年轻的男子死了一波又一波,跟韭菜一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多少适龄姑娘找不到对象,慢慢的都熬老了,实在不宜再开大型战事了。
好在后燕已倒,余下的都好收拾。
说到这,刘则峰话题一转:“陛下,您看行宫也盖好了,是不是该选妃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战事告一段落,陛下当务之急要开枝散叶,为天下人做好榜样。
操办这种事,刘御史向来有心得,也向来积极。这种大型事项越多越好,越能从中捞钱。刘御史爱国不假,但更爱钱。
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这事拖不得,该办了。陛下风华正茂,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更应该积极向上。虽然有一个皇儿,但还不够。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个个都不能少,方显我大郑国威,而且后宫事多,总要有人管着。
皇上这么年轻,唯一的皇子母亲又没任何家族势力,为了平衡关系,必定会再娶几个。
对于这种破事,总有热心人。谁都有私心,想把自家女儿、自家侄女、自家外甥女推荐进去,万一成了皇后,或者生了皇子,那自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拓跋真没有吭声,神游天外。
第八十二章
等回过神来,特意瞧了一眼朱苏。
朱苏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外围,面无表情。倒是孙涛急的满头大汗,几次想替大将军开口,又觉得自己身份低下,不配开口。
拓跋真低声道:“此事朕有安排,众卿不用担心。”说着,率先打马下山,将一行人远远丢在后面,仅有侍卫跟着。
龙城的皇宫盖的确实气派,辉煌大气。皇宫旁边分别就是诸位重臣的住所了,再远一点,方是老百姓的房子。
朱苏身为大将军,武官之首,住所自然跟皇宫挨在一块。他跟魏丞相的房子,在皇宫一左一右,也象征着他们的地位。
魏尚书现在升级为魏丞相了,文官之首,苦尽甘来,终于熬到了这一天。
冯太傅岁数大了,自请退休,含饴弄孙。拓跋真念他辛苦一辈子,为南郑呕心沥血,对他颇为尊敬,升他为正一品官员,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
刘御史管钱多年,有功有过。但弄钱这一块确实厉害,打仗多年,多亏刘御史筹备军资,在某方面是位皇上离不开的人才。故升为户部尚书,专门替皇上管钱弄钱生钱。
状元郎王翼健,升为礼部尚书,主管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
......
武官立下赫赫功劳,也逐一论功行赏。
朱苏战时已是大将军,现进一级,晋升为太尉,掌管全国军事。所有将军,所有战事都
直接向他一人汇报,同时负责皇宫守卫及十万都城驻军。
秦震追随南郑王多年,忠心耿耿,升为车骑将军,为太尉手下第一副职。
长孙嵩本是武将,虽在后燕多年,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曾投降,并传送了不少有利的
消息。升为征西将军,负责西部军队。
王猛以战功获得晋升,升为征北将军,负责北部军队。
陈述以战功获得晋升,升为征南将军,负责南部军队。
.....
其他官员按各自职位,通通再升一级,俸禄也翻番。孙涛也升为了禁军统领,分管宫中安全。
消息一出来,大家无不心情愉悦,互相道喜。
紧接着就是魏丞相为首的文官受命研究县郡的划分,及其官制和爵位的革新,同时借鉴前朝及他国经验,对南郑以部落联盟的管理方式进行大改造,推动分编入户的开始,并开始逐步选拔人才。
等前期驻扎的杂乱无章事情终于理顺后,大郑朝设宴,邀请周边各国使节前来一见。抱着各自不可告人的秘密,各国纷纷应允,将派高官,甚至王爷、皇子亲自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