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戈铁马(116)+番外
这个姚悦究竟是谁?原来没听说那几个破地方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啊?后秦若早有这等人才,也不致窝窝囊囊呆在那个角落不出山,都可以跟后燕争天下了。
但是那个人就是厉害,横扫千军万马,一路打的长孙嵩与陈述节节败退,兵力受损严重,一时间西北边境岌岌可危。
拓跋真在沙盘上反复推算着对方战术,总觉得有些熟悉。他沉吟一会,在信都城池处插了一面旗。如果他没弄错的话,对方下一步就进攻信都。
一个大胆的猜测冒了出来。插旗时,他手颤抖着,放了几次才插成功,某人一向喜欢剑走偏锋大开大合的进攻方式。
果然信都失守,消息很快被送进宫中。
他的猜测是对的!拓跋真眼前一黑,跌坐在椅上。那幕后指挥就算不是朱苏,至少也知晓朱苏的下落。
朱苏啊朱苏,你真是给我意外。过了许久,他轻笑起来,眼中有悲有喜。你若是喜欢这个江山,那我送给你可好?!
天治四年三月,大郑开国皇帝拓跋真亲率兵北下,御驾亲征,与联军对峙在若尔盖草原,京城由魏丞相暂管政事。
御驾亲征前,众臣纷纷阻止。拓跋真淡淡道,这天下除了朱苏,还有谁比朕更会打仗?一句话堵得大家无言以对。
大郑的江山,是郑皇与大将军一起打下来的。
.....
卢兰带着拓跋俊和拓跋仪两个小娃娃,一起来给郑皇送行。
拓跋俊今年五岁了,不像他父亲拓跋盛这么喜欢说话,反而沉默寡言,老成的很,一直牵着拓跋仪的手。与其说他是拓跋真的义子,还不如说他是拓跋仪的小侍卫,时刻护着拓跋仪。
拓跋仪摔了磕了,他第一时间冲过去哄着;拓跋仪也粘着他,干啥都要拓跋俊陪着。
拓跋仪长的像父亲,一张脸粉嫩可爱,也是个美人胚子。见到父亲要走,哭哭啼啼,闹着要父亲抱。
拓跋真抱起儿子,感概万分;又摸了摸拓跋俊的头。
拓跋俊像个小大人,像模像样向郑皇行礼鞠躬:“儿臣祝父皇凯旋回归。”
拓跋真被逗笑了,弯下腰:“你在家带好弟弟,听娘亲的话.....多吃点饭,看你瘦的。”
拓跋俊认真的点点头,一板一眼:“儿臣遵命!儿臣现在每日练武二个时辰,定会保母亲与弟弟平安。”
接着伸手向拓跋仪:“小仪,父皇要出发了,哥哥带你去楼上玩。”
听到有玩,拓跋仪马上停止哭泣,从拓跋真怀里溜了下来,跟着拓跋俊手牵手的走了。
看着这两小家伙远去的样子,拓跋真仿佛看到他当年跟朱苏,慢慢的笑了起来。
卢兰也过来了,小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追着两小家伙去了。这几年,她早已收拾起其他心思,只管带人。只要能把孩子平安带大,她的人生就圆满了,她也不想再去奢望什么。
清颜贵纪则哭的眼睛红肿,特意亲手编了一个香囊给郑皇,希望郑皇随身携带,早日归来。这里面放有清凉驱虫的药材,这是做为爱妃她唯一能为郑皇做的了。
拓跋真当着众人的面,跟她来了一场情意绵绵的告别。等一出城门,立马让人把这个香囊丢到远处烧了,他还怕这里面放了毒药呢。
火焰烧了起来,散发着悠悠怪异的绿光,阴森森的如同鬼的眼睛。
望着鬼异的火光,他嘴角一勾,冷笑着。
.....
大郑皇帝亲自带兵上场,双方局面马上改变了,大郑军队居然还打赢了几局。
不是拓跋真比朱苏厉害,是他陪朱苏身边南征北战多年,对他的打法太熟悉了;但敌方也不是吃素的,马上改了战术,大郑又连吃了几个败仗。
最后双方扯成胶合状态,不是联军不厉害,而是郑军近期战役都是逃命般的对抗,就是基本上不做抵抗的打法,联军一来他们就跑,跑得联军生疑,总觉得不对劲,干脆暂时停战,以观后续。
拓跋真知道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朱苏会打仗。先前能赢的那几局,是侥幸;与其白白上前送命,不如逃为上计,可能命还长些。
虽说三个臭皮匠顶的过一个诸葛亮,但关键是对方也不止诸葛亮一人,还有一帮臭皮匠;而他们只有臭皮匠,没有诸葛亮。
联军一时没摸透他们情况,也许是内部矛盾,果然停战,双军诡异的对峙着。
.....
这夜联军军营,灯火通明。
第八十七章
有十几人正围着开会,其中坐在上位的,是一名身材高大者,脸上戴着青铜面具,除了眼睛和鼻子露了出来,其它地方都遮的严严实实。
他面前放着一封信,正是大郑递过来的议和书,上面还有大郑皇帝的亲笔签名。将领们正为这个吵的天翻地覆
对于郑国近日一系列反常,联军百思不得其解。见过逃跑的,没见过跑成这样的,兵不厌诈吗?简直是明明白白写在城池大门口,我们逃跑了,你快来追我们吧。
观点总是不一致。将领们分成两派,一派说有什么议和的,不管它,长驱直入,捣完黄龙再说;另一派则表示一定要谨慎,打仗的真谛是是要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成功,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两边吵闹不休,一心想说服最高统帅听自己的,他们已经吵了半天,还没吵出个结果。
唯有戴面具者没有说话,幽深的眼神盯着门外。这些人时不时看他一眼,试图得到他的支持。
“姚将军,您看呢?”
“姚将军,您说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