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间砂(31)

作者:三奇嘉会格 阅读记录

许晏清每天自己埋头在书房,用书海填补内心。

刚开始韩韵还会说他,还会跟他吵,但是他从不回应,时间长了,韩韵也就心灰意冷了。

苏博徒这些年不同意许晏清和韩韵离婚,自然有许多的考量。

许晏清清高,但也有底线和原则,不似外面有些男人,嘴上抹蜜,手上握刀。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捅韩韵一下。

毕竟韩韵识人不明,苏博徒担心自己心爱的外孙女被骗。

苏柳梅对此也是清楚的,但是韩建军出于利益考量,却并不认同这种决定。

无奈家中主心骨这么定了,他也不好反对。

但是如今许晏清自己提出了离婚,倒是让韩建军等人大光其火。

在他们看来,韩家肯让你许家高攀,已经是看得起你了。

你许晏清居然敢反抗,那自然是要吃点苦头的。

韩建军和苏柳梅合计了一下,授意韩韵告知许晏清,这场离婚官司,他必输无疑。

没过几天,李芸最先被警告,她提任一级巡视员的程序被叫停,是苏柳梅的意思。

这下李芸慌了,连夜赶赴京城,却打不通许晏清的电话。

去许晏清的公寓敲门,也是久无人应。

此时,许晏清被孙部长紧急召回到部里谈话。

中直机关与地方党委交流任职的名单里,原来打算下派的副司长被许晏清的名字取而代之。

孙部长大为不解,问了中组部,却说是领导的意思。

孙部长宦海沉浮多年,对于这种突发状况,遇到的多了。

但他惜才,不愿意许晏清被下放,又想不通其中的关节。

不能贸然向上询问,就只能先把许晏清叫来。

事出反常,当事人往往是很清楚内在原因的。

许晏清此前不在此次中直机关与地方党委交流任职的后备名单里,这个名单是部里自己上报,中组部经过考察筛选再做调整。

会突然被放到名单里,必然有因由。

许晏清坐在孙部长对面,也非常坦诚道,“我在诉讼离婚,所以可能是这个原因。”

孙部长倒是处变不惊,问他,“找了谁接的案子?”

许晏清已经同凌潭清联系过了,也了解了他的情况,便道,“请的吴汀韬先生的学生,一位不算太知名的律师。”

找哪个律师不重要,关键是背后有没有吴汀韬为他背书。

孙部长想了想,便道,“你当初是从基层上来的,如今又回去,别人会怎么看?又怎么评价你?不管你这婚离不离得成,都是一件麻烦事。”

许晏清坐在孙部长对面,推了推眼镜道,“没关系,我无愧于心。”

就是因为许晏清一贯的超脱和坚韧,让孙部长一直很欣赏他。

到任之后,几个岗位的锻炼和考察,让他在内心里认可许晏清,也不像别人,总是把他划在老一派的势力里,对他存有偏见。

名单上,许晏清是被安排去西北一处工业城市任市委副书记(正厅级)。

孙部长放下了笔,对他道,“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如果下去已经是定局,那么至少去哪儿,我可以为你争取一下。”

许晏清却道,“都可以。”

远离京城,可以说是被发配,又何尝不是远离纷争,追求自我的圆满和内在的平静呢?

他安贫乐道,对此倒是无所求。

孙部长却不舍得浪费这样一个宝贵的人才,他道,“交给我,我来为你撑腰,回沪市,如何?”

许晏清的眉头动了动,淡淡道,“都可以,部长,我知道这件事情很为难您,您没有必要为了我冒险。”

有时候,在领导那里,说错一个字,一句话,都是危险的,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孙部长却是一个意志坚定而无畏的人,但对自己人,他可谓是非常的护短。

既然动到了他的人,那他也不会客气,要为自己人争取一番了。

毕竟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谁的身后没人?

第二天一早,孙部长直接自己去了大领导那里,在外面候了整整三个小时。

这些年,许晏清在国投委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政策制定不仅是对政策制定者理论与学术能力的考验,更是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许晏清被架在这个位置上,实则也有如油烹火烤。

但他这么多年来从未说过一字一句,默默自己顶住了压力,仍然坚持内心的正道。

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被放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五六年。

这种岗位,眼红的人太多了,守不住底线,随时可能被腐化,被突破,他的前任已经倒了两三个了。

即便清廉正直,依然难免被人诋毁,被人抹黑,这也是正常的。

孙部长等候的时候,内心早就盘算定了。

进了大领导办公室,先不紧不慢地汇报了几件事情,涉及到一体化方案的事,他递上了许晏清上次调研的汇报材料。

大领导快速浏览了一下,倒是点了点头,在落款一栏看了一眼,问,“下一步几个试验区,报告里提到的几个地方,可以再去看一看。”

孙部长道,“是,不过晏清马上要去西北,恐怕一时半会儿这件事情,还得找人无缝衔接上。”

大领导哦了一声,这模棱两可的态度,倒是不好揣度。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大领导道,“沪市这些年的成果,也该总结总结,下一步继续试点,也要有个成熟的样板。”

孙部长听大领导话里的意思,立刻明白了几分,试探道,“那我还是让晏清趁着去西北之前,抓紧再去调研一下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