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间砂(4)

作者:三奇嘉会格 阅读记录

许晏清笑自己矫情,接起了电话,是出版社的编辑跟他约时间。

出版社要把上次他成稿的那两本关于未来公共政策导向解读和关于最新社会发展趋势概述的著作再核一核稿,然后就要排版印刷出版了。

也是这两年开始,他逐步将以前的一些手稿进行了修改和整理。

第一本是关于经济改革前沿解读的,被许多行政学院列为了推荐书目和教材,已经印刷了80万册。

此后又出版了4本政策解读和发展趋势论著的著作,印刷量都突破了百万,甚至其中两本政策解读的著作,成了备考公考的圣经。

反正闲来无事,就写一些时政类文章,用笔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次的未来公共政策导向解读,也是他专栏文章的一部合集。

约定了去新成文化大厦的时间,挂了电话,坐到办公桌前用邮箱收编辑发来的已经完成排版的PDF文件。

不自觉点进了标星邮件那一栏,里面都是曾经,跟她分手后,他写给她的邮件,只是从未发送过。

最初的那些信,每日都有,字里行间都是不甘和愤恨。

原来他也有情绪那么激动的时候,那感受真是陌生。

然而时间流逝,岁月翻篇,那些念头也都淡了。

最后一封,是在五年前。

他不由得想,对她的爱,到底有没有淡?到底,还爱不爱她?

上次回沪,明明那么想见她,却怕看到她,于是只是问了新区陪同的区领导,她现在在哪里,怎么样了。幸好那位区领导并不认识她,只是显然的,她的籍籍无名,定然是因为她的处境恐怕好不到哪里去吧?

而她后来有没有想起过他?还是真的已经放下了?

提示音显示文件已经下载完毕了,许晏清拉回了思绪,关了邮箱,收了文件导入到pad上翻看。

不知不觉专注地看着,一页页地翻着,看完了之后起身,才发现已经凌晨两点了,匆忙睡下,甚至忘了吃晚饭。

周六早上起来,腹中饥鸣。

若是她在,一定又会说他,那么不会照顾自己,但必然是第一时间帮他下一碗面,加两个荷包蛋,她亲手下的面,那滋味真的很不错,跟当年奶奶煮的一样好吃。

那是家的味道。

只是,再也吃不到了。

换衣服出门前照了照镜子,镜子里的自己,也不知何时开始冒出了一根白发。

是不是这一世,终究,只能这样了?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今天有公务接待,夏瑾娴匆匆忙忙化了淡妆出门,他说过,淡妆是职场女性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就像他说过,文章就是一个部门的脸面一样。

他教她的那么多,可是当她学会了,他早就已经退出了她的世界。

中介公司打电话来说,前一任租客欠了九个月的房租,现在已经被赶走了。

中介小哥对夏瑾娴一通马屁,夏瑾娴却不吃这套。

夏瑾娴道,“我的几套房都是挂在你们这里出租的,我一般都挺好说话,但是这套的租客必须要我亲自看过才行,如果下次再这样,我只能说抱歉了。”

对方中介小哥自知理亏,但毕竟做销售的,除了嘴巴厉害,脸皮也厚,说了半天,就是希望留住这单租房生意。

看来最近房产淡季,生意不好,连带租房这些蝇头小利也不能落下。

夏瑾娴赶着去接待,不耐烦跟他啰嗦,只道,“必须是三口之家。”

她总觉得,那套他买下的,只写了她名字的房子,就该住着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的一家人。

就当是,成全了当年他们未能完成的心愿吧。

机管局的公务车来接她,夏瑾娴把停车证放在前挡的位置,司机老张是熟人了,打了招呼,就往考斯特最后一排去了。

车开去了集合点,她拿着名单核对着,每个委员的电话她都有,这也是她诸多习惯之一。

那时候刚到管委会的时候她还是个实习生,什么都不懂。

上班第一天,许晏清扔了一本通讯录给她,让她这一整天什么都不要做,先把通讯录上所有人的电话都输入到手机里,还必须分门别类做好备注。

那天输号码输到了晚上8点才输完,手都要废了。

当年她以为那是他给她的一记下马威,后来才知道,这是多么好的一个习惯。

同事兼好友朱佳佳就说她,这么能干一个人,做什么那么低调?

就应该去争去抢,好让那些吃干饭的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干活的人。

每次看到朱佳佳跟夏锦绣或者刘心凌闹得不开心,回来她这里吐槽,夏瑾娴就笑。

朱佳佳就会气哼哼地戳她,说她太不争气。

不过也是,当年许晏清教她的,帮她的,到底都白费了。

除了他,她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夏瑾娴在集合点核对人员,还有两位今天要陪同视察的委员没有到。

一个是韩初,一个是李东耀。

啧,这两位与她,说来也都有点缘分。

韩初,知名律师事务所——汀韬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他在律所,排位仅次于创始人吴汀韬。

吴汀韬是全国律师协会的会长,而韩初虽然不及吴汀韬,却在社会法制领域十分有影响力,也是市政协的委员之一。

并且,她也是偶然的机会得知,韩初是韩韵的堂哥,许晏清的大舅子。

想不到韩韵那么嚣张跋扈的人,居然会有这么温文尔雅的哥哥。

而会跟韩初认识,其实也是非常偶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