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河美人谋(535)+番外

作者: 月落 阅读记录

皇帝看了看自己的手,贤妃会意,主动握住那只手,一面暖着,一面温柔地为他揉搓。

“这场雨……下在皇宫,也下在楚王府,”皇帝道,“楚王……惹上了麻烦,你倒是,倒是还能笑。”

“他那个不是麻烦,”贤妃抬头道,“他那个是误会。刘大人和崔大人都是清正官员,很快便能查清楚原委的。”

皇帝收回视线,若有若无地轻轻叹息。

如今已不是查清原委的问题,是太子能不能容下兄弟。

李策是一把磨砺太子的刀,如今太子即将继位,这把刀是时候收回来了。

贤妃离开,皇帝才呼唤高福。

“高福,”皇帝转头问道,“宰相那个儿子,叫傅……”

“回禀圣上,宰相家长子,名傅明烛。”

“他在为太子做事。”皇帝道。

“是。”高福垂头道。

“太子是不做脏事的。”皇帝微微闭眼。

“老奴明白了。”高福的回答很简洁,“宰相教子无方。”

傅明烛打了个喷嚏。

他有些尴尬地揉揉鼻梁,道:“天冷了。”

这是吏部尚书裴衍的书房,傅明烛身为晚辈,理应恭敬。

“的确是冷。”裴衍屋内烧着火炉,他把傅明烛带来的书信丢进火中,有些不耐烦地道,“五百两?”

“黄金。”傅明烛道,“不要银票。”

裴衍扶额,揉了一阵,才道:“明日再拿吧,容我凑凑。”

“多谢大人了。”傅明烛施礼,退后几步才转身,可裴衍又把他叫住。

“你要劝着点太子,我知道他那里花销大,但是我这里,也很难办。不能总是寅吃卯粮。”

“放心,”傅明烛笑着保证,“事情很快就办完了。”

事情很快就办完了。

等除掉李策,太子登基,全天下的金银,都是太子的。

还需要向裴衍支借吗?忒丢面子了。

两日后,楚王妃也站在了大理寺公堂上。

尹世才看着他们整整齐齐的一家三口人,更觉胆战心惊。

这里没有一个人好惹。

刘砚道:“本官连夜派人前往河东道,已查出河东道粮食涨价的真正原因。”

叶娇道:“讲。”

尹世才缩了缩脖子。

听听,她倒像是在审案,刘砚像在汇报案情了。

……

第338章 匪夷所思

叶娇自己也很奇怪。

她的确买走了粮食,可也让冯劫安排人从河北道、河南道采购粮食,刨除运费,原价填补州县义仓和官府常平仓亏空。

她填补的不比买走的少,可那些粮食去哪儿了?

刘砚查出了答案。

“有人以高出市价两成的价格收粮,”他看一眼崔玉路,回答道,“所以百姓竞相卖粮,甚至借贷抢购常平仓粮食,转手便卖给粮贩。那些粮食被粮贩带走,河东道以南便立刻缺粮。”

这才是河东道南部缺粮的原因。

“是谁?”叶娇问。

“还在查。”刘砚道,“没查出是谁,但查出那些粮食运到北边去了。”

“北边?”叶长庚冷笑,“难不成是学我妹妹,捐作军粮吗?”

李策并未有多惊讶,淡淡道:“北边贱卖粮食,南边高价买粮。整个河东道,都在做这种亏本生意。等捉到那些人,一定要问问,他们哪儿来的银子,是什么家世,容得了如此挥霍。”

叶娇点头附和李策:“说不定家里有金矿。”

“正是如此。”刘砚说着再次看向崔玉路,问,“崔寺卿,您看……”

“我看案子已经有了眉目,”崔玉路露出不想得罪人的神色,笑了笑,“楚王、楚王妃和叶将军,虽有嫌疑,却也不至于拘押受审。不如都先回去,待本官和刘府尹差人去河东道查实,自有公断。”

“最好快点,”李策催促道,“本王该离京就藩。”

“快些,”叶长庚也催,“兵部那边让我歇在家里,闲得人心里发慌。”

叶娇见他们都催,觉得自己也该催催,跟着道:“对,快些,天凉了,再来几次大理寺,我就要被冻出风寒。”

听叶娇说风寒,尹世才的脖子往棉被里缩了缩。

而胡稼怔怔地站在大理寺公堂,面色苍白,神情交织着困惑和恐惧,久久没有说话。

“要快!”崔玉路也抿唇点头。

快!

世间的阴谋诡计需要慢慢筹谋,它们常常缠绕在一起,搅浑池水掩埋真相。

只有快,快得像一柄利剑,才能斩开迷雾、斩断水流,露出下面清澈的沙石。

大理寺官差手持上令,白日催马奔驰,夜晚举火照路,昼夜不停向北进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大理寺开堂审案,并未瞒着任何人。

“河东道南边,有人高价买粮?”

太子已许久不回东宫,今日回来,召户部官员问话。

那户部官员唯唯诺诺,答不清楚。

李璋挥手让他离开,又唤傅明烛。

“你做的吗?”

傅明烛矢口否认:“殿下说过,北部的案子不能牵扯到楚王妃,我怎么敢?”

但是能神不知鬼不觉买走叶娇送到河东道的粮食,又推波助澜哄抬物价,这样的本事,李璋只能想到两个人。

“不是我做的。”

李璨被太子宣召,却姗姗来迟。见到李璋,主动回答这个问题。

“刘砚会查出什么?”李璋问,“我不明白这件事跟云州卖粮案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明白,”李璨道,“所以我已经命人去阻止官差。在我们弄清楚事情之前,不能让官差到达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