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大秦我和始皇帝一统天下(144)+番外
赵国几乎是六国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赵国覆灭,魏国也唇亡齿寒,差不多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
秦王大喜,除封赏将士之外,还决定亲临邯郸巡视。
甚少有人知道的是,秦王身边除了文襄侯,还跟着一位特殊的贵人。但似乎是有意遮掩身份,一直没有露面。
赵王宫一如往昔,只是扩建了一些富丽堂皇的宫殿,赵王的妃妾子女都哭哭啼啼出了宫,与赵王一起被安置在其他地方。
正殿之中,文襄侯正带着一帮大臣商议政事,讨论如何处理赵国宗室以及邯郸战后的安排,秦王却不知在何处。
邯郸城一处荒凉的小院子里,周围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墙壁断裂开,像是被大火烧过一样,地上还残存着已经生锈腐化的兵器。
这是作为秦国质子时,子楚与赵姬在邯郸的生活之所。
一切都物是人非。
秦王带来的侍卫皆在附近把守,但无人靠近。
“母亲。”秦王提剑清扫了周围的障碍,在前辟出一条道路。
赵姬缓步走过来,手指滑过丛生的野草,眼睛看向周围熟悉而陌生的景色,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二十多年了。
时间却似乎在这里凝固住,像冻住的河流。
曾经的一切如幻影般在脑海中闪现,或痛苦或欢愉,细针一样密密麻麻扎在心上。
“政儿,为我再吹一曲吧。”
秦王抚上玉笛,忆起当初父亲在时,常常为母亲吹奏的那首乐曲。
草木已丛生,美人迟暮,故人离逝。赵姬和曲而舞,虽然不再轻盈灵巧,但依稀可以觉察到年轻时候的身姿蹁跹。
一曲将终,赵姬朝着某个方向望了一眼,眼神中似乎夹杂着异样复杂又深刻的情感。
是故人啊,他眼含笑意,手中抚着玉笛,衣袂轻轻飘起。
第82章 (番外)以战止战(一)
许繁在烛火下皱眉看着账本。
当年许父靠贩盐起家,召集了一帮兄弟组成商队,不远千里到齐国收购食盐。贱买高卖,因而获利不菲,在咸阳城也成了颇有盛名的富商巨贾。
然而,这些年战乱愈加频繁,商队出入行走,除了要对付盗匪山贼,还要避开战火肆虐之地,因而交通的成本变得极为高昂。
她接手父亲的生意之后,也曾想开拓新的购盐地点,可是终究比不上齐地之盐物美价廉,且又有多年的人脉积累。
大秦和赵国最近又在打仗,可用的通行路线又要少一条了,许老板用竹笔在地图上的某一处打了一个大大的叉,托腮思考着什么。
这次去齐国购盐,本来许繁是不打算亲自去的,咸阳还有一些事情要忙,不过不知为何又临时改了主意,还要走那条最凶险的路线。
“阿繁,这条路虽然最近,但那边正在打仗,太危险了。”
“我自有打算,如果你们不愿意的话,就留在咸阳吧。”
好久没有那边传来的消息了,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上次让他吃了这么大的闷亏,不知道回去有没有生气。
虽然选择了快刀斩乱麻,心里还是莫名空荡荡的,难道是所谓“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吗?
许老板独立风中,悠悠叹了一口气。
秦、赵之间战火频仍,边界线不断变更,秦虽然更胜一筹,但此刻尚未到决战之时,且赵国名将李牧尚在,带领赵军顽强抵抗着秦军的攻伐之势。
灭韩之后,秦军之利刃直指老对头赵国,一月前,将军李信奉命伐赵,现在正与赵军胶着在武城一带。
许繁选择的路线正要经过此地,经过了几处战场,皆遍地尸骸,血流成河。一行人沉默不言,谨慎地向前行进,突然碰上了几个逃亡的士兵。
他们脸色都是灰尘和血迹,战甲破破烂烂,看不出来是哪国人。那几个士兵看到有马匹,提着沾血的破剑就要上来抢,幸而这些士兵战斗力不强,许繁带着人三五下就把他们制服了。
“你们是从哪儿逃过来的?”
“你他娘的才是逃兵,我们只是暂时撤退,早晚要回去弄死那帮秦人。”
许繁嗤笑一声,嘲讽道:“打了败仗还这么嘴硬,赵军也不过如此。”
“你们是秦国人吧?哼,秦军不是也号称骁勇善战,还不是死了个主将。”
“谁死了?”
那个士兵想挣脱开身上绳子的束缚,看到许繁担忧的表情,突然来了主意:“把我放开,我就告诉你。”
许繁手起刀落,斩断了那梱麻绳,刀锋指着他:“快说。”
“不就是那个李信么,年纪轻轻,狂得跟什么似的,要我说,他也是活该。”
“你说谎!”
不,这绝不可能……许繁紧紧盯着那个士兵,试图在他脸色看到谎言的痕迹。
“他中了我们将军的埋伏,必死无疑。”那个士兵警惕地看着许繁等人,又看了看自己被绑起来的其他同伴,决定还是走为上计。
这些人看着就是普通百姓,怎么想不开往战场跑,真是找死。
不过他没来得及跑,就被许繁按住,剑刃直抵着他的喉咙:“李信的事,一五一十说与我,不然你现在就得死。”
“你……你们究竟是什么人?”那士兵坐在了地上,此刻才惊愕地发现前面的是个女子。许繁穿着普通的男装,又刻意变化了声线,不仔细看的确看不出来。
那个士兵咽了一下口水,心里暗骂了几句,把这几天发生在战场上的事情添油加醋说了一通。
李信接到伐赵的命令后,即刻带领五万大军出征,攻取赵国防守薄弱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