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天师他甜度超标(225)
魏镜澄将各种条件一一列在纸上,然后又一一排除。
天气,地点,技术,都没有问题,也没有意外发生,那唯一有可能的区别就在于‘器具’了。
“是不是渔网有什么区别?”他询问等在一旁的官员们。
这一语惊醒梦中人,之前所有人都未曾往这方面去想。
刺史立刻派官兵连夜出去搜查,那些病患因为都已经绝户了,家中还保留着病发前的样子,周围的人也嫌晦气,即便是流民乞丐都不会进去偷盗,所以很快就真的查到了一些线索。
官兵们在第一个发病的渔民家中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渔网——绝户网。
靠着山川江河讨生活的猎户和渔户们,都是世代传承,从小就会被家中长辈教授生生不息的道理。
猎户们不打幼崽,不打怀孕的母兽,这都是板上钉钉的规矩。
而渔户们也会规定渔网网眼的大小,不捕小鱼小虾,若是今年将小鱼小虾都捕干净了,那来年岂不是没有了大鱼大虾,这是每个渔户自小都懂的道理。
所以即便没有律法的约束,渔民对渔网网眼的大小自有要求,鲜少有人会下这种网眼小于三寸,织的极密的渔网了。
加之祁云立朝修缮历法的时候,也已经明令禁止,这种绝户网早就无人使用了,所以官府压根没有朝着这个方向想。
虽然不知这个渔网是不是解开事情症结的关键点,但有此发现众人还是决定查一查。
便由魏镜澄亲自带人去了沙洲城西五十里开外的这个小渔村。
发病的这户人家在村中的人缘不算好,男主人小气且爱占便宜,经常会偷些别家晾晒在外的熏肉,香肠,和村中的人发生过多次矛盾。
虽然不至于辱骂或者动手,可村民都不喜欢他。
坏名声传开以后,村中几乎无人愿意主动跟他往来,如今他们一家又生了怪病,村民们更是嫌弃,觉得他们家晦气,全都推说不认识,不知道。
魏镜澄一行人问了一天竟然什么都没问出来。
打算离开之时,却看见一个老渔户背着刚从山中打的柴火和山货,晃晃悠悠的向那户人家走。
严忠最擅长跟百姓们套近乎,两三步冲上去,想接过老渔民的柴火,“呦,大爷这柴火看着挺沉的,我帮您拿回家里去?”
老渔民上下打量了严忠两眼,谨慎的抓着背柴火的带子,向后退了几步,没有言语。
“我们是从外乡来的,这户人家是我们家老爷的远房亲戚,虽说出了好几代,已经不算亲近,但既然路过此处,不来看看也说不过去。”严忠憨厚的抓了抓头发,一副很发愁的样子,“大爷您知道这家人去哪里了吗?”
老渔户再次打量了一下这群人,感觉非富既贵,不像是骗子,态度终于有些松动,严忠趁机接过柴火帮他背着,就听那老爷子用沧桑的声音叹了口气,“唉,既然你们想知道,那便进屋说吧。”
第131章
老渔户的屋子就在病患家不远处,算是邻居。
他的房子跟村中其余人差不多,不算好但也不算破败。
屋中除了渔户自己就再没有其他人了,院中显得有些凄凉,地上铺着好几张正在晾晒的渔网。
由于这段时间不能下江捕鱼,渔网已经被修补的整整齐齐,魏镜澄特地留心看了一眼,都是大网眼的网子。
院中有个小石桌,大约能坐下三四个人,魏镜澄他们便没往人家屋子里去,就在院中里跟老渔户聊了起来。
这位老人是那户生病渔民的邻居,也算是他半个师傅。
那渔民的父亲走的早,走时他还是个半大小子,捕鱼的技术也不行,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和体弱的母亲,家中三天两头断粮,时不时就要饿肚子。
老渔户一开始会接济给他们一些吃食,可这样下去总归不是办法,他自己没有妻子走的早,两人也没有孩子,便将邻居家这个半大的小子视为亲近的晚辈,带着他一起打鱼。
手把手的教他如何识水文,看潮式,下渔网,就连收渔后网子怎么织,怎么补都是老渔户教的。
可等老渔户把人教会了,却发现那孩子性子懒惰还格外的喜欢投机取巧。
这些倒也罢了,只要邻居小子能养活住自己,老渔户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教他。
但两人一起打鱼时间久了,老渔户数次发现自己在船上捕到的鱼和去市场上售卖时的数量对不上。
一些口味鲜美,售价比较高的鱼类,会莫名的消失,他追问邻居小子,那男孩却只是推说不知。
次数多了老渔户便留了心眼,他私下暗暗观察,终于在邻居家后院的小道上看到了好些吃剩的鱼骨。
捕鱼多年的老渔户对鱼骨的形状了如指掌,很快就确认这些鱼骨便是他丢的那些鱼。
且村里人也总是在私下传说他这位邻居会偷别家的腊肉和熏鱼吃。
老爷子旁敲侧击的说了邻居小子好几次,但男孩油盐不进,嘴上敷衍着,该偷吃的继续偷吃。
渔户实在不愿再教导这样的孩子就渐渐同邻居疏远了。
此时即便他放手不管,那男孩也能靠着他教授的技巧和一些偷鸡摸狗的手段将家里撑起来。
等邻居小子成人,他老母亲也去世了,他从外村娶了一位姑娘,还有了孩子,日子到也算平顺,老渔户和他们家算是点头之交,不再那么亲近,却也别村中其他人亲近些。
本来日子就这么过着,老渔户也懒得再去管别人的闲事,可有一日他路过邻家院子的时候,却看见院中挂着一张绝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