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宫重生宠妃路(171)

作者: 月光蓝莲 阅读记录

然而架不住,最近听到五阿哥的消息有许多,被人刻意引导了一下,皇太后也觉得自己在寿康宫,哪怕有裕贵太妃陪着,有些寂寞。

毕竟她和裕贵太妃之间,还没要好到那种好姐妹的程度了,只是当年在潜邸的时候,两人因为儿子年纪相差无几,默契的保护着孩子而已。

可等先帝的七阿哥福惠病逝后,先帝身下只有两子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就开始变差起来。

毕竟,那可是皇帝之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呀!

至于什么换子抱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要知道皇太后娘家当时再低微,她也满洲八旗大选出身,而裕贵太妃却是包衣小选入宫,被指给先帝做侍妾的。

当年是皇太后先生下了弘历,那个时候裕贵太妃还怀着身孕,并未生下弘昼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包衣出身的侍妾,去抚养满洲八旗大选出身格格的儿子,在格格没有犯下很大的错误,以大清朝的国情来说,简直就是反天了。

让包衣抚养满洲八旗格格所生的儿子,传了出去,先帝肯定会被骂死,而且还会被当做典型,当做攻讦他的事,年年拿出来批评一番。

当然一向重规矩的先帝也干不出这种离谱的事情来。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后和裕贵太妃的感情又能好到什么程度了。

第113章 容妃生产

早年孝敬宪皇后在世的时候就不用说了,她是嫡福晋元后,先帝又重规矩,没人敢和孝敬宪皇后争,连敦肃皇贵妃都越不过孝敬宪皇后,更何况是她。

后来孝敬宪皇后薨逝了,东西六宫的宫务被一分三。

皇太后自然是分到四分之一,可到手后也只能说一声聊胜于无。

而且先帝在世时,他是一个挺强权,而且惹毛了脸面都不要了的皇帝,皇太后当时也不敢搞什么事,一直都战战兢兢的。

好不容易等自己亲生儿子弘历登基后,皇太后以为自己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结果……

现实扇了她一巴掌。

在有限的范围内,皇太后的确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在范围外,那就是什么都没有。

憋屈呀!

皇太后也不是那样挣扎过,可她发现,自己的亲儿子在利益方面比先帝更不要脸面,而她大半辈子都小心翼翼惯了,早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不敢和自己儿子撕破脸,只能选择怂。

其实皇太后的日子不难过,锦衣玉食。

可问题是精神层面上皇太后还是挺憋屈,挺匮乏的。

五阿哥被高贵妃抱养后,这方面的消息就一直源源不断的传出,皇太后自然也听到了一些。

弘历是她亲自抚养长大的,所以听到五阿哥被高贵妃抚养那些事后,皇太后就难免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些当年她抚养弘历的事。

小时候的弘历懂事、乖巧又听话,可让她高兴了。

可现在……

唉,果然,孩子还是小时候的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最可爱。

皇太后在感慨的时候,难免就会显露出几分自己的想法来,毕竟她这个时候不用在太过小心翼翼,随性了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有“善解人意”的奴才,在皇太后耳边说养孙子的事情。

这事在皇宫里也是有传统的,当年孝庄文皇后就抚养过裕亲王福全和仁皇帝,而孝惠章皇后也抚养过恒亲王胤祺和固伦温宪公主。

至于孝恭仁皇后这里,那是她薨逝的太早了,还没来得及抱养孙子。

所以依照人家大清皇宫的传统,皇太后抚养孙子孙女,算得上是祖宗老规矩。

祖宗家法不可能变呀!

那么皇太后抚养孙子孙女,不就成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啦。

这个说法非常合情合理,合乎大清皇宫传统。

另外皇太后受限于自身资质和后天受教情况,也不觉得自己抱养了孙子孙女,会对前朝产生什么影响。

毕竟皇帝母族也没规定,说不能抱养阿哥呀!

当孝懿仁皇后不就抱养了先帝,当时皇太子还没有被废了,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而且皇太后住在寿康宫的确有些无聊,和一同住在里面的先帝嫔妃没多好的友情,无论是慈宁花园还是御花园,她也逛遍了。

因此有奴才一说这事,就立马在皇太后心里生根发芽了起来。

这抱养孩子,自然最好从刚刚一出生就抱养过去,这样才养的熟,不会出白眼狼。

正好后宫如今还有一个孕妇。

对皇太后来说,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不免让她很是心动。

所为心动不如行动。

而且皇太后自觉在自己儿子登基成为新帝的事情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宫权你不让我碰,前朝也不许让我碰,那我养孙子孙女承欢膝下,当个幸福老太太,总行了吧。

本宫可是你亲额捏,总不能这点小要求,都不愿意满足她吧。

那她这皇太后还当着有什么意思了,趁早去见先帝吧。

皇太后的执行力还是很强的,在确定自己的想法后,每次弘历去寿康宫请安,皇太后都会说另外的事来暗示这事。

弘历到底有没有听明白,听懂了皇太后的暗示,没人知道,但皇太后却乐此不疲,每次都说。

时间匆匆流逝,很快就到了黄令曼预产期的日子。

黄令曼已经生育过两胎,对于生产这事算是很有经验,她身边的奴才也还是这些年跟着她的奴才,到时候遇见事情要怎么做,黄令曼都仔细认真的交代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