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宠妃路(318)
那面对八旗,弘历不抬举皇后所生嫡子,还能抬举谁呀!
可如果未来永琮平安长大,弘历最后会不会选他做新帝,其实是不确定的。
但现在永琮不是殇了嘛,自然弘历满脑子都是永琮的好,甚至于还有些端慧皇太子的寄情在。
除了感情到位外,现在大金川那边还在打仗,要用到八旗,也要用到富察家。
皇后的二哥傅清,现在任着驻藏大臣,负责监视藏区那边。
要知道大小金川位于四川西北部,也是藏民的聚居区。从地图上看,大小金川往上抬头一看,就是藏区。
如果藏区和大小金川合流,反了大清,未必不会形成吐蕃当年之势。
作为清朝的皇帝,弘历对此有很清楚的认识——治藏必先治川!
藏区那边,必须要心腹,并且还需要不怕死的心腹去看着。
综上考虑,弘历直接下了明旨,说自己十分看重永琮,之前想要选择永琮当继承人,没想到天妒英才让永琮早逝,自己痛惜万分,永琮的丧仪要按照皇子的最高标准来举办。
至于丧仪,腊月三十和大年初一,可不是单纯的吉日节日,弘历还要去四处祭拜,这事是不能省的,也不能让人代劳。
所以弘历下令,正月初二开始正式举办永琮的丧仪,那一天在让永琮入金棺。
至于说民间习俗,那都是汉人的习俗,关他这个满人皇帝什么事呀!
这道圣旨一下,满张圣旨都写满了对皇后的看重,于是就有人为了拍皇后和富察家的马屁,上书弘历,让永琮的丧仪从端慧皇太子例来举办。
弘历拒绝了这事,毕竟永琏是真秘密立储过,而永琮没有,但却额外给永琮上了谥号——悼敏皇子。
悼敏皇子永琮的丧仪可以说是极尽哀荣,不但在正月里办,导致这个新年没人过得好,而且丧仪还极其隆重。
按照之前的规矩,皇子去世27日后士兵可以剃头,城守尉和尔锦就按旧例照做了。但没想到各省将军大臣看见弘历如此看重皇后,于是皆上奏称:“官兵皆过百日之后剃头。”
于是和尔锦坐蜡了,不但被革职,还被兵部拿解至宗人府圈禁60日,又折罚一年之俸。
除此之外,弘历在去承乾宫找舒嫔,要她多多安慰皇后的时候,看见林贵人在嬉笑,当下一怒,将林贵人降为了常在,还罚了她俸禄,林常在身边的奴才也被弘历仗责一百大板。
表面上看是仗责一百大板,实际上却是没一个活下来。
然而这却更让弘历看重皇后、宠爱皇后的流言蜚语更上一层楼,不但在宫外传,宫里也流传着。
对此黄令曼没什么感觉,永琮人都死了,丧仪再盛大又能如何?他自己又看不见。
再盛大,也只是一个皇子而已,永远变不成皇帝。
至于弘历对皇后的感情,黄令曼不信是非常单纯的宠爱和看重,不然为什么皇后之前十多年都没有怀上了,而且弘历还直接将高氏初封为贵妃。
说真的,弘历刚刚登基的时候,给高家和高氏加恩,这没毛病,属于理智正常的皇帝该做的事。
谁让高斌既有能力,又是先帝心腹,能在江南这个钱袋子的地方震得住场子。
可既给高家抬旗,又让高氏越过那拉氏成为贵妃,这就有些过头了。
让高氏和那拉氏一样封妃,再加上抬旗,已经是非常大的恩宠了,毕竟高氏当时无子。
至于说试探朝臣的态度,弘历其实还有其他办法的,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办法。
比如先帝谥号,加恩母族,提拔自己的伴读……等等,都可以。
这也是历史上不少新帝用的招数,不一定非要在后宫搞事。
能让弘历选择在后宫搞事,就充分说明,弘历对皇后并不那么敬重。
虽然黄令曼心里其实对此不以为然,但明面上也难免要合群,对皇后露出一丝羡慕的表情来,这样才符合自己的人设。
不过像黄令曼这样因为有奇遇知道的事多,不嫉妒的人,后宫并没有多少,娴贵妃算一个,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嫉妒羡慕皇后。
可皇后却宁愿不要这份嫉妒羡慕,不要这份恩宠和看重,只希望永琮活着,好好的活着,平安长大结婚生子。
皇后病了,在整个永琮的丧仪里都卧病在床。
弘历为了减少皇后的悲伤,加之永琮是早夭,丧仪比起成年的亲王或者是嫔妃来说的确不算大,所以初四就将金棺送出了宫,移至城外曹八里屯暂安,沿途设亲王仪卫。
也就是因为宫里丧仪没两天,宫外的丧仪,不关黄令曼这些后妃的事,就算去哭灵,也是诸王大臣官员及公主、福晋等人,后妃没资格去。
皇后又躺在床上病着,没精力折腾后妃,所以黄令曼是真对那些说弘历看重皇后的流言蜚语没什么感触。
毕竟苦和难,没有落到自己身上之前,都可以风轻云淡,站在一旁看戏。
第212章 得了风寒
永琮殇了,皇后病了足有半月,弘历在这半个月里也没进后宫。
这倒也不出众人意料,也没人敢在明面上抱怨,毕竟林常在就是活生生的下场。
因为庶人金氏的原因,林常在之前被弘历晋封为贵人,结果这贵人之位还没捂热,就又被降位,以弘历的性子来说,未来根本就不会再给林常在一次机会,林常在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当然现在除了黄令曼之外,谁也没想到,上辈子林常在可是熬死了弘历,硬生生的把自己熬到了嫔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