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宠妃路(365)
还有孝贤皇后董鄂妃的“贤”字封号,大清后面皇帝都有规避。
所以按理说,未来的皇帝且不说,弘历这里,应该是要规避“熹”字的。
没想到,弘历就是硬挑了一个意思和满语一样的封号给陆氏。
这绝对是弘历自己挑的,礼部、内阁都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于是这就让皇太后心里不舒服了。
好在弘历这也不是第一次给皇太后没脸,十六年下来,皇太后多少有了些免疫力,不舒服一会儿后,就没事了。
陆氏穿着礼服先到皇后殿拜见皇后,然后就在皇后殿接了嫔位分的金册,随后聆听皇后的教导,随后又去了九洲清晏向弘历谢恩,然后是去长春仙馆向皇太后谢恩。
等庆嫔到了长春仙馆的时候,皇太后脸上已经看不出不高兴的神色了,反而是对庆嫔慈爱有佳。
她封嫔的事,都已经过去了半年了,庆嫔也接到了容贵妃那边的新指示,就是讨好皇太后,然后不留痕迹的帮助即将嫁入皇宫的四福晋讨好皇太后。
这个任务让庆嫔心里松了一口气,不是害人就好。
要是害人的任务,庆嫔还真会纠结,不会一口答应下来然后照办。
毕竟害人可是有暴露后,自己完蛋的风险的。
不过讨好人的任务,尤其是讨好皇太后,就没那么严肃了。
因此面对皇太后的好意,庆嫔自然是赶紧接住,然后用心讨好皇太后,以期未来能在皇太后耳边说得上话,为四福晋说好话。
而黄令曼之所以让庆嫔去讨好皇太后,然后帮助自己儿媳妇去讨好皇太后,这事她为了未来做准备。
她不确定,弘历到底会不会留下立储的圣旨。
如果没有留下就驾崩了。
那会面临什么局面了?
一个经过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朝打压,依然存在的古老的东西,会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来——议政王大臣会议!
什么立嫡立长立贤立爱。
在绝对的势力面前都是狗屁!
到时候绝对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宗王、贝勒、八旗上层贵族重臣等人共举一个皇上亲子继承皇位。
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
那么皇太后的意见,以及钮祜禄氏一族的支持,对于永璠来说可就太重要了。
宗室那边,黄令曼至少能拉拢两个王府——履亲王府和平郡王府。
前者是因为表姐管佳氏给履亲王生了活着的独子,后者是因为平郡王府现在的血脉是曹家血脉,曹家被先帝责罚后,平郡王府也夹着尾巴过日子,即便是福彭是弘历的伴读也是如此。
但这些人都只能为永璠摇旗呐喊,远不如钮祜禄氏一族的支持给力。
除此之外了,要知道一般有皇太后在的情况下,立新帝、立后、封妃这些事情都是以皇太后的名义发出来的。
当然有些时候皇太后就是一个吉祥物,别人怎么写和她的想法无关,可有些时候皇太后是可以左右局面的。
皇太后自己和娘家,势力不大,是个吉祥物。
可问题是皇太后和镶黄旗钮祜禄氏一族联宗了,现在是一家人,那就不得了了。
到时候,弘历驾崩,若是没有留下继承人圣旨,皇太后这个时候站出来说一句立长,说弘历之前和她说过有意让四阿哥永璠继承皇位,又有多少人敢站出来直接反对了?
历史上那些立幼帝的人,其实都是各方面有自己的小心思在,尤其是大权在握的人有小心思。
所以才会立幼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黄令曼必须要考虑这一点,钮祜禄氏一族绝对是能在没有继承人圣旨的情况下,左右皇位的一股力量。
其实她之前没想过永璠的嫡福晋会是钮祜禄氏,所以把希望都放在了庆嫔身上,现在永璠的嫡福晋是钮祜禄氏,她对这事更有把握了。
当然,如果可能,黄令曼还是希望弘历立下继承人圣旨,这样永璠继位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至于说为什么会驽定是永璠。
乾隆三十年之前,不可能会是其他皇子。
因为弘历不可能选择一个幼子。
永琏能被立为太子,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先帝给永琏赐了这个名字。
琏,有继承人的意思在。
第241章 永璋大婚
陆氏正式成为庆嫔后,没几天,就到了三阿哥永璋大婚之日。
圆明园里一片喜气洋洋。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三阿哥永璋却没什么喜气。
他的嫡福晋说是公主之女,可却是已废太子允礽亲女,额驸也只是科尔沁的旁支而已,既无实权也无实职。
说白了,这对夫妻,不过是先帝用来糊弄人彰显自己“善意”的吉祥物而已。
而他,也是一个被剥夺了继承权的皇子。
真可谓半斤对八两,破碗配破盖。
虽然永璋知道自己也没什么可挑剔对方的,可……
其实这事主要是因为四阿哥永璠的嫡福晋指得太好了,对比实在是太过强烈,让永璋就算理智上明白,感性上也还是酸死了。
嫉妒!
不过永璋现在也只敢在心里嫉妒而已,不敢在暴露出来。
吃一堑长一智!
只是那个代价实在是太过沉重。
沉重到他现在呼吸都有些困难。
还连累了亲人。
三阿哥永璋大婚,对于黄令曼,哦,不止黄令曼,对于皇宫不少人来说,都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满人的婚礼又没有拜堂成亲这一项,阿哥所那边也不是谁都能去看热闹的,时间也是在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