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宠妃路(457)
至于皇后、舒妃和丽嫔那里,并不是怡嫔的主要目标,这三人纯粹就是被孝贤皇后连累了。
因为只有把一批书全部都搞鬼,才能确保送到孝贤皇后那里的书是毒书。
只是从丽嫔那里偷书的人,并非柏家人,也不是怡嫔安排的。
如果柏家人和怡嫔能有这样的能耐,他们早就去把储秀宫的那两本毒书偷了出来,销毁证据。
但柏家和怡嫔都没有那样的能耐,所以那两本毒书才会一直留在储秀宫。
真相大白了一半。
谁又是在丽嫔那里偷书,捅出这事的人了?
弘历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那人不是皇后就是舒妃!
肯定皇后或者是舒妃,意外发现了《诗经》和《花间集》有问题,所以想要借丽嫔的死捅出来。
至于是谁。
从证据上看,舒妃的可能性大一些。
不然舒妃让纳兰家的人监视陈太医做什么?还不是为了确定陈太医被皇上的人带走了。
但从感性上看,弘历觉得皇后的嫌疑大一些。
为什么?
不是弘历看不顺眼皇后,觉得她是坏蛋。
其实弘历的想法非常理性。
因为皇后是真·才女!
这后宫里,真拿着书本看书最多的人,不是孝贤皇后,也不是慧贤皇贵妃和舒妃,而是皇后。
所以如果论发现概率的话,弘历觉得皇后发现书有问题的概率比舒妃大。
还有如果是舒妃发现的。
那她干嘛不直接捅出来,或者是伪装成皇后干的,以此来搬到皇后了?
除此之外了,弘历觉得这事应该没发现多久,不然早就捅出来了。
但这几年舒妃忙着养十阿哥,拿着书本看书的闲情心少了很多。
这事表面上看是大事。
可仔细想想,现在后宫众人谁“伤”到了?
没谁。
庆嫔今年也三十五岁了,早就绝了有孕的想法。弘历也没有了让对方有孕的想法。
就算养心殿后殿宫女体寒的事情爆出来,对她也是利大于弊,能多得一点弘历的怜惜。
至于皇后、舒妃,两人更是受害者。
反而是容贵妃,流言蜚语之下,有可能会被人觉得是凶手。
但那也只是流言蜚语,不是真凭实据,伤不了容贵妃分毫。
总的来说,这件事,就好像是一个礼花一般,看上去很大,听着也十分响亮,实际上没什么伤亡。
到了这一步,查不下去了。
也没必要再查了。
不过事关自己的脸面和孝贤皇后的脸面,弘历并未公布真相。
别说现在孝贤皇后死了,就是孝贤皇后没死,弘历也不会公布真相。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孝贤皇后能插手到养心殿后殿去,被人知道了,一方面大家是会觉得孝贤皇后恶毒,另外一方面大家也会觉得弘历无能。
连自己的地盘都管不好。
不是无能是什么?
作为一个皇帝,万万不能给人这么一个印象。
因为那会让不少野心勃勃的人内心的种子发芽。
除此之外了,弘历后宫有这么恶毒的女人,还得宠了,也会让人觉得弘历的眼光不行,是个昏君。
因此这事万万不能把真相透露出去。
这事谁背了锅?
庶人金氏呗!
以金家之前的势力,做出毒书的事情来,简直轻而易举。
而且庶人金氏现在已经是恶毒的代名词了,再恶毒一些也无妨。
一个后妃恶毒,可以说是她自己的问题。但两个三个嫔妃都恶毒,那就是弘历眼光和管理的问题了。
弘历公布的真相,有些人信了,但也有些人不信。
黄令曼就是那个不信的。
皇后、舒妃也都是不信的。
只是三人的不信是有区别的。
黄令曼纯粹就是下意识的不信这是庶人金氏干的,没什么理由,也没什么证据,就是心里觉得不是她。
不过从理智上讲,黄令曼也推理不出来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舒妃是觉得皇上包庇怡嫔。
都让人监视陈太医了,舒妃自然是知道毒书之事是谁干的。
皇后不信这事,那是因为整个这事就是她编导的。
一如弘历所想的那样,皇后才是最先发现《诗经》《花间集》有问题的那个人。
早在孝贤皇后没死时候,皇后就发现了这两本毒书。
因为她是真翻开读过。
最初皇后还以为是孝贤皇后干的了,查了好几年,一直到查到了储秀宫也有毒书后,皇后才知道不是孝贤皇后做的。
第297章 心里爽呀
皇后在发现《诗经》和《花间集》有问题的时候,也是犯了主观主义。
与其说,皇后觉得是孝贤皇后干的这事。
还不如说,皇后希望孝贤皇后干了这事!
那样就可以将孝贤皇后的形象全面抹黑,让她变成了一个坏人。
对方一个坏人,自然可以不用考虑道德问题,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对付对方。
坏人无论死得有多惨,也没有人同情。
不是吗?
也就是因为犯了这个主观主义。
之后几年的调查,皇后这边一直都没有什么结果。
但等孝贤皇后去世后,皇后也有些心惊,怎么孝贤皇后死的那么让人意想不到呢?
随后皇后突然想到了这两本书,在自己成为后宫之主后,让人偷偷潜入储秀宫书房,查看那两本书。
知道那之后,皇后才知道自己想错了,毒书之事不是孝贤皇后干的,相反孝贤皇后反而有可能死于这个。
之所以是有可能,那是因为孝贤皇后都下葬了,以前伺候她的奴才,都被放出宫,接受富察家的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