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宫重生宠妃路(493)

作者: 月光蓝莲 阅读记录

不过这些小动作,还在弘历的容忍范围内,钮祜禄氏一族这些人并没有太过分。

弘历虽然对此有些不喜,但并不恼怒。

因为这事,就像履亲王允裪故意把七阿哥永瑢是汉女所生这事捅出来一样,不过是因为四阿哥永璠登基,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而已,所以他们愿意“光明正大”的帮一把。

同样的,六福晋娘家西林觉罗氏一族,也有一些小动作,但都不大。

而七福晋富察家,反而没有做什么小动作,七福晋也没传消息出宫,不知道是不是之前七阿哥永瑢想要迎娶皇后的侄孙女,和七福晋闹翻了。

听完了暗卫的汇报后,弘历心安了不少,觉得自己还能把握住局势,没有到那种别人逼迫到只有一个选择的地步。

但随后,弘历心情又不美妙了起来。

纯惠贵妃的娘家——苏家。

在弘历血尿传开之后,苏家就曾经去富察家求见,碍于七阿哥永瑢,富察家虽然接见了对方,但却什么动作都没有,显然是拒绝了对方。

这让弘历稍微有些安慰,随后弘历又问了一下那些手握实权的重臣,比如九门提督等人。

这些人,有些和黄家一样闭门不出,也有些人做了一点小动作,不过还在弘历的容忍范围了,只是在心里给这些人记了一笔,若是日后这些人再一次犯了错,就数罪并罚。

知道这些人的情况后,弘历让暗卫继续监视,随后让其退下。

这些人的反应,只能说不出弘历的意料。

唯一让弘历有点想不通的就是——谁给的七阿哥永瑢这么大的自信,上蹿下跳的夺嫡了?

而七阿哥永瑢的行为虽然在弘历眼里就是一只跳梁小丑,根本不值一提,但履亲王允裪的话,却给弘历提了一个醒。

有些人,别的本事没有,传流言蜚语的本事倒是非常厉害。

弘历犹还记得先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传出来了多少流言蜚语。

什么弑父杀母,什么撺掇皇位,什么得位不正,什么和庶母有暧昧……

七阿哥永瑢夺嫡的心思那么重,可弘历心里却已经把他排除在继承人之外了,那么失败的七阿哥永瑢,会平静的接受失败吗?

以弘历的三观思想来说,他觉得不会,指不一定就要搞出些什么新帝篡位的流言蜚语来。

若是弘历也和仁皇帝一样,是突然暴毙,但又没有留下白纸黑字的立储圣旨,那……恐怕新帝又会经历先帝刚刚登之初的流言蜚语。

弘历对儿子的感情,有,但却不多。

比起这个,他更看重自己的脸面和名声。

要知道,历史上,每一个不能好好解决皇位交替的皇帝,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要是更倒霉一些,遇见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继承人,就更会被后人拿出来鄙视。

所以,弘历心里已经隐隐约约的有了一个想法,但他心里也的确还是有一份不甘。

因此,弘历并没有在宗室找过他后,就立马立储。

一直到三个月后,弘历仍然还是血尿,甚至于因为这段时间多思,睡不着,病情还严重了那么一点点。

面对朝堂上下因为他的病,人心惶惶不安的局面,弘历也只能认命,密立皇储,并按照先帝定下的规矩,将其中一份圣旨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之上,另外一份圣旨则所在一个水火不侵的小匣子里,由弘历随身戴着。

都写了立储圣旨了,弘历之后的动作倒是没有了半点迟疑和不甘。

和上辈子,在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不一样,因为病情原因,弘历写好圣旨后,就将这事告诉了议政大臣,随后由议政大臣之口宣扬了出去,告诉所有人储君已立,不用在担心皇帝一命呜呼后皇位之争的事。

见弘历立下了储君,果然不少人都安分了起来。

不过弘历并未明说立下的皇子是谁,所以虽然看上去四阿哥永璠的赢面最大,但六阿哥永瑾也不是不可能。

尤其是弘历接下来的举动,更是让这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弘历竟然让四阿哥永璠和六阿哥永瑾办事了。

不是之前那种礼仪性质的事,也不是编书之类的事,而是政务之事。

虽然只是和当年弘历当皇子的时候那样,只是在一旁旁听,但也比之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明白,弘历立下的储君,应该就是四阿哥永璠和六阿哥永瑾之中的其中一人了。

对于黄家和黄令曼来说,自然是谁登基都没什么关系,都是自己的外孙、儿子。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最直观的就是各自嫡福晋的娘家,这做皇后的母族,可是有一个不降爵世袭的承恩公爵位的。做亲王福晋可没这好处。

如此一来,各自的立场不同,利益自然不一样,支持的对象也不一样。

永璠和永瑾面对这情况,自然也不是傻子,两人也没有因此在明面上相互敌对,反而是越发兄友弟恭了。

永璠是想着额捏和他说,先帝、汗阿玛都是以“长”之位继承皇位的,所以大几率不会打破这个规矩。

而永瑾是想着额捏和他说,公平竞争的话,不能对自己的亲兄弟下黑手。

再说了,秘密立储的圣旨,除了汗阿玛,谁也不知道上面写这谁的名字,这事也暂时尘埃落定了,无法修改。

至于说,暗杀之类的事,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真搞了暗杀,无论有没有成功,都完了。

因为今天你敢暗杀皇子,明天怕是就敢暗杀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