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王熙凤重生(170)

作者: 月光蓝莲 阅读记录

毕竟在元哥儿没有读书读出来之前,贾家是不可能脱离勋贵的。

什么是“读出来”?

就是考上进士!

以元哥儿的资质,其实考上进士还是有些难度的,除非他猛然开窍,不然就只能看运气了——比如会试的时候遇见一个喜欢他风格的考官。

已经八岁的元哥儿,在林如海这样的大佬眼里已经能看得出来未来的潜力有多少。

元哥儿虽继承了贾琏和王熙凤的聪明,可这聪明没点到读书上。

对比的就是小他半岁的林瑞,小小年纪已经有下场考童生的势力了,只不过林如海现在是内阁大学士,需要低调行事,而且林瑞年纪实在是太小,因此才没有让他下场。

而元哥儿这边,童生的考试对他来说如今还有几分难度,如果遇见刚好以前说过的题目,那能有五成把握,不然就是去送菜。

啥?

科举考试考以前出过的题目?

没错,真的是如此!

至少考童生是如此,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选择一句进行考察。

四书五经虽然内容不少,但却是有数的,只要努力认真,十几年下来把四书五经背得一个滚瓜烂熟都完全没问题。

如果运气好遇见一个靠谱的夫子,将四书五经每一句都给你讲透了,那考个童生完全是小菜一碟。

当然也不要把科举想得太简单,童生只是入门而已,所以相对简单。

对于荣国府这样有钱有势,能请得起好夫子的人家来说,只要人不是真傻子,真的不难。

真正分出高下的是乡试和会试,尤其是会试,有些人考到白发苍苍了也考不中。

因为乡试和会试就不是死命题了,而是活命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被当做题目,而且还要套上一个四书五经的框架这就更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熙凤都已经做好了元哥儿考到四十几岁都不中进士,然后依托贾家的势力,直接补官的准备。

当然,元哥儿要是像贾敬就好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撞了大运,凭自己的本事考中了二甲进士。

因此,功勋准备的关系网还不能一下子给断了,贾家还没有那样的资本。

和书香世家联姻归联姻,圈子归圈子。

在没有跳进文人的圈子之前,自绝于勋贵的圈子,那就是在自己找死。

当然如果按照未来潜力来说,贾迎春自然嫁文人更好一些,因为当今皇上上辈子可是对勋贵圈子整治过一遍,这辈子会不会出现蝴蝶效应,原本上辈子逃过一劫的家族也被皇上收拾了,王熙凤可猜不到。

贾家的关系网还是挺大的,贾迎春的身份也不低,就是庶出这一点,还是会被不少人家介意。

真正和荣国府门当户对的人家,有意的都是无法继承家业的庶子,其中最好的也只是个老实的,这些王熙凤自然瞧不上。

降低门槛,广泛意义上讲和荣国府门当户对的人家里倒是不乏嫡出,但这些多多少少都有些小毛病,比如是三子四子,前面有好几个哥哥,或者是原配所生现在继母有子,或者是二婚……

对此王熙凤也有心理准备,十全十美的人,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贾迎春来选,早就被人抢走了。

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各方面让王熙凤都瞧上的人选,是贾元春推荐过来的。

人选是林珀的同乡同窗也是乡试同科,年纪比贾迎春大上许多,有一五岁大大的女儿,原配生下女儿后身子一直不好,没多久前病逝,也因此对方没有参加四年前的会试。

在原配去世后,对方一直放心思放在科举上,没考虑再娶,等去年会试高中后,才有了心情想这些。

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考上了进士,虽说没有进翰林院,但靠着家族关系进了刑部后,对方的眼光也高了不少,不想找苏州本地的姑娘,而是想要在京城找一个。

这人叫袁云。

袁家在苏州本地比林家势力还要大,但在京城,就是小虾米了,虽不能说查无此姓,但却比不过本地蛇。

所以正儿八经的高门大户的姑娘瞧不上他,再低一些的,他又瞧不上人家。门当户对的,很多都已经定亲了。

最关键是袁云在京城没亲戚,交际圈没办法像林珀那样,因为有贾敏这个婶婶,贾元春这个妻子,那样全面展开,可以京城上上下下的打听消息。只靠官媒,好人家哪里轮得到他。

若不是袁云和林珀关系够铁,贾元春也不会想到他。

在林珀家,王熙凤见了对方一面,很是满意。

王熙凤瞧上他,除了因为上辈子奇遇的时候对他有些印象,记得当时是站在皇上身边的人外。还因为袁家在苏州很有势力,在江南也有些名望。

随着林如海被调走,虽说史鼐升任了江宁织造,可江宁织造的府衙在金陵,离江南复地有些远。

贾家占据的江南复地比较好的土地、铺子,这要是没个靠谱的人帮忙看着,恐怕会被人耍手段强买强卖。

毕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同样的,袁云对结亲荣国府也有兴趣。

别看贾琏现在依然还是从五品户部员外郎,贾家其他人现在根本就拿不出手。可秦国公主下嫁宁国府当家人,就彰显了贾家在京城的地位。

对于袁云来说对这事稍微有些微妙的就是贾迎春是庶出,不过他是个聪明人,贾迎春要是嫡出,这门婚事也轮不到他了,早就有和贾家门当户对的人家赶着去联姻了。

这话可不是在说笑。

贾家现在有两个嫡出未婚的姑娘,一个是贾惜春,一个是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