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安还挺不服气。
“别问了,那是我小时候进宫认识的好朋友。”陈秉江心情很好的补充,“今天终于找到机会碰面了。”
他感觉到了。
原男主的犹豫动摇。
到现在他的这点心声也只能让原男主动摇到这种程度了,这进展已经足够了。陈秉江不求太多,只要原男主那边有一个开头,不把他当敌人对待,犹豫着他是不是过去的友人,这战略就很成功了。
祭祖大典结束后,紧接着迎来的就是新年。这次陈秉江得以在家过了个平平安安的新年假期。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没了探花郎事件的打扰,庆德帝宣布了今年会加开一次恩科。这条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喜出望外,尤其是去年没考上的,黯然准备三年后重来的。
包括宋遇一家。
现在也不用返回边地了,他们在半路上收到消息,就紧急给京城发了一道书信,请求让宋遇和宋霏今年借住在康王府。
无他,芦宁夫人虽然是女性,在边地负责的事务却和她丈夫差不多的繁重。他们两个都离不开芦宁,今年想赶考秋闱的宋遇只能自己一个人待在京城。
这么远的距离,夫妻俩实在放心不下。宋霏也放心不下兄长,还舍不得她新交的小姐妹和朋友,所以自告奋勇也留在京城。
芦宁夫人想了想没有拒绝。女儿年纪也大了,再不相看起来亲事,日后就晚了。但是话题又绕了回来,一个女儿家是没法给自己张罗相看的,一般都是亲朋长辈带着,或者尊贵的哪家发帖子相邀了才能去。
上次抓住宋霏贴身侍女的那件事,对宋家来说是个天大的恩情,康王府和宋家的关系因此拉近了不少,所以芦宁夫人才能发信求助——让自家一对儿女到府上借住一年,也好有长辈照看。
恩情越欠越多的这种事她是不担心的,关系怎么拉近,都看人是怎么相处出来的,就像现在。宋家只会在日后加倍的回报回来,康王府也乐于交好这种远在千里之外的官员。
既不会因为频繁联系被皇上忌惮,也可以通过稳定这份新关系来稳定康王府的地位。
康王在这点上看的很清楚——他们府被迫“独”了这么多年,这是很不利的,面对一些波折根本扛不住,偏偏又没办法。现在能不惹忌惮的交好宋家,康王高兴得很,收到消息就直接应了。
康王妃也早早收拾好了两个偏院,就等着儿子的好友兄妹来入住了——她心里还有点别的隐秘念头。
比自家儿子小的碧儿都定亲了,江儿的事还一点苗头都没有,这孩子根本不开窍,一提让他去参加宴会就不耐烦。听说这次要来的宋家女儿也是个机敏活泼的,接下来又要日日住在自己府上……
天天相处之下,说不准呢?
康王妃想到心头就是一阵火热,也期待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康王府上第一次全家都这么期盼某件事情。
但是宋家兄妹的车马还没到,另外一件让朝中众人关注的大事先发生了——
北疆战事大捷。
有一位勇武的校尉叫陈门吉,带着小队连斩十几人,追擒数百里深入边关,拼着重伤抓住了西兀人头领最宠爱的第四子。
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把这个珍贵人质押送回京了。
北疆战事一直是大昭的一块心病,从太/////祖皇帝开国开始,北疆战乱不断,一直没有真正镇压了结过,到了庆德帝这一代,他再昏庸肆意妄为,也不会拿自己的皇位开玩笑,北疆的战事调动一直很频繁,但总不见明显改善,情况胶着多年。
上次的二皇子侧妃之父,就因为战事失利才被调回来,还倒霉的折了一个女儿进去。
现在收到这份大捷的军报,庆德帝大笑多声,心情十分宽慰,这是一个有力的转机。他连声称赞了那位有勇有谋的小校尉:“好好好!这个陈门吉,身上还真带了点吉利!等他回来,朕要好好赏他!”
掌印大公公很了解庆德帝这一刻有多扬眉吐气,他也眉开眼笑的跟着奉承:“这都是靠陛下愿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英明啊!据说陈门吉原本只是个身份低微的逃奴,隐姓埋名参军是为了活命。要没了陛下的这道命令,又怎么能发掘出他这颗遗漏了的将才呢?”
庆德帝果然对陈门吉原本的身份不为在意,他摆了摆手,十分理直气壮:“入了军中,就是朕的宣威将军了,谁还敢说什么逃奴,有那个人吗?”
只要这番话传出去,往后谁也不敢针对陈门吉含糊的不清的身份问题了,谁针对了,就是在针对皇上。
掌印公公很懂得怎么哄皇上开心,他像是刚发现一样,说出的话戛然而止:“等等,宣威将军……?!皇恩浩荡啊!”
虽然宣威将军只是一个从四品的武散官,不高不低。但是陈门吉原本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校尉,一下子能被封这么高一个官职,可以说一步登天了。再进一步发展就可以是唾手可得的位高权重。
这待遇说出去,不知道能羡慕死多少人。
庆德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谁要是能解决他多年心头大患,让他长出一口恶气,他也能再封一次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