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好……”康王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全都是沾了江儿的光,他不可思议的站起来,迅速的理清楚了最重要的一条思绪。
他刚才被立为新皇了!!!
虽然他是新皇,江儿如今只是太子。但!!
他的性格和手段都完全不适合处理朝政,大臣们估计也是期待江儿才愿意奉他为皇的。那么他的作用就是在这一段皇位更迭的过渡期中,先帮江儿稳定下来!约莫过上一段时间江儿都熟练了,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按照礼法,把江山交给江儿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康王一家人迅速的入宫谢恩。在两周的时间内处置好了家中事务,忙忙碌碌的搬入了宫内。
又过了半月。新皇的登基仪式举行。
然而皇太子的册封仪式史无前例的在同天举办。
这代表着什么?大家都清楚。要不是礼法的不允许,现在登基的人就该直接是皇太子陈秉江了。
所以康王,哦,不,现在应该称呼为新皇——康仁帝。他直接甩手不管了,不管是面见大臣,理清朝政处理奏折这些全都交给太子练手。康仁帝只当自己是个镇压四方的吉祥物。好吧,他甚至镇压都不太需要,因为太子众望所归,只在处理事务上还有青涩,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皇太后到了这时更加后悔了,却也没有了任何办法:“……本宫当初就该再坚持一下!”“看看到了现在……整座宫里哪里还有本宫的落脚之地了?!”
康王妃现在变成了皇后,入主后宫以后,重心不可避免的向她倾斜了。大家讨好的对象全都转向了她。现在的皇太后寝宫,变成了真正静养的地方,皇太后却没有一点儿欢喜:
……权力不掌握在手里的滋味,哪怕预想到了,可还是难受啊!
但事到如今,皇太后心中纵然有万般滋味复杂难辨,她也只能再做最后一件事——她命令她的人,不着痕的写了份奏折,混进了给内阁大臣们的那一堆奏折里,递交了上去。
陈秉江同天就看到了:“嗯……”
他的脸色变化着。
他没有擅自处理,而是连带着几分难批的折子一起拿去找了父亲康仁帝。
“有什么拿不准的吗?”正在优哉游哉钓鱼的康仁帝见到儿子到来,还有点惊奇。
江儿过于能干了,登基这一个月下来,康仁帝只觉得浑身舒畅,再也没有什么事务要忙,反而谁见到他都要低头,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皇上的待遇吗?现在居然有什么江儿也处理不了的事情了?
作为皇上的康仁帝不想处理朝政,但作为父亲的康仁帝还想在儿子面前表现一下过来人经验的。他感兴趣的接过折子,一看,也跟着陷入了沉默:“…………”
“嗯……”他沉吟着。
“父皇,这两份奏折我想听你的经验处理。”陈秉江不着痕的观察着康仁帝的脸色说。
这两份在明面上都是由无关的大臣奏上来的奏折。一份写着将皇幼弟陈秉章封王,请他在今年年底前出宫建府,好迎接接下来的婚事并担任新宗人令的提议。毕竟皇上登基了,宗人令没了,接下来还有很多繁杂的事情宗人府都需要一个领导(背锅)的人,没法长时间空着。
另一份奏折的内容就更劲爆了。
上面写着……建议由原康王世子陈秉洹,以幼年之身提前继承康王府,以传承圣上潜龙旧邸。
这话说的好听。
其实意思的重点在于……“原康王世子陈秉洹”,而不是“皇次子陈秉洹”。
明明康王登基变成康仁帝以后,幼子陈秉洹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皇太子以外唯一的皇子。还是一母同胞的嫡幼子,上奏折的人却偏偏要用太上皇庆德帝那份圣旨中下达的命令,称洹儿为“原康王世子”。
陈秉江继续观察着父亲的脸色。
他一看就认出了第二份折子是原男主的手笔。
陈秉江心中一片温暖:“……”
前面是皇太后派人奏请,想赶紧把原男主赶出宫。这想法很简单,这位既然已经是皇位候选人之一了,还被落在明面上了,那他以后势必会被登基的新皇忌惮,还不如打发的远远的、趁早封他一个王位,将威胁彻底掐灭在萌芽之中。
对皇太后来说,陈秉章越被摁死在泥土里,越对皇位没有威胁性,她越放心。这也是她现在这个阶段,唯一还能做的事情了。顺便还能对新皇卖个好,修复一下双方稀烂的面子情关系。
第二份奏折就来自原男主的好意了。
陈秉江接到折子刚看的时候就明白了意思……毕竟,陈秉江现在还只是太子,并没有真正登基。新皇是他的父亲。哪怕两人以前的关系再亲厚,但……终究不是陈秉江本人登基了啊。
他们家里还有一个备受宠爱的幼子,现在又升级成为了嫡皇子,他将一同拥有夺嫡的能力和地位。谁能猜得到再过几年……新皇的心思会不会发生变化?
新皇会不会忌惮过于能干的太子?会不会觉得满朝文武全都只在意重视太子的话,根本瞧不上他?会不会对自己当初怎么登基的没了一点准确判断,开始发飘,皇位上坐久了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他会不会对江兄生出不满?会不会更疼自己的幼子?
所以原男主也要把威胁掐灭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