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福晋(140)

作者: 陶苏 阅读记录

亲兄长回家,历尽十一年磨难,其中辛酸,闻者落泪。

博哲和凌波小夫妻两个,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德隆表达最诚挚的关心。

而德隆,不知道是真的累了还是情绪暂时还没有恢复过来,一直都没怎么开口说话,就任由他们小夫妻安排着。

沐浴完之后,正好回春堂和千金堂的大夫也到了,博哲和凌波便先请他们给德隆诊治。

徐正平也已经请了回来,这时候他跟夏子语有私下恩怨的事情,还没有曝光,博哲和凌波对他就还没有起疑,仍然安排他去帮郭佳氏调理身子。

郭佳氏只是歇了一小会儿,徐正平给她施针之后,她的精神就好了一些,因挂念着儿子德隆的身体状况,不顾徐正平的劝说,便又急急地赶来看望他。

这时候,德隆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头发也重新梳理过了,身上也换了干净舒适的新衣裳,回春堂和千金堂的大夫刚给他诊过脉,也仔细查看了双腿残疾的情况,正在认真地讨论他的病情。

郭佳氏一进门就先奔着两位大夫去了。

“两位大夫,我儿的身体究竟怎么样?”

两位大夫交换了一下眼神,回春堂的大夫便说道:“回福晋的话,世子身体虽然虚弱,也有多处外伤内伤,但这些都可调养,只有双腿……”

“腿怎么样?还能治愈吗?”郭佳氏紧张地问。

两位大夫对视一眼,齐齐叹了口气。

郭佳氏顿时觉得眼前发黑,身体一轻,就往后倒去,正好倒在要进门的雅尔江阿怀里。

雅尔江阿在宫里,接到王府赶去的下人的禀报,得知失踪十一年的长子德隆回来,欣喜若狂,激动得手脚都发抖了,三次都没爬上马。从宫里出来之后,就一路飞奔往王府赶,恨不得把马鞭子都抽断,当真是归心似箭。

进府之后,二话不说,就往德隆所在的院子赶,一路上不知撞飞了多少下人,结果一进门,就见郭佳氏背对着他倒了下来。

“这是怎么了?”

他抱住了郭佳氏大声喝问。

郭佳氏反手抓住了他的衣襟,哭道:“王爷,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德隆……”

说到这里,她就再也说不下去,只能呜呜哭起来。

雅尔江阿又是疑惑又是心急。

“阿玛”

博哲和凌波齐齐迎了上来。

“你们来的正好,快扶着你们额娘。”

雅尔江阿把郭佳氏交给小夫妻两个,提着袍子就往内室走。

德隆靠坐在床头,一个小丫头正端着一碗燕窝粥一勺一勺地喂他。

他也听到了外室的动静,雅尔江阿的声音对他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下意识地就抬起了身子。

这时候雅尔江阿进门,父子两个的目光正好撞到一起。

“德隆……”

雅尔江阿一双虎目当场就红了。

正文 106、一步错

106、一步错

“阿玛……”

德隆才叫了一声,嗓子眼就堵上了。

雅尔江阿用力地点了点头,大步走到床前,将他从上到下仔细地看了一遍,伸出了长满老茧的手。

德隆将自己的手伸过去握住。

雅尔江阿用力地捏了捏,沉声道:“回来就好。”

他虎目泛着晶莹,极力地忍耐着心中翻腾的情绪,看了一眼床边端着燕窝粥的丫鬟,说道:“好好照顾世子。”

“是。”

雅尔江阿的目光又落回德隆脸上,用力地看着他。

“先把身子调养啊,回头咱们父子俩再好好说话。”

德隆点点头,心里莫名地就沉稳了下来。

雅尔江阿最后看了他一眼,背着手出了内室。

“大夫,我儿子的腿到底怎么样?”

这还没到夏天,回春堂和千金堂的大夫,都觉得额头上有点冒汗,雅尔江阿、郭佳氏、博哲、凌波,还有屋内众多的丫鬟下人,都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

还是回春堂的大夫代表发言。

“世子的腿伤已经是陈年痼疾,当年新伤之时得不到救治,骨头自然愈合,成为如今扭曲的形状。若要纠正腿型,唯有将伤处再打断一次,重新接骨,然而此中痛苦,实非常人所能承受。”

雅尔江阿道:“若是重新打断接骨之后,是否就行如常人一般下地行走?以后还能不能骑马练武?”

大夫摇头道:“就是接好了骨,也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因腿型扭曲无法行走,世子这些年来多是靠爬行或拐杖来移动,腿部肌肉已经萎缩,筋脉也有眼中的扭曲收缩,若想重新站起来,唯有靠意志力,如幼儿一般从蹒跚学步开始。而就算重新学会了行走,恐怕穷其一生,也都无法练武了。”

郭佳氏捂住了嘴,眼眶已经红了。

凌波听得明白,这就好比是现代的复健。首先将已经长好的骨头再打断一次,已经是巨大的痛苦;而骨头正位接续之后,又要花极长的时间去愈合,在这没有石膏固定的古代,全靠夹板纠正,必须非常小心,才能保障骨头的健康生长;而长好之后,治疗的重头戏就是复健了。

复健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耐力,更是病人本身的意志力,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次摔倒,无数次碰撞,无数次擦伤,更多的是无数次挫折。这种挫折会一点点磨掉病人的信心,打击他的积极性,如果迈不过这道坎,就算骨头接地再好,恐怕也无法重新站起。

雅尔江阿和郭佳氏心情都非常地沉重。

博哲大声道:“阿玛,额娘,不管多难,我们都要帮大哥治好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