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夜归人(出书版)(46)

作者: 南适 阅读记录

大屏幕上展现的是图书馆,全场静悄悄的。副校长说:“这里,大家都不陌生。我想,在场所有的人都去过这里。这是我们的图书馆,是一个比食堂更让我们有感情的地方!我们知道这个图书馆已经用了很多年,从复校之始,就是这幢五层小楼。虽然这里面的装修是全校建筑中装修最好的,但我和大家一样,都认为这里实在是太小了!上自习找不到位子,借书时更多的书是在书库里,不得已,我们只好分散到各院的图书室,导致书籍流通受阻,知识传播受阻。现在,有一位我们的校友,他要捐赠一幢图书馆大楼。他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曾在校图书馆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勤工俭学工作,可以说,他最有感情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他,就是经济学院2005届毕业生韩远径!”

全场掌声雷动。陈思会担心地看了一眼李乐桐。李乐桐无动于衷地坐着,看着那个清瘦的人上台。他彬彬有礼,衣着整齐。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我的校友,我今天站在这里,是完成我的心愿。正如刚才李副校长所说,图书馆很小。虽然小,但里面有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李乐桐站起来,“我出去透透气。”

陈思会欲起,“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了。你坐着吧。这典礼一会儿就结束了,你别着急,人散了再往外走,出去后给我打电话。”

陈思会看着她,“好。你小心点。”

李乐桐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低头走出会场。

外面阳光明亮,风很轻。穿越时光,李乐桐仿佛看到两个年轻的孩子在对话。

“整个F类书籍,只要你说出书名,我就可以告诉你在哪个架子上。”韩远径说话时表情十分得意。

“我才不相信。”

“真的。没有遇到你之前,我就是在书库里过的。没课,或者碰上不愿上的课,我就待在这里。最爽的是周末或节假日,特别安静,可以从早上开馆就来,除了吃饭,一直做到图书馆关门,一本接一本地看,觉得自己像个富翁,坐拥这些书。”

“干嘛?说我耽误你学习了?”

“岂敢岂敢。我只是向你说明,我没有说大话。”

“我不相信,我要考考你。”李乐桐明知他不会说大话,还是要和他闹着玩儿。

“随便你出题。”

“《国富论》。”

“三楼西区中间那一溜儿,从西数第三列,中间那一格。”

两个人手牵着手,找到了,果然是在那里。

“不算,《国富论》太有名。我要重测。”

“恭迎。”

“《财富经济学》”

“在《国富论》后面两排,右数第一列最上面那一格。”

“哼,再来。”李乐桐摇着韩远径的手。

李乐桐又说出几个书名,韩远径一一答对。李乐桐不肯认输,“不行,我知道的都是有名的,你当然有印象。不算,我这叫耍鬼。”

韩远径急了,“我怎么是耍鬼呢?”

“你就是耍鬼。你明知道我看的经济类书都是你推荐给我的,你当然知道那些书放哪儿了。”

“你讲不讲理?”

“我讲的就是理,就是理。”

韩远径不擅长和李乐桐胡搅蛮缠,只好尽量引导她回到理性,“那我说,怎么办?”

李乐桐转了转眼珠儿,“你在书库门口等着,我随便走,发现一个书名儿,就给你发短信,你来找我,怎么样?”

“好。”韩远径说了之后,就往书库门口走。

李乐桐撅嘴,傻帽儿,连别都不告一下。

“《三十天学会炒股》。”李乐桐发了短信,手抄在兜里,不到两分钟,脚步响,韩远径已经转了过来。

李乐桐白了他一眼,“出去,再来。”

“《财务骗术》。”

韩远径又走了过来。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信托原理和设计》。”

“《金融建模的理论与实践》。”

……

次次他都能找到,李乐桐不服气了。韩远径站在三层书库的南门,北面也有一道门,她从那里偷偷地溜出去,上了四楼,文学类书库。

”《借我一双慧眼》。”

她故意找了个当代的,一个不出名的小作者写的书难为韩远径。哼,你天天在经济类转,看你这次怎么找到我。

这次的为难似乎真奏了效。

“笨蛋。”李乐桐倚着书架小声说,“找不到也不会发短信问问。”

十分钟,还是没有动静。

十一分钟……

十二分钟……

十三分钟……

等到十五分钟时,李乐桐终于忍不住了,她给韩远径发短信,“唉,是不是找不到了?那你赶快认输啊,本座高抬贵手,饶你一回。”

短信才发出,就听到身后呜呜响。她扭头,身后的书架刚好是空的,韩远径含着笑的脸出现在书架之中。

“妈呀!”李乐桐的反应首先是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

韩远径笑了,绕过来,“怎么了?”

“哼。”李乐桐耸鼻子。

“是不是做亏心事了?”韩远径伸手揽着她的腰。

“你才是呢。”

韩远径带着笑,“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李乐桐绝不嘴软,“不是测试你的记忆力吗?”

“这里似乎不是经济类图书。”

李乐桐耍赖,“你什么时候说必须限定在经济类图书的范围内了?”

“耍赖!”

“哼,你反正没证据。”

韩远径的吻落了下来。他总是很温柔,几乎从不对她发火。她的胡搅蛮缠只是为两个人增添点小情趣,她绝不肯真的难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