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门(210)
李承之立时感到事态严重,同时心里也起了很大的疑惑。
“日前府里头不是已经拨了银子给你们修缮河堤么?为何河堤依然会被冲垮?”
李旺李福相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苦涩。
按说修河堤是官府的分内事儿,平头老百姓既没这个义务,也没那个能力去修缮河堤。李承之这么问,显然不合常理,但这个事儿的的确确是事出有因。
淮安城因靠近淮水的缘故,河堤是一项重要工事,历任的知府知县都经历过修河堤的重任。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感叹一句,每朝每代修河堤都与官员贪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历来修河堤,紧要的几段工事,自然不能马虎,其他在当官眼里不算要紧的路段,自然就偷工减料,大家分甜头了。
这一任的知府知县,也并不是清官。这河堤虽然年年修,但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怕是只有河底的鱼儿才清楚。
这种事情,有的人懵懵懂懂,有的人却心照不宣。
李旺李福管着两个庄子已经都有近十年了,对于河堤是否可靠,心里都是有数的。官府不在乎这河堤是否能挡住大水,李家却是不能不在乎的,这两个庄子每年每月的产出都不算小数目,况且这种事儿虽然是万一的概率,却可大可小,到底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这事儿指望不上官府,只能自个儿预防,而且还不能明目张胆,否则就是打官府的脸。今年夏秋两季,雨水就不少,两人已经有些担心河面上涨的问题,因此早就给报了上来。那会儿正是柳弱云刚刚接手的时候,当月的预算里面,她也是向金秀玉提报了的。
金秀玉前世就见识过洪灾,今生也不是没听父亲提过,对这样的预防措施自然是十分支持,二话没说就拨了银子,就是柳弱云当初从明志院抱走的那一箱银元宝,拢共三千两。
这事儿,日前她才跟李承之又提起过。也正是因为她拨了银子,李旺李福又是妥当人,李承之觉着河堤必是已经加固过了,虽然连日大雨,却并没有太过担心。
可是如今大水竟然冲垮了河堤,而且刚好就是大王庄和小李庄旁边的那一段,也正是他和金秀玉认为已经修缮加固了的那一段。
今儿李旺李福却告诉他,河水涨了,河堤垮了,房子倒了,人也死了,怎能不叫他震惊。
“奴才们不敢胡言乱语,只是那修河堤并不是奴才们亲自经手,实在不敢说什么。”
李承之挑起眉:“这话却是什么意思?”
李旺李福支支吾吾,到底是忠仆,想着就算主子们不喜底下人互相算计攻讦,该说的还是得说,否则万一叫小人蒙蔽了视听,反陷主子于不义,那就是他们的罪过了。
原来那三千两银子,他们两个是半点子银毫都没瞧见。柳弱云领的钱,府里头叫来顺的管事经的手,请工匠、买料子、修河堤,样样都是已经有人分派好的,没有叫李旺和李福操一点心。
原本两人还想着,到底如今少奶奶当家,事事都有个人负责,就是修河堤,也不叫庄子上出力,府上派人过来就弄妥当了,真正感念主家们的恩德。如今河堤一垮,两人便不得不犯起了嘀咕,究竟那三千两银子都修到哪里去了?
这话一出来,李承之脸色顿时发沉,金秀玉的心却提了起来。
难道官府修河堤贪墨,他们自家修河堤,竟然也有贪墨不成?
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
金秀玉忍不住就怀疑起一个人来。
“相公……”
李承之抬手阻止了她,微微摇头。
“如今不是追究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先安排那二十几房没了屋子的佃户,还有寻找被洪水卷走的人。”
李旺李福忙激动道:“大少爷说的是。”
李承之看着外头的天,雨还一直下着呢,从庄子上快马进城,也要将近一个时辰,李旺李福来了这么久,谁知道庄子里又有什么新的变故。
人命关天,他坐不住了。
“李旺李福,咱们走!”李承之长身一起。
金秀玉吃惊道:“你上哪去?”
李承之下颚一紧,咬牙道:“我要亲自去庄子里。”
金秀玉本担心他的安全,但是一看见李旺李福两个人激动的神情,却不由得将那话儿都收回了肚子里。
她起身道:“去吧。叫那些人都安心,咱们李府,不会不管自己的佃户们。”
真儿是最聪明和善解人意的,已经取了一件外衣,这会儿春云也机灵了,早早地去找了蓑衣和斗笠出来。
金秀玉将外衣替他披上,又将蓑衣和斗笠塞在他手里。
李承之面无表情,只是紧紧捏了一下她的手,转身便大步而去。李旺李福都紧紧跟上。
目送着三人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金秀玉只觉心头如同压了一块大石头。
“少奶奶!”
真儿和春云忙扶了她坐下。
“少奶奶莫急,有大少爷在,你只管放宽心就是。”
金秀玉虽然点头,心里却飞快地盘算起来。
按理说,修河堤为的是两个庄子,庄子上的青壮年是肯定会参与工程的,为什么李旺李福说没有动用庄子上半分力气?
她越想越觉着不对劲,柳弱云领的银子,来顺经的手,那么工匠是谁请的?料子又是谁采买的?修河堤的工事是谁监管的?
来顺?那就是来顺家的男人了。
来顺家的,正是管大厨房的那位媳妇了。
金秀玉不由自主地想起上回府里头传她克亲的谣言,那回来顺家的虽然没跟她这个少奶奶作对,却是明显袒护纵容大厨房的人。只是当时众人都叫那王婆子吸引了心神,事后各处参与传谣的都领了罚,大厨房被摘了干净,也就没有特别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