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万人厌嫁给朝廷公敌后(75)

作者:南歌玉转 阅读记录

“那就诬陷呗,全看你想诬陷谁咯。”裴珩没什么原则的开口,他缓行两步,月光里,青年伸了个懒腰,如同猫一样将身形都拉长了不少,随后又委顿下去,像是有鬼压他肩上一般,拖着步子慢吞吞往前爬了两步,又回头冲着谢岁挥挥手。

谢岁识相的凑上前去,就被人一把搭住肩头,揽着脑袋靠近,裴珩的声音在耳边小心翼翼的响起,“怎么,看样子你有什么鬼点子?”

谢岁耳边被对方的呼吸撩了一下,他挑眉看着粘在身侧的青年,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随口道:“自然是杀鸡儆猴,施以重典,他们敢在科举上动手脚,那就给他们来场大的。”

裴珩:“详说一下?”

谢岁狗胆包天,抬手揽住裴珩的肩侧,也凑在青年耳侧小声道:“人多眼杂,王爷,咱们不如进书房详谈?”

裴珩耳尖被少年呼吸拂过,他不知不觉间打了个哆嗦,看着谢岁,随后镇定点扭过头去,“谈就谈。”

两个人勾肩搭背,谁也没松手,就这么并排挤进了书房。

月明星稀,阴影里的暗卫看着挤挤挨挨的两人,羡慕的对视。

啊,王爷王妃,感情真好。

“王爷有何打算?”谢岁点亮一盏烛火放在棋盘侧,裴珩还是那身粗布麻衣,他拿起颗棋子抛上抛下,随后一抬手,抵在棋盘上,肆意道:“本王想独揽朝政,将那群老匹夫全部逐出朝廷,你觉得如何?”

谢岁鼓掌:“很不错,我也看他们不顺眼很久了,王爷果真胸怀大志,就是不知打算如何实施?”

“起兵反了如何?”裴珩抬手落子,“如今皇家只剩两万禁军,只待本王一声令下,西北五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不出一月,必定平了金陵。”

“好!”谢岁一口应下,“只是如今朝中事务颇多,不如这样,王爷您先醒一醒,明日殿试先按兵不动,待到琼林宴当日,便准备八百刀斧手埋伏,将看不爽的全部宰了如何?”

“只是届时朝中无人,只怕又要王爷您夙兴夜寐,日理万机了。”

说着说着,谢岁自己先忍不住笑出来,一个连奏折都懒得批,尽可能躲避的人,若是想当皇帝,那可真是见鬼了。

“连你都笑我,本王看样子真的只能当条咸鱼了。”裴珩将棋子丢进棋盒里,盘腿坐在一侧,随意道:“我想将王家除了。”

谢岁闻言坐直了,“愿闻其详。”

“户部克扣军饷军粮,西北的抚恤被他们吞了七成,至今那笔烂账都还未理清。”裴珩抬眼看他,“惠帝灵帝两朝养出来的蠹虫,也是时候该清除了。他不是说如今国库空虚,穷的很,拿不出钱来养军队,本王感觉抄了他全家,大概还能续个一年半载。”

“不止。”谢岁抬袖落子,“王家巨富,三百年世家,抄家起码续上个五六年。”

“那姓王的族人门生,遍布户部吏部,要想彻底拔除有些艰难,此次科举王家并无士子,也没办法攀扯到他们身上。”裴珩像是特别遗憾,谢岁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考官。”

“本次考官是王家门生,他二人联系紧密明日殿试,舞弊一时一旦暴露,便着大理寺前去抄家,应当能够查到些东西。”

两人一拍即合,商量了半夜,最后定下一个章程。

裴珩下着棋,倒是有些意外,“从前见你同王家那几个小子的关系颇好,怎得下手倒挺狠。”

谢岁慢条斯理的收拾棋盘,“王爷,您不知道什么叫做表面功夫么?从前我与他们相处,不过是虚与委蛇,并不是一类人。”

当年他在学院中跟随者众,朝中那些纨绔子弟哪个不上赶着巴结他,谢岁从来没将他们放在眼里过,顶天了和父亲的同僚做些表面功夫,倒也算不上什么朋友。

“那你对本王也是虚与委蛇,表面功夫?”裴珩的声音从旁侧响起,谢岁闻言一顿,他看了一眼桌对面的青年,沉默片刻,有点拿不准裴珩问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按理说,裴珩应该是个好色断袖,但是,他最近的表现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好色之人,对于他刻意的亲近还有一点排斥,而且还有个不知真假的白月光横着,按理说谢岁退避三舍,他应该开心才是。

但他又像是脑壳里有问题,谢岁有意拉开距离,裴珩反而天天有事没事同他勾勾搭搭,也不知道是不是闲得慌,总是探头探脑,还跑去接送他上朝。

现在这询问声,倒像是哪家被辜负的小媳妇,谢岁拿不准裴珩是在演戏还是在试探,但他还记得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人设,于是便直起身子,趁着人在捡棋子,忽的低头在青年侧脸上亲了一口。

吧唧一声,很响。

“王爷自然是不一样的,我喜欢王爷之心,天地可鉴。”说完谢岁也不敢给裴珩反应机会,拔腿就跑。

裴珩:“………”

他坐在原地,捂住脸,心中惊涛骇浪,知道的是被亲了一口,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被人扇了一巴掌。

青衣小官已经一瘸一拐跑远了,裴珩看着面前的棋盘,又看了看远去的少年,棋子吧嗒一下滚下棋盘,他这时才从呆愣中回神,继而十分恼怒。

趁他不注意,又搞偷袭!这断袖当真是诡计多端!下次要多多防备才好!

倒底还记着正事,他抬起袖子擦了擦脸,将棋盘收拾干净,而后坐到桌案上奋笔疾书,连发数封密信,着暗卫送往各处。

*

因着裴珩说要瞧热闹,于是谢岁为着裴珩所言,早睡早起,第二日便早早的上朝去看戏。不过可惜他一个七品小官,看不到什么细节,今日小皇帝需要去殿试凑数,他也不用再去崇政殿,在翰林院呆了半晌,听着里头的几个老学究清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