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成太监,皇帝竟能读心(175)

作者:林若有 阅读记录

吃了一嘴灰的李成玉只能压下脾气,朝守卫挤出一抹笑,“没事,这畜生耍气性。劳烦小卫帮本王要匹马过来。”

守卫哎了一声,就去御马监借马了。

等李成玉终于骑上马,回到郡王府后,小厮牵过马后小声告诉他:“王爷,白姑娘来信了。”

“在哪?速速拿来本王瞧瞧。”

小厮递上信,心急李成玉拆开一看,果然是白秋漾的笔迹,只是字迹潦草,纸张也不知是从哪撕下来的。

信上写:皖南数十人尽数被杀,我已逃至沙城,近日可入京,有要事与你相商。

白秋漾如今孑然一身,能逃至沙城实属不易。

但李成玉心情早就不如半月前。当时他不知李瑾玉为何会南下,还往皖南而去,还以为李瑾玉知道了皖南是白家故居,去斩草除根了。

所以李成玉不惜用了各种办法,来催促李瑾玉快快回京,避免白秋漾真的被李瑾玉发现踪迹。

但这是在山贼提到他以前——那些山贼是白秋漾舅公的心腹留下来的子女,对白家忠心耿耿,李成玉本就没见过他们,能提到他,就是故意害他。

难道……白秋漾为了救出秋桐,已经不惜将他李成玉抛之脑后了吗?

李成玉是要成大事者,儿女情长对他而言只是一种武器,所以在收到白秋漾的信前,李成玉是想过将白秋漾除掉的。

但她说,有要事……李成玉迟疑片刻,告诉小厮,留意白秋漾是否再次来信,若是她亲自来,就将人迎进来,好好伺候。

他倒要看看,到底能有什么重要的事。

皇宫内。

李瑾玉让人将孔丞相送走后,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喝了杯茶后,便让人去告诉太后,一炷香后皇上会亲自去慈宁宫看望太后。

同时,也通知太医院那边让人去给太后把脉。

等李瑾玉轿辇到慈宁宫时,太医院院判早就跪在太后床边,小心翼翼地隔着薄如蝉翼的丝帕给太后搭着脉。

“儿子不孝,在外多日,今日又有政事缠身,此时才能来看望母后。”

绣着龙纹的方头朝靴踏入慈宁宫时,李瑾玉那深沉又威严的声音便回荡在慈宁宫里。

躺在床上的太后背枕着大迎枕,用手帕掩住口唇低咳了两声,脸色有几分病中的憔悴,声音也很虚弱,“皇帝来了。都怪哀家这身子不争气,皇帝最近都忙瘦了,还费心来瞧哀家。”

宋扬跟在李瑾玉身后,听着这两个压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对话。

两个都是人精,一个是上一届宫斗冠军,一个是这一届的最高话事人,明明各有各的心思,但不得不在装出一副母慈子孝的模样虚以委蛇。

慈宁宫里的嬷嬷给李瑾玉端来一个圆凳,比太后床榻略高一点,就放在太后床边。李瑾玉端坐后,宋扬站在他的右侧,就听他问太医,“母后身体如何了?前些日子又是为何不适?”

“回陛下,正逢秋冬换季,太后娘娘不慎感染风寒。几日前喝了药后,今日已有好转。但仍需调理几日,以免病情反复。”

院判将丝帕收起后,照例在药方上写下几味药,让跟着的小太医赶回去太医院抓药煎煮。

宋扬悄悄看了几眼,药方上写着:茯苓、地黄、当归等药,宋扬不懂中药,又问系统那些药是不是治风寒的。

系统说不是,那些药是补气血的,太后这个年纪没事吃一点这些药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这便是所谓的平安方。

果然如宋扬所想,太后的病是装的。古时候特别忌讳没事诅咒家人生病一事,若有官员干出如此不孝的事被旁人知道了都要被参上一本的。

没想到李成玉竟如此丧心病狂,为达目的如此不折手段。

正在宋扬不齿与李成玉的作为,腹语中不断吐槽李成玉不配当皇帝时,眼尖的太后不知怎的注意到他了。

“这是……宋扬公公吧?”太后目光落在宋扬身上,又装模作样地咳了一声才道,“如今外人都喊宋扬大人,怎的皇帝还总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干这些奴才活?下江南时也是他陪着皇帝吧?”

第95章 不敬

李瑾玉看了宋扬一眼,毫不避讳地笑道,“是,母后也知道儿子念旧。老人儿用起来顺手,他又比其他人更懂儿子。”

“是这么个理儿。”太后道,“皇帝也知道老人儿的好,上次翻了梁妃的牌子,皇帝撂下人就走了,这几日要是得了空,不若去梁妃那坐坐?”

梁妃当时丢了好大的脸,足足有一个月不敢出门,怕听到别人笑话她的声音。心里也是怨极了李瑾玉,她越怨恨皇帝,太后用起来就更放心。

但李瑾玉却没像上次一样听从太后的安排,他摇了摇头道,“儿子攒了太多奏折没看,忙完这阵估摸着都要开春了,实在抽不出空。”

太后不死心,又道:“奏折可以让你弟弟帮着批阅,左不过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皇帝若是不喜欢老人儿,不如重新选秀吧?哀家瞧着有几个世家姑娘特别好。”

李瑾玉正色道:“父皇宾天还未满一年,儿子接二连三选秀成何体统?母后无需再劝,儿子暂时没有这些心思。”

李瑾玉见招拆招,太后拗不过他,只能把话头转向宋扬。

“宋公公陪在皇帝身边多,得多规劝皇帝啊。子嗣不比政事轻,也是国事。”

宋扬低着头,想默默应下,心里又觉得不舒服,一时竟没忍住回了一句:“回太后娘娘,奴才只是陛下身边的秉笔太监,不敢插手陛下后宫之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