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不经撩(460)
断臂,必是为了求生。
少渊分析了一下,“只有一种可能,他要与金岩侯府撇清关系,那么,一定是他得到了什么消息,有人要动金岩侯府。”
敏先生道:“动金岩侯府,也就是动费大人。”
郭先生分析道:“云倾守是在四皇子大婚之后被废的,而他在四皇子大婚时,闹得不大好看,所以废他的理由,汉王用了他行为不端。”
“这个理由很无稽,必定是掩盖真实的理由。”少渊问郭先生,“除了四四皇子大婚闹事之外,可还有别的?”
“没有,回去没多久便废了,而且,根据打听,废他是早就有的想法,云倾岚这几年一直是作为世子来培养的,这点,从云倾岚身边的小厮打探出来的,说授课时,教的都是如何肩负世族大家的责任。”
少渊蹙眉,没发生过什么?
不对,不对。
他看了一眼大家,问道:“可还记得与徽国议价之前,曾经推出来的粮食降价议案,当时是费大人带头否决的,这才是汉王府废世子和兰侧妃的主因。”
锦书眉心一跳,“粮食降价议案,是陛下提出来的,汉王要立刻与金岩侯府断交,很有可能陛下要动费大人了。”
这个可能性太高了。
费大人是世家出身,世家子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家族庞大,族中子弟人多容易犯点小错。
这些事情平日无人管,但一旦御史台有人上奏,事情就可以闹得很大。
可这些,顶多是申饬或者罚俸,倒不至于让汉王与金岩侯府断交。
罪名,一定是很大的,大到牵连家族,牵连亲族。
但费大人在内阁这些年,名声一直都很好,能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的手中?
郭先生立刻道:“大敏,要派人给费大人传句话,让他老人家小心一些,且对族中子弟督促且严管,不能出任何差错。”
少渊却摇摇头,“只怕太迟了。”
汉王府已经得知内幕,且已经以行动废世子和幽禁兰妃,想来知道陛下要以什么罪名入费大人和金岩侯府。
而这个罪名,费大人是挣脱不了。
动费大人,不仅仅是报复粮食降价议案一事,只怕是要绝对地把持内阁。
内阁八员,陛下与魏党占了五员,剩下的三人以费大人为首,也是苦苦支撑罢了。
而册立储君的事,内阁与他有几乎一样的权重。
当然也不可能只为立储的事,陛下应是要大揽朝政,独断专行。
当内阁口径一致,那么陛下想要推行什么政策,都将畅通无阻。
立谁,废谁,架空谁,罢免谁,贬谪谁,甚至是诛杀谁,那都是陛下一句话。
帝王,真正的大权在握了。
而从先祖创立燕国开始,帝王专权就被限制,原先是相权,后相权过大,遂成立内阁削弱相权,到后来,废相只尊内阁。
所以,陛下只要全权控制内阁,满朝文武,纵有反对的声音,也不可能传递出去。
久而久之,帝王专权将不可逆。
利弊都有,帝王若贤能无比,施行仁政,则于燕国能一飞冲天。
帝王若昏庸暴戾,私心太重,那么燕国将大祸临头。
第398章 邓夫人你出马吧
而现在他们这位陛下,是否昏庸暴戾咱不定论,但必定不是贤能有才。
他登基至今,没办过什么实事,但是私下小动作太多,一直想要掩盖他当太子时候犯下的错误。
加上他原先独宠贵妃与云靳风,想册立一个无能的皇子为太子。
铁矿的事,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情况汇报,但如果坐实,他就是燕国最大的贼。
最让少渊最生气的,是他动了弑兄的念头。
不,不是动了念头,他是动了手,只不过没有得逞。
少渊都没想到锦书调查汉王府内宅的事,发现异常的问题后,顺藤摸瓜,竟会摸到朝局上头去。
萧王府能防的,都防了。
但是,很多事根本防不胜防。
满朝文武,他少渊不可能都掌控得了,朝纲大事,许多他也不能过问。
他是大都督,兵权的事也不是一言堂。
他现在最吃苦的是,国政大事不可名正言顺地过问。
内阁商议的事情,除了储君之位,别的他也不能轻触,只有早朝上论起军政,他方能说得上几句话。
“看来,陛下是要把内阁大换血了。”敏先生蹙眉,“殿下,如果费大人他们真的不济事了,你要想尽办法进内阁。”
郭先生摇头,“很难,内阁成员是陛下指定的,不是百官举荐,所以殿下要入内阁,基本不可能。”
“那问题就大了,以后内阁基本就是皇帝的附属。”
锦书在一旁听他们讨论,便问道:“燕国丞相是哪位啊?”
少渊道:“洪祖时候,便已经削了相权,渐渐地便不设丞相之位,所以如今燕国是没有丞相的。”
锦书想起明朝的时候,朱元璋经历了胡惟庸案之后,便废除丞相制度。
如此看来,燕国原先大抵也是走这个路子。
少渊道:“先别管这么多,敏先生你去一趟金岩侯府,跟费大人先说说这个情况,让他做好准备。郭先生,你去找上官阁老和闻国老,估计皇帝会一同出击,让他们好有个心理准备。”
“问问他们都有过什么把柄,能说的全部说出来,不能说的也要说,我们之后好奔走,记住跟他们说事情的严重性,或会祸延家人。”
现在要力挽狂澜是不可能了,只能留个后手,日后奔走翻案也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