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不经撩(738)
方才皇后说真相不重要,不,她追求的就是真相,她就是要把真相挖出来。
国公夫人想到这点,顿时觉得呼吸困难起来。
但是更让她窒息的是皇后接下来的一句话,“阿晴,带着禁军到国公府,取出贵妃写给魏国公府的亲笔信。”
“武氏,你竟敢冒充本宫的笔迹?”魏贵妃反应迅速,立刻便先否定了那亲笔信。
但她还是很聪明的,这时候不能咬着国公府不放,这案子已经定了,她就是被蒙蔽的,而蒙蔽她的人也已经杖毙。
这案子没有翻盘的可能。
“娘娘,奴婢这就去。”晴姑姑应声。
魏贵妃眼睛一紧,“皇后,本宫没有写过什么亲笔信,你该不会是相信这民妇的话吧?这个何等无稽的事?而且案子早就尘埃落定,你要翻案,陛下知道吗?”
皇后依旧是那样懒洋洋的姿态,“贵妃,没有陛下的旨意,本宫是吃饱了撑的,才会去追究宁妃旧事。”
“不可能!”魏贵妃转身便出去,“本宫要去找陛下。”
“贵妃!”皇后好心,叫住了她劝了一句,“你见不着陛下,你还不了解他吗?后宫里头有事,他是要躲着的,而且老魏国公的旧案,已经让他发了雷霆之怒,你这会儿去找他,是要触霉头的。”
魏贵妃转身看着皇后,心里顿生无力之感,没错,素来都是这样,看似宠爱至极,但一旦出事,他是不会管的。
皇后道:“这件事情势必要有一个交代,到底是魏国公府做的,还是贵妃你做的,你们都需要自证清白。”
皇后特意意味深长地对贵妃说了句,“你父亲往日任大理寺卿时,贪腐枉法,如今正在大肆调查,自然,那些事情是牵连不到你兄长的。”
魏贵妃是个聪明人,从皇后的暗示就能窥探出陛下调查宁妃此案的心思,是想要把兄长魏清廉牵扯进去,没有理由如此大动干戈,却动不了他分毫,陛下肯定不甘心。
皇后茶杯一端,请开撕吧!
亲族翻脸,说出来的话往往是最难听的。
魏贵妃满腔怒火,也满腔的委屈,她冲魏国公夫人吼了一句,“这二十年来,我为娘家付出多少?你们又是怎么对待我的?”
这一句话,其实囊括了所有的恩怨。
贵妃的付出让国公府得到了利益,不断壮大,而壮大之后的国公府,不需要魏贵妃了,至少他们认为不需要了,便可轻慢他们母子。
魏贵妃到底是为亲情所耽搁,她可以很理智地反驳国公夫人的指控,但是,她现在只觉得满心不甘和愤怒。
她被娘家伤透了心。
一个伤心的女人不愿意条理清晰地讲道理,她只想质问他们。
但国公夫人冷静得很,没有回答她的质问,只依旧说着宁妃的事,“是贵妃说要扶持蜀王上位,要让他当太子,所以才命人送信给老三,叫老三找外男进宫谋害宁妃,而你在宫中接应,带人去拿个正着,所谓宁妃私通外男,都是你的阴谋,是你伙同老三做的阴谋,你害了宁妃和大皇子。”
魏贵妃在发泄了愤怒之后,才慢慢地恢复理智,知道这如果是陛下的授意,今日不是国公府死就是她亡了,冷冷地道:“你有亲笔信,本宫也有,魏清廉给本宫来信,说本朝立长立嫡,陛下纵宠爱蜀王,但大皇子得一些老臣支持,且宁妃出身不低,娘家也有势力,要把宁妃一族连根拔起必须要行险毒之事,是他出谋献策,是他带人进宫,是他命人来通报本宫,让本宫前往抓拿。”
皇后像是一副不想理会此事的态度,依旧是慢慢地喝着茶,任由她们撕。
吵得越凶,话就越难听。
其实宁妃事情的所有真相,证据,除了那些所谓亲笔信之外,皇后都有。
她当初“病重”,唯一干预的后宫之事,就是宁妃的事,所以怎么可能没有证据?
如今她们二人骂得越臭,就越多细节。
第637章 朕上了个大当
商议此事的信全部都放到了皇后的面前,皇后扬了扬袖子,一封一封地拆开看。
皇后粗略过目之后,便对晴姑姑说:“送去给陛下看。”
书信往来所写的已经是策划细节,没有说谁起意,显然起意之初,是两人密谈,至于之后落实到细节,就需要再书信往来商讨。
回信的人不是魏清廉,是魏三爷,有时候是魏二爷。
但这也不能代表魏清廉没参与此事,甚至可以说整个计划就是魏清廉起头的,只不过交给了弟弟们去办。
信送给陛下之后,皇后才端坐,凛然喝了一声,“来人,带星澜宫昔日旧人上来作证,再命梁时带赵吉进来,再请太后身边的蓝姑姑和金嬷嬷。”
魏贵妃脸色不变,反而是慢慢地坐了下来。
到这一刻,她才真正认清楚皇后。
她惨然一笑,但又随即笑得妩媚,是的,她一直都低估皇后,皇后当年在病重出面干预了此事,最终让她以一个被人蒙蔽识人不清的罪名蒙混过关,让她误以为皇后就这么点本事。
也让她误以为皇后不敢跟她对着干。
但实则,皇后早就把所有的人证,证据找齐活了。
什么亲笔信一点都不重要,皇后心里有数,这件事情是国公府与她合谋而作的。
皇后是在逼陛下不能再护着她。
因为,这件事与就大理寺卿旧案一同发生,如要问罪于魏清廉,就要把她也一同问罪,而且是以宁妃的事来问罪。
如果陛下放过她,也就要放过魏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