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不经撩(866)
萧大将军命人打探军情,才知道北戎在战败之后,不断地拉兵丁,哪怕是一户只有一个男丁,也要入伍。
他们是被打退了,而不是被打怕了,野心勃勃的君主,像一直在黑夜里不眨眼的巨兽,对燕国虎视眈眈。
现在他们认为时机到了,大将军呼延晋扬言,要在三天之内,踏破燕国边境,长驱直入。
豪言壮语放出来了,一是威吓燕国边境将士,二是给自己的兵士鼓舞打气。
他们不断灌输,说燕国无大将,落祁北是死在北戎人手中的,现在萧王云少渊与魏国府内斗,也折了,所以,此番大军直取,定可把燕国拿下。
北戎撕毁盟约,选择在冬天开战,这让燕国边成的萧大将军和上下将士十分吃惊。
因为,冬日开战,除了天气严寒之外,补给也难,除非是有绝大的赢面,否则选在这个时候开战,实不是明智之举。
萧大将军自然不知道是因萧王失踪一事,因为京城里人人都知道萧王去了边城,但在边城的萧大将军却不知道啊。
所以他们快马加鞭,送了边关告急的折子送往京城。
这一下,满朝文武都傻眼了。
即便现在下令召集兵马,赶往边城,那也得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还要筹措粮草呢。
现在更无合适大将,除了青州驻军,便是驻越卫营可调动。
而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先兆,更无暗探的消息传回。
其实,暗探是有消息传了回来,但是因为这样的战事行动,情报需要直接送到暗疾和殿下还有敏先生三个人的手中,除此之外,都不可打开。
现在,那三位都没在,情报便在影子卫那边压着,还没有人打开过呢,因而并不知道北戎调兵的事。
丞相召集群臣商议,战无情可去领青州卫营出战,沈仞前往驻越领军奔赴边城,而四殿下云秦风则说领京中三万驻军出征,而神兵器则由太子与魏清晖一同督导。
云秦风这自告奋勇让商议的大臣们都有些意外。
因为他现在跟着魏清晖铸造神兵器,乃是不世之功,如果神兵器铸造成功,他和魏清晖就是最大的功臣。
而选择去打这没把握的仗,未必赚得来功劳,反而很有可能丢掉性命,从政治上来说,实在不划算。
很多人就觉得可惜,四殿下的身边没有可以出谋献策的谋士幕僚啊,否则的话,当下应该专心神兵器,而不是把这功劳让给太子。
毕竟,到开春神兵器就可以进入试验阶段了,等同是白白把一大半的功劳送给了太子。
神兵器若成了事,太子的地位就稳固了。
所以,就连兵部尚书上官岚都神色复杂地问了一句,“殿下确定要如此么?”
云秦风道:“边境兵马粮草不足,青州卫营擅打海站,而京中驻军有十万,之前皇叔不断在演练阵法,适合开战,先让沈将军领着越地卫营的将士与萧大将军联手抵挡,本王随后领京军抵达,若能等到开春试验成功,神兵器送往边城,那边可以大举退敌。”
上官岚说:“殿下,这么说确实可行,但问题是,是否能抵抗得到开春。”
第747章 君之威
守城之难,大家都明白。
戍边的将士平日无战事的时候开垦种田,有战事的时候召集,而北戎一直都没有动静,所以,将士并未提前召集,因而更没有集训过。
而北戎的第一波攻城,一定会全力以赴,那时候援军未到,萧大将军要守,真的是死守。
死守也很难守得住,要假设他守得住,才能等到沈仞带越地驻军到,然后是战无情的青州卫营与四殿下的京中驻军。
他们并非同时抵达,所以等同是一茬一茬的韭菜,送去给北戎割。
所以,四殿下这个毛遂自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有大臣质疑兵部,为什么没有事先得知北戎集结兵力的事。
上官岚无言以对。
因为不管是落祁北还是萧王殿下在的时候,敌军情报都是他们送过来的,当然,戍边的将士也能收集到,可一般戍边送来的情报,就有些慢了。
所谓兵贵神速,现在就算燕国有与北戎再一战的能力,但是在调兵上慢了,就吃亏,而且是吃大亏。
没有时间再商量,丞相迅速下了决定,马上集合兵力,战无情,沈仞各自奔赴卫营领军出战,而四殿下也立刻点兵,明日一早,大军开拔。
至于户部筹粮要迅速,筹粮监军一职,交给了康乐侯孙启静,也是魏荀媛的夫婿。
这场仗,不能不打,也很难打。
因为,拓跋晋为了鼓舞士气,一路开拔,一路大张旗鼓地喊,说他们的武器是用燕国的原铁铸造的,燕国卖原铁给他们,然后再让士兵开战,朝廷赚银子,士兵死边城。
拓跋晋公开此事,是因为魏家已经倒台,而燕国也没有再继续经过徽国卖原铁给北戎了。
边城探子回报,戍边的将士听了这样的话,心里对朝廷充满了失望,可以说,寒了心。
他们以鲜血与汗水守护着疆土,朝廷去拿他们去换银子。
所以,当北戎大军压境,萧大将军竟无法号令全部将士归来,带着三千将士,守着城门。
可城门外,即将抵达的是北戎二十万大军。
越地的驻军,需要十天抵达,而青州与驻京援军,起码要半个月才可抵达。
这样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到京中,递送到丞相跟前,再送到太上皇面前。
太上皇看完之后,命人送去给病重的皇帝陛下看,看看他当年做太子时候做的事,如今报应在整个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