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逆袭:神医世子妃(831)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会让诺儿改变主意,不再愚昧下去。
“你退下。”他立着双眉,冷目扫向上官诺,命令他退开。
上官诺却不肯,他倔强的摇头:“不,我会一直守在您身边,直到下朝。”
上官拓忍下想要伸手给他一个耳光的冲动,这逆子,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他胸口不断起伏,用尽全部的自制力,方才压下这怒火,好,今日算他失策,他不该带这逆子来这,也罢,上朝也不只这一日,还有明日,无尽的明日。
因皇上未临,众大臣并未行叩跪之礼,几十道目光全部落在了上官拓父子两的身上,大殿宽阔,虽站着这几十号人,可依然和玉阶之下的上官拓有一定距离,没有人听见父子二人的争执,却能看见二人面上的神色,都不太对劲。
兵部尚书刘大人见父子二人平静下来,没有再耳语细道,便从群臣中迈出一步,站在了大殿中央,他朝上官拓拱手道:“侯爷,皇上数日未曾临朝,寻常政务搁置几日倒也罢了,可这边关紧急战事,可一日也耽搁不得啊,还请侯爷定夺。”
上官拓皱眉,朝刘大人问道:“你说的可是南渭之战?”
刘大人摇头:“并非南渭之战,南渭局势已经得到控制,并未有大规模恶战发生,应是见识到我大楚朝的雄厚兵力后,闻风而退了。”
上官拓闻之颇为得意,四邻八方,能胜过大楚的,少之又少,他问:“那你说的边关紧急战事,是何处?”
刘大人道:“昨日接到陇西急报,周朝十五万大军压境,统帅乃是已故护国公主的徒弟,周朝太子殿下,周焦,他扬言要为师傅报仇,欲破陇西边防,直取京都,此时两军已经开始对峙,但陇西二十万大军的统帅原本是已故并肩王郑仲文,如今郑仲文已经不在,还请侯爷决断,另派大将,赐兵符前往陇西押阵,以振我大楚国威。”
上官拓眉头深拢,他和刘大人不同,他想的比较多,当年楚廉败军之战尚在眼前,当初祁溶月和郑仲文用了这调虎离山之计,夺取了陇西二十万大军的后备之力,为他们夺回皇权奠定基石。
若这一次,又是同样的诡计呢?
“侯爷,此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再犹豫下去,当立即决断,否则,陇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刘大人有些着急,这是他自上任兵部尚书一职起,遇到的第二桩大事,他可不能有半点差池,否则,他这乌纱帽,铁定保不住。
上官拓抬眼看他,心里犯了嘀咕,这刘尚书,脑子没坏吧?竟当着群臣的面,逼他决断?
第1525章
“刘尚书,你可记得当年楚廉当政之时,郑国公领二十万大军,与周安在陇西边界处对峙二十日,却始终不开战的事。”上官拓目光湛湛的盯着刘尚书,希望他能明白他这话中之意。
可刘尚书愣是没听明白,加之对当年楚廉当政时的事,一知半解,没什么印象,听了上官拓的话,并没有得到半点启发,只是加剧了心里的急迫,他道:“侯爷,当年有郑国公统帅三军,威名远播,他们周朝的军队自然不敢妄动,可如今,郑国公已经不在人世,原本的统帅,并肩王也——三军此时定是军心焕散,若不能尽快派出良将押阵,一旦周朝大军发动进攻,我朝虽有二十大军,却未必是周朝十五万大军的对手啊!”
百官之中有些年岁大的,在官场浸淫日久,在上官拓刚提出质疑时,便知上官拓心里打着什么主意,在顾忌着什么,可好笑的是,偏偏上官拓亲自委任的走狗刘尚书,却听不懂他的话中之意。
百官之中有不少人对当年之事一清二楚,此时上官拓老话重提,显然是对周朝犯境之事有所怀疑,偏偏刘尚书不识眼色,害得上官拓骑虎难下。
当着百官的面,他若拒不点将,一旦边域破溃,他就是祸国殃民之首,这个罪,他逃无可逃。
上官拓心中怒火滔天,可偏偏,刘尚书看不见。
上官诺趁机给刘尚书添上一把火,他朗声道:“父亲,边关告急,此时正是点将良机,若再犹豫,良机稍纵即逝,边域一旦破溃,您可就是——”
“不必你提醒我,我自有分寸。”上官拓怒目瞪向儿子,本就处境尴尬,他竟在一旁添柴加火。
上官诺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上官拓左右恒量了一番,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的目光在百官中流转,最终落在了他极为信任的胡将军身上。
胡将军原本与他并无深交,他偶然得知胡将军的嫡长子被楚天齐秘密杀害时,便知道结交他的机会来了,几番暗中沟通后,二人终于走上了同一条船,胡将军在京都为他办了许多事,这才有了他之后的顺利,二人的关系,比那些随风倒戈的关系自然要更亲密些。
“胡将军,你可愿亲往陇西,为我大楚朝固稳边域?”
胡将军在接触到他的目光时,便知道他会有此决定,心里也是暗喜,此番若立功而返,他少说也能混个侯爷或国公,胡家从此便要真正的飞黄腾达了。
“属下愿为我朝边域稳固抛头颅,洒热血,不胜不归!”胡将军朝上官拓单膝下跪,恭敬行礼。
于大殿之上,他公然对上官拓行此大礼,这其中的意思,没有人会不明白。
“好,胡将军真乃我朝栋梁之才,待你得胜归朝之日,便是你封侯之日。”上官拓大方的承诺,好似楚朝已经在他的囊中,官途命运,尽随他心。
“多谢侯爷!”胡将军的心情越发的激动,先前只是猜测,而现在,却是实打实的承诺,若非此时尚有百官在场,他定然会改口称之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