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娆倾三国(33)
与周瑜结拜为兄妹
“呵……”说起此事,凌没有再辩驳,而是抿唇轻笑。那日她受伤回营后,周瑜便时常来探望,关怀之意溢于言表,前几日,行过结拜之礼,他们便已为异姓兄妹。
凌自小孤苦无依,虽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渴望有一份和乐融融的亲情,希望有父母的疼爱,有兄长的爱护……如今,她穿越时空,来到这完全陌生的世界,却得到一份可贵的兄妹情。
“孔明要留心了,如今你的书童可是东吴大都督的义妹,怕是不好驱使了……”鲁肃别有深意地笑道,起身告辞,“我还有事要办,便不打扰了。”
“那我不送了。”孔明拱手,目送鲁肃离去,便回身望向凌。
凌微垂着头,把玩着衣角,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似乎没听见鲁肃临别前所说的话。
孔明也没开口唤她,只是定定地望着她,墨黑的眸子里流转着复杂的光芒,陷入沉思中。
又过了几日,鲁肃急急忙忙地又跑来:“孔明,凌!”
凌实在好笑,心说这鲁肃都快成侦察兵了,三天两头地跑来报信,便调侃道:“这回又是谁挨打啦?”
“没人挨打,是公瑾病了!”鲁肃着急地说道,“昨日公瑾于山顶看隔江战船,忽口吐鲜血,倒地不省人事。现东吴各部将皆人心惶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哥他……”凌心中一慌,但随即想到原因,便镇定下来。
“子敬莫慌,”孔明放下手中的书卷,“公瑾的病,我是会医的。”
“哦?”鲁肃虽感到有些奇怪,但很快便道,“既如此,事不易迟,我们立刻前去找公瑾!”
“凌,你大哥病了,你不一道去探望么?”孔明回头招呼凌。
于是,三人便一同前去探望周瑜。
进了大帐,见周瑜正躺在塌上,看起来气色的确不好。
“大哥,好点没有?”凌走到榻前,轻声问道,“小乔呢?”
“她为我煎药去了。”周瑜叹气道,“唉……正是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保不定的。”
孔明轻笑道:“所以,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到呢?”
周瑜一惊,想是瞒不住孔明了,遂直言不讳道:“那,依孔明之见,我的病,应当服用什么药呢?”
鲁肃屏退左右,凌便取来纸笔,孔明很快将药方写好,周瑜便接过去看。
不用看,凌也知道,纸上写着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看后神情释然:“孔明既知我病源,又该用何药医治呢?”
“我虽愚钝,但曾遇见异人,传授我奇门遁甲之术,可以呼风唤雨。”孔明故弄玄虚道,“若要东南风时,只需建起一座法坛,我于坛上作法,便可借来东南大风。不知公瑾意下如何?”
周瑜还未答话,凌却已“扑哧“笑出声来,心说,孔明啊,孔明,你可真能瞎掰啊!
孔明故作嗔怒地白了凌一眼,她便苦撑着,再也不敢笑出声来。
周瑜病急乱投医,遂答应道:“既如此,我便立刻派人去建坛!”
这时听得帐外似有动静,布帘挑开,走进一个美丽非常的女子,正是小乔。
小乔与孔明、鲁肃见过礼,便走到周瑜塌前,倾身柔声问道:“公瑾身体是否已经无恙?”
周瑜心事一去,病自然也就痊愈了,他轻声道:“已无大碍了。”
“凌,上回我和你说的事情,你可有把握?”小乔眼波流转,望向凌。
“呃……”凌一怔,转瞬便明白过来,拧了拧眉,没有开口。
“在座的都已知晓公瑾的病情,且都是自家人,有话你直说便是。”小乔看出凌的顾忌,轻松说道。
周瑜半躺在榻上,右手支着头,不置一词。
鲁肃转头与孔明对望了一眼,两人也都默契地没有开口。
凌稍稍斟酌,谨慎地说道:“大哥的病情虽有些严重,但我有把握可以医治。”
“当真?”小乔又惊又喜。
“恩,我虽能医治,但需要时间,少说也要一年半载,否则大哥的病情是无法稳定下来的。”凌有些犹豫地开口道。
“如此一来,你岂不是要留在江东了?”鲁肃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凌抬眼快速地瞥了孔明一眼。
孔明不发一语,面上也无任何表情,但是一双黑眸却深暗无底。
周瑜仍保持着半躺的姿势,深眸探询地望着凌。
凌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便也默然不语,几人间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如今天色已晚,各位请留下一起吃顿便饭吧。”小乔温婉的声音响起,巧妙地化解了僵局。
酒足饭饱后,众人的兴致渐渐转好,于是周瑜便提议,由小乔为众人抚琴。
于是便在大帐外摆开桌椅,明月当空,琴乐阵阵。
几曲终了,众人意犹未尽,于是周瑜也即兴弹了一曲。
周瑜果然不负重望,曲音既如行云又若流水,铿锵有力,一气呵成,余音环绕,令人回味不绝。
“大哥的琴音比我第一次听见的还要动人,”凌悠悠叹道,“早听说大哥极具儒将风度,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且天性喜爱音乐,精通音律,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
“哈……”周瑜长笑道,“凌的高帽子,我戴得舒服。”
“这可不是高帽,是事实。”凌挑挑眉,耸耸肩,“江东不是有“曲有误,周郎顾”的传言么?”
“哦?”鲁肃很好奇,遂问道,“是何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