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小奸妃(123)
杨一清本来在这里养马,守边境,干得不错,兢兢业业,逐渐地,便有了很好的声望。可是,他得罪了一个人——刘瑾。
刘瑾本是要笼络他,但他看不上,不理睬这个死太监,刘瑾一怒之下,你不理我?我就给你好看!所以,这两年下来,杨一清连续降职,已经快要靠边站了。
对付刘瑾,这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王守仁当夜赶到,前去拜访。
那时,王守仁已经颇有名气,因为上书指斥刘瑾,首创“权奸”这个光荣称号,朝野上下,对他都有所闻。再加上他不俗的家世,当吏部尚书的父亲,也算贵胄公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杨一清听闻他求见,立即热情接待。
二人一番谈话,王守仁立即发现自己来对了。
刘瑾的掘墓人,已经找好一个了。
且不说王守仁和杨一清的这一场密谈,夏小宝和朱厚照已经上路了。
因为夏小宝这一场生病耽误了行程,朱厚照看时间还宽裕,也不急着赶路,在通州的时候,便再次停下来了。
通州距离北京不过二三十公里,加紧赶路的话当日就到了。但是,朱厚照见夏小宝犹豫,他也不想那么快就回去受到束缚,所以,就在通州找了一家最大的客栈住下来。
密函
这一夜,很早吃了晚饭,夏小宝一个人在客栈里踱步。
临近京城,心里反而逐渐清明下来。
她悄悄地松开手指头,取出一张已经揉皱的书函。这封书函是当夜王守仁塞在她怀里的。当时,她伤心欲绝,一时竟然没注意到。直到回来躺下,过了一夜,换衣服的时候,才从怀里找出这封书函。
显然是王守仁料定了她绝不会回头,所以追上来,做最后的劝解无用后,才用于提醒她的。
这书函,她已经反复看了许多次,其中的每一个字句,她都倒背如流了。那是一封让她心惊胆颤的提醒:在没解决刘瑾之前,你回宫如何自处??!!
像朱厚照这种大玩家,今天许诺今天算,明天起来,估计就忘得精光了。
一日没办成的事情,一日都做不得准。
趁新鲜的时候,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不新鲜的时候呢?
人家还会兑现之前的诺言?
显然,王守仁是不看好这个风流皇帝的,他认为,朱厚照对夏小宝的保鲜期,顶多几个月。
保鲜期过了,刘瑾没死——那该谁死?
语气很毒辣,但里面的良苦用心很明白。
再说,别人不知道,她还不知道?刘瑾一直是朱厚照的贴身太监,像狗一样忠心温顺地服侍他,这二十几年下来,真是朱厚照最最亲密的人之一了。皇帝接触的人少,所以,和朝夕相处的太监们亲如一家是很正常的。毫不夸张地说,许多皇帝对太监的情谊,远远胜过对自己父亲或者儿子、兄弟的情谊。所以,他们才会纵容太监,睁一眼闭一眼,只要不太出格,通常都是不管的。
朱厚照如果真要杀刘瑾,只怕马上就杀了,哪里还需要跟自己讲条件?
她便也决心讲条件。
按照王守仁留下的计策。
她忽然觉得很安心——那是背后有一个强大靠山的那种安心,他永远在暗处,出谋划策。
恩爱缠绵8
以前,再貌似强大,总是一个人战斗。
现在,终于不是一个人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人的心理认知力是很奇怪的。
那个夜晚,不光是王守仁当成了自己的洞房花烛夜。
她自己,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丈夫——
内心深处,最最可靠的一个男人!
虽然她不敢想,也不敢再提起,0但是,那是不争的事实。
唯有享用他的好处,才能心安理得。
此后,再和别的男人,便如偷情。
她并没打算,真的要偷情!
在这封信函上,他给她讲了两条办法。
可以想像,他在得知她的身份后,无论怎样痛苦,都没懈怠过,一心一意,便是在为她筹划此事。
夏小宝紧紧地握着这封信函,然后,仔仔细细地折好,放进了贴身的衣服里。直到这一生,都从未取下来过。
这一晚,朱厚照召见通州城的官员。
夏小宝也悄悄见了一个人。
张永。
张永第一次被单独召见,一进去就跪下了:“皇后娘娘。”
她并未纠正他的说法,只叫他起身:“张永,你坐着说话。”
张永见她一路上,对朱厚照都没好脸色,现在竟然对自己如此客气,简直受宠若惊,立即道:“皇后娘娘但有所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以为,夏皇后是问宫里妃嫔的争宠情况,或者豹房的情况,既然要回去了,就要早作打算。
却不料,夏皇后单刀直入:“我听说刘瑾对你很不满,多次排挤打击你?”
张永忿忿不平:“刘瑾这厮,坏到了极点。有几次,他强迫进京入职的大臣交3万银子,人家交不出,只好自杀。我看不过,就说了几句,他从此对我恨之入骨,多次想把我赶出去。”
夏小宝心里有了底,点了点头:“你不必担心,皇上是很信任你的。不然,也不会带你出来。”
扳倒刘瑾
张永有点开心,现在,夏皇后当红了,如果得蒙她照顾,扳倒刘瑾,也许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他急忙道:“娘娘,豹房内的江美人等,和刘瑾狼狈为奸,欺上瞒下,你得当心她们的时种种手段。”
当年发生的事情,他还是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