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冷宫小奸妃(217)

作者:吴眉婵1 阅读记录

一个也不放过!!!

这是他今夜说得最多的话。

这样说话的时候,丝毫也没想到,身边的人,脸色一再地变化,内心翻滚。

也罢,也罢!!!

她只静静地听,什么都没说。

直到深夜,朱厚照也翻来覆去,忧心忡忡。

夏小宝也没睡着,迷迷糊糊地,老是心惊肉跳。翻身时,身子忽然被搂住,他的气息吹在她的脖子上,长长久久地一动不动,只是依偎着。

她低声道:“太晚了,你睡吧。”

“小宝……”

他的下巴蹭着她的脖子。

非常亲昵。

越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知道身边之人的重要。某一刻,他觉得这个女人,从未如此亲密,从来不会背叛。

声音竟然无比软弱:“小宝,除了你和母后,我真不知还有什么值得信任之人了……你答应我,任何时候都不要离开我,好不好?”

“!!!!”

“小宝,你答应我,一直陪着我,一辈子都不要离开了,好不好??”

她假装睡着了,没有回答,只是眼皮在黑夜里跳得厉害,幸好他看不见。很久之后,清晰地听得朱厚照长叹了一声,竟然带了几分惆怅和失望。

一个也不放过3

这一夜,他并未再说什么。

只是一直辗转反侧。

但是,手也从未放开她,十指交叉,紧紧地握着。

她也没甩开他。

也许是感受到了那十指交扣的力量,远远胜过语言的承诺带来的力量。

他折腾了很久后,忽然明白了这一点。

心里一放松,就沉沉睡去了。

第二日,朱厚照便将孙遂的奏疏送给大学士们,要求提出建议。果然,大家都不主张主动出兵剿灭。

唯有兵部尚书王琼一个人认为情势紧急,必须马上开始采取行动。

但是,他的意见,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人的支持。

朱厚照便看杨廷和。

杨廷和提议他仿效宣德皇帝所树立的先例。1426年,当宣德皇帝的叔父朱高煦公开反叛时,皇帝率领一支军队去把他的暴动镇压下去。朱高煦没有挣扎就投降了,而皇帝饶了他的命。另一个叔父朱高燧承认他牵连进了这一阴谋,但没有采取不利于他的行动;把不利于他的陈述的副本交付给他,作为对未来罪行的一种警告,就算完事。

杨廷和建议像处置朱高燧那样处置宁王,可以派几个高级官员和皇亲去告诫他,并且削夺他的一万九千铁甲护卫。

朱厚照完全明白,就宁王几乎要公开反叛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宽大的惩戒。但是,既然所有大臣都这么建议,他也没法,先同意了。

六月十四。

整个南昌城里锣鼓喧天,一片祥和。

所有大小官员都被邀请去参加宁王的42岁生日。其中,包括江西巡抚孙遂和赣南巡抚王守仁。

王大人新婚夜失踪,闹得人仰马翻。但岳家不计前嫌,主动把新娘子给送到了王大人的浙江余姚老家。诸大人也是个明白人,格竹子也罢,癫狂也罢——最关键的是,他在亲家王华的点拨下,也看出来宁王要反了。巡抚大人不能擅离职守,家属还不能躲远一点?因此,王大人虽然新婚燕尔,但是,一直过着孤家寡人的生活。

一个也不放过4

为赴宁王寿宴,二人在半路相遇。孙遂神色匆匆:“守仁,你不要去赴宴了。”

“为何?”

孙遂压低了声音,“我得到消息,说朝廷派人削藩的使者就要到了,宁王肯定要反了。看来,这一场血光之灾,在所难免……”

王守仁不慌不忙:“兵符在我手里。”

这话说完,看到孙遂绝望的目光,他忽然醒悟。兵符在手里又如何?

在宁王没有公开反叛之前,难道两个巡抚说,我们怀疑你要谋反,所以先带兵去进攻宁王?

这是不可能的!!

人家是皇子皇孙,皇亲国戚。

太祖有严格的法令,地方官根本不敢妄动皇亲贵戚一根汗毛!!

唯一的办法,只能等——等宁王反了再动手。问题是宁王一反,肯定先拿二人开刀。孙遂这些年一直不肯合作就算了,更主要的是,宁王经过长时间的明察暗访,发现当初夏小宝的父母可疑失踪很可能就跟这个王大人有关,正嫌抓不到他的把柄呢。

“守仁,你必须马上离开南昌。”

“不行,要走也是你走。”

大家都知道,如果宁王真反了,留下的那个人必死无疑。

孙遂言辞恳切:“我当年来江西赴任就和妻子做了诀别。可你和我不同,你擅长打仗,如果到时战事一起,还能够对付宁王。可是,我没这个本事,战况一起,我就算有兵也没法用兵。守仁,必须你走。”

王守仁沉默了。

“守仁,我一个人去是一个人死;两个人去是两个死,有何益处?你去了,半点好处都没有,只是徒然多送掉一条命而已,有什么意思?无论你去不去,我都非死不可,你活着,至少还可以替我报仇。”

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半晌,他毅然道:“那你多保重。”

孙遂笑起来:“你也多保重。”

二人就此作别。一语成谶,这果然成了他俩的最后一面。

一个也不放过5

宁王府,寿宴席开一百桌。

宁王喜气洋洋亲自迎接大小官员。

因为从江西到京城的秘密情报路线已经被朱厚照下令秘密破坏,所以,这一次朝廷讨论的结果,没有提前到达他的手里。甚至朝廷派出使者的消息,他也没有及时得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