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小奸妃(222)
他竟然有点儿热血沸腾。
金戈铁马!
纵横沙场!
骨子里的尚武精神,彻底被激发起来了。
宁王有什么了不起?
自己一定亲自去把他剿灭了!
“小宝,我这次必须亲征,你陪我去,行么?”
“!!!”
他再一次恳求:“小宝,我希望你陪我去,好不好?”
黑暗中,她好久才开口,回答了他两个字:“也行。”
他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呵呵,多谢大家支持。谢谢。本书会坚持更新完毕。绝不烂尾。欢迎阅读。
王大人平乱1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不对,受到青睐的朱厚照,非常兴奋。
浑身的血液都热起来了。
建功立业的梦想终于到了。
一个宁王算得了什么?
他忽然觉得一切都不足为惧。
哪怕朝中大臣都各怀心思也没关系。
反正等消灭了宁王之后,再找这些家伙算账也不迟。
和之前打小王子不同,这一次,朱皇帝的御驾亲征,几乎没什么人反对。
他很快调动了几十万大军。
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亲征之前的后勤工作还有很多,粮草,调兵……并非今日决定了,明天就可以走了。大臣们见风使舵,都在观望,不知道这场叛乱会持续多久,或者说,到底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连夏小宝也很沉默,反常地沉默。
除了朱厚照回来,二人一起讨论军情之外,其他时候,她都在沉默。
就像一把大火,即将被熊熊点燃。
任何人,都逃不掉了。
因为,她自己知道。
宁王有一本账簿。
上面每一个人收了什么好处,一清二楚。
大臣们是观望,王大人却不折不扣是逃亡。
他当时和孙遂匆忙话别,身边就带着王沈和另一名随从。一行三人行出不到二十里就停下来,还想看看最后的结果。不料,第二日就传来孙遂的死讯,宁王挥军东下,整个江西都安置了他的势力,许多地方随同反叛,情况已完全失去控制。大军过处,烧杀抢劫是家常便饭,沿途百姓闻风惶恐,许多人扶老携幼开始逃亡。
王守仁也混在这些逃亡的难民里。他们要去的是临江府。
一艘小船,风雨飘摇。
老仆人王沈忍不住了:“大人,您说朝廷的兵马什么时候会到?”
朝廷?指望得上?朱皇帝这个大玩家就不说了,王琼虽然是个明白人可是凡事留有后路,只有杨廷和,他和宁王有猫腻,没可能马上就来喊打喊杀。
王大人平乱2
王守仁一点也不喜欢朱厚照,骨子里,甚至对此人非常痛恨。
如果不是他从中作梗,自己的日子一定比现在美满得多。
许多寂寞的夜晚,就连心学也没法冲淡心中的愤怒和压抑。
没错,他虽然结婚了,可是,至今,也没怎么和妻子亲热。
到此时,更是分居两地。
就像一个四处飘荡的幽魂!
现在,宁王叛乱了。
朱厚照的江山没什么关系;朱厚照本人也不值得任何的同情。
他想到夏小宝,回宫去的夏皇后,还有死去的孙遂,以及沿途成千上万的逃亡难民。一将功成万骨枯,谁也谈不上正义,一己之私,必须踩着无数人的尸体上去。
早在宁王在南昌的这几十年,土匪已经把人民搜刮得差不多了,真不敢想象,宁王叛乱彻底扩大之后,会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片土地,是否还能恢复生机?
这是他决心干掉宁王的唯一理由!!
真的和朱厚照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算没有这个皇帝,单枪匹马的王大人,也决心干掉宁王!
临江知府衙门。
虽然王大人早有思想准备,可临江城里的混乱还是让他大吃一惊。这个富庶的小城,几乎人去楼空,哀鸿遍地。
当他冲到临江府衙门的时候,但见一群人正扶老携幼,打点包裹细软准备跑路了。一看,好家伙,为首的正是临江知府戴德孺。
王沈大喝一声:“赣南巡抚王大人到了。你们快停下!”
幸好王沈的嗓门够大,居然把这些人给压下去了。
戴德孺在逃亡的第一线,亲自拎一个大包裹,估计是金银之类的值钱货,正在不停地催促他的亲兵们,要把他的妻儿老小看好点,把他的包袱看好一点……反正,马上就要跑路了。
现在一听王大人来了,立即停下来。
王守仁提高了声音,中气十足:“你们赶紧留下来,随我一起平叛!”
王大人平乱3
一起平乱?
好事情。
这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戴德孺本来也不想做逃兵,这一逃,日后朝廷追究下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而且,他不是宁王的亲信,虽然惧怕宁王,但是也认为宁王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现在保命固然重要,但就怕将来拉清单。
听说封疆大吏来了,以为有了靠山,还跑什么?
一起把宁王干掉,说不定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大功一件呢!
赶紧去看传说中的王大人——
看来,王大人也没什么三头六臂嘛。
不过,名声大就是好。
就算王大人长得不是很夸张,甚至有点文弱,但是,他声名在外,自然给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
那么多土匪都剿灭了——至于宁王嘛——
宁王比土匪还厉害得多!!!
戴大人兴奋地问:“下官也不想逃亡,只恨手里无兵,无力杀贼,不知王大人带了多少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