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小奸妃(29)
因为他不得不去——今天是大明王朝高考的最后一关。
皇帝大人在接见新科进士,大明帝国的精英们。
皇帝大人兴致勃勃:“为了庆祝国家得到人才,今天朕请你们吃饭。”
大家喜出望外。
皇帝请客啊。
那肯定是山珍海味,无奇不有了。
千载难逢的机会,皇宫一日游。
爽!
大家真没想到,皇帝如此耿直。
一来就请客。
而且是规模最高,档次最高的皇家盛宴。
真是够意思。
于是,一堆人,纷纷地站稳了,向皇帝致谢。
“今日是秋千节,大家不醉不归。”
该说的废话都说完了,皇帝大人一挥手,鱼贯而出。
皇帝走了,大家也得散伙了。
分头快走,嘻嘻哈哈哈,互相拉着刚认识的人说话。
反正今后大家都是同学了,得先搞好关系,互相提拔提拔,意思意思的。
谁也没注意到,一名小太监,机灵地随着人群,拉住了一个人的袖子:“王大人留步。”
个别注意到情况的进士,无不欣羡:这哥们受到陛下的单独接见,可是要大发了。
这个被点名的王守仁,年方25岁,虽是读书人,但是,并非江南才子见惯的唇红齿白,相反,他长身玉立,眉宇开阔,仪表堂堂又不失英武之气。少时顽劣习武,整天武枪弄棒,惹事生非,让老父亲操碎了心。到得快弱冠时,忽然茅塞顿开,摒弃一切猪朋狗友,潜心向学,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
他去参加考试。乡试第一名。会试也是第一名。
在家乡引起轰动。
大家都说,此人不连中三元,那就没道理了。
很快,他将继商状元之后,成为另一个连中三元的高材生。
当时的路边社大报小报,都在预测此事。
甚至有下注开盘的,赔率都出来了。
但是,事实证明,地方强悍的,到了中央,不一定行得通。
地方的高考状元自以为天下无敌,进入了清华,才发现到处都是牛人。便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怪圈。
王守仁也是如此。
信心满怀地赴考,以为今科状元,直入探囊取物。
第一次,铩羽而归。
第二次,名落孙山。
金瓶梅的肉1
渐渐地,他也有点儿自卑了。
自己这地方状元,为什么到了中央,老是混不走?
难道天下的才子,真的那么多,那么强悍?
他冥思苦想。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本八股文,我还不信,我就搞不定了。
痛定思痛,他决定屡败屡战。
第三次,大伙儿都在榜单上紧张地寻找自己的名字,一个熟人见他瞟一眼就走,以为他是彻底失望了,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了,便急忙拉住他:“你好歹找找你的名次啊。看万一考上了呢!”
他只回答一句:“我在最上面,不用找。”
然后,就回去睡觉了。
果然,他的名字在最上面——第一个!!!
这一次,不用吹牛了。
因为他沉浮几载,已经发现了八股文的秘密。
一旦破解,天下无敌。
牛人就是牛人。
会试第一名;
大家以为他稳当当的状元了,但是,殿试偏偏落选,状元没他的份儿,榜眼也捞不着,连个王探花都不成。
于是,落到了二甲前茅。
在进士录取里,也就是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几人,其他的都是三甲,可以多达一百到三百多人。
能够在二甲前茅,也是牛人。
这一切,只因为殿试时,他做了一首诗。
是应景之作。
全诗如下: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
偏偏皇帝虽然爱玩,但精通佛法之类的,对于这个辩证诗歌,陷入了悖论。
你说是月亮大还是山大?
谁也不知道。
皇帝强调山大——
那时候,谁都认为山大。
至于月亮嘛,还没一个脸盆大。
但王守仁坚持认为,这可不一定——也许月亮更大呢。
金瓶梅的肉2
就因为这个争论,皇帝不满了,他固执地认为,绝对山大!
一个脸盆,想比过山?
吹吧!
你是瞎子啊!
于是,王守仁的状元没了。
不中状元没关系,他也不在乎,反正才华已经得到公认了。
能考上进士,足以对父老乡亲交差了。
他正憧憬着君上贤明,臣子尽忠,成就一番汉唐大业。方登龙门就受到皇帝单独召见,立即感到,一个励精图治的时代要到了。
而且,接见的地方,是在御书房。
皇帝坐在上位,施施然的:“王守仁,你知道朕为什么找你谈话?”
站在下首的人飘飘然的,心想,废话,当然是因为我才高八斗。
皇帝比他更实诚:“因为你比那堆人更帅。”
有才又这么帅,所以,状元你就不用做了,还是给别人留点机会吧,不可能天下好事你一个人占完了。
又补充一句:“王守仁,除了朕,朕没见你这么帅的人。”
王守仁笑起来。
这话当然有吹牛的成份。
虽然当今天子长得的确高大威猛,但是,他想,你不过是比老子稍微年轻几岁而已,想当年,老子帅名远播时,你毛还没长齐呢。
但是,皇帝说自己最帅,聪明的大臣,当然不会去争这个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