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小奸妃(37)
此时,正是才子们锋芒毕露的时候,你没特色,谁甩你啊。
但是,王守仁却一下觉得不对劲。
因为他恰好认得宋晓波,的确是金科进士,名次也的确在末尾,其貌不扬,不引人注目,属于丢在人堆里,根本找不到那种。
但是,这都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宋晓波根本不是这个人。
他半个月前,曾经和宋晓波一起吃过一次饭,绝对不会老眼昏花认错人!
难道宋晓波被人山寨了?
可是,这个人为什么要山寨他?
而且——真的宋晓波到哪里去了?
他心里一寒,明显不对劲。
宋晓波会不会遭遇了什么不测?
那是一个正直者的直觉——此事蹊跷,会不会有诈?
而且,这是皇宫。
刺客?
阴谋家?
他心里一凛,难道是针对皇帝的?
自己是臣子,要不要把真相说出来?
这时,他看到那个“宋晓波”的目光飘过来——
唉!
那目光,真不知该怎么形容!
反正绝非是一个刺客的目光。
也没有任何的恶意,充满了祈求之意。
皇帝发现真相2
有些人的目光,就足以让人信服——这个山寨版“宋晓波”,眼神清澈,但是充满了一种极其浓郁的悲哀,就如在苦苦的哀求,让他千万千万别开口。
他一怔,真的没法再开口了。
与此同时,皇帝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
倒不是因为这个胆小怕事的新科进士在颤抖,而是他颤抖得手。
也许是酒喝多了一点儿,他竟然很想去摸一下那只手。
他的眼光有点儿花,问道:“宋晓波……你为何不去剪彩?”
“臣……臣……臣……”
宋晓波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来。
“臣……臣……臣第一次目睹天颜……实在是太激动了……”
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胆小鬼。
真是个彻彻底底的胆小鬼。
读书人之中,这种胆小鬼是很多的。
他的表现,完全符合那种城乡结合部的农民第一次进城见了省委书记的样子。
原来,这厮不是王守仁,不去剪彩,只是害怕,而非是为了气结。
皇帝反而很同情他,“也罢,老实人也不能吃亏,朕把这条玉带赏赐你。”
“谢……谢陛下。”
那是他随意把玩的一条玉带。
宋晓波急忙接了。
王守仁在一边,什么都没说。
就在这时,只听得宋晓波先开口,战战兢兢的:“皇上……臣……臣……臣等先告退。”
说完,也不等皇帝开口,一拱手,转身就走。
就在这时,皇帝也发现了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他下意识地站起来:“宋晓波留步……”
不巧的是,他端着酒杯,喝得很多了,舌头有点打结。
大家没听得多清楚。
“宋晓波”也自然“听不见”,大步就走。
他一带头,大家都是醉醺醺的,而且,再也不想以45°的姿势仰望皇帝,脖子都要断了,以为皇帝同意了,跟着他就走。
皇帝发现真相3
他一带头,大家都是醉醺醺的,而且,再也不想以45°的姿势仰望皇帝,脖子都要断了,以为皇帝同意了,跟着他就走。
皇帝还没反应过来,众人已经鱼贯退下。
“喂,宋晓波……”
这个宋晓波,怎么看起来如此面熟?
在哪里见过?
一定是见过的!
尤其是他的手——那双修长而白皙的手。
只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对了,是他的侧面——宋晓波的侧面。
他急匆匆出去的时候,他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候,宋晓波刚抬起头,露出下巴——就是那一瞬间,他看到他的眼珠子——又大又亮,而且尤其是眉毛掀起来时候的样子——太熟悉了,真的太熟了。
就算他喝了许多酒,但是,这么熟悉的人物,他不可能忘记。
自己怎么可能对一个千里迢迢之外的新科进士那么熟悉?
对了,宋晓波是怎么回答的?
他说他是哪里人?
云南的!
自己生平都没去过云南,怎么可能对这个宋晓波有如此印象?
不对,太不对了。
皇帝站起来。
这时,他开始问身边的太监。
“高凤,你们看到这个宋晓波没有?”
太监们今日也被恩准喝了几杯,晕乎乎的。谁认得什么宋晓波,张晓波的?
“陛下……这个宋晓波,不就是一个新科进士嘛……”
“我是说,他很面熟,不是嘛……”
“面熟?”
太监们面面相觑,哪里面熟了?
皇帝毕竟智商不算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立即醒悟过来,不对。这厮鸟,说自己是云南人,问题是,他根本不是云南口音。因为,云贵川的口音是差不多的——而他现在朝夕相处着一个四川人——内阁首辅杨廷和,他的老师。
杨宰相就不是这个口音。
这厮鸟,竟敢当众欺君!!
“宋晓波……喂,宋晓波……”
他顾不得其他,追上去。
皇后大逃亡1
皇帝忽然出去追一个人。
大家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伙太监和侍卫也跟上去。
“陛下,陛下……”
大家显然在问他追谁。
外面,熙熙攘攘,谈笑风生出去的一群进士们。
一两百人,还是很嘈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