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女重生:神医太子(724)

作者: 小小牧童 阅读记录

可他就算是一跟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也逃不出姜心的如来神掌。

姜心捏着公孙铄的耳朵往房间里拉,一路上只听见公孙铄不断痛苦哀号大叫朱焱救命的贱声。

朱焱当然是装做没听见了,这两夫妻,最擅长的,便是苦中作乐,乐中找苦。

“和美女聊天感觉怎么样?”

“谁说她是美女啦?她那模样,不及你万分之一。”

“美女要走,很是依依不舍是吧?”

“谁依依不舍啦?是我赶她走的好吧!你别胡乱冤枉好人,你没瞧见我都没让她进来么?再说了,人家是来找朱焱的,我不过凑趣听了一耳朵罢了。”

捏着耳朵的手这才松下,姜心忙问:“她找朱焱做什么?”

公孙铄揉着自己的耳朵,半点不敢迟疑,赶忙答道:“还能做什么?表达她对朱焱的好感,以及二人的缘份,这你还不明白么?”

姜心皱眉:“你的意思,她看上朱焱了?想要乘虚而入?”

公孙铄点头:“是这意思,不过你放心,她想要乘虚而入,那也得有虚可乘,朱焱这人你还不了解吗?脑子里心里眼里就只有夏元秋一个人,别的女人在他眼里,简直就不是女人。”

这点姜心倒是信,可俗话说的好,男追女,表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若那姑娘铁了心要追朱焱,两人又在同一个学院修习术法,那机会还不有的是?不怕朱焱变心,就怕这女人心不下,使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不行,你得给我盯紧一点,可别让那女人得了手,朱焱可是元秋的男人,元秋现在不在,我有义务帮她看住她的男人,不让别的女人染指了去。”

公孙铄道:“一个男人若能这么容易就被别的女人染指,那这个男人一定心意不坚,情意不定,需要人看住才能管住自己的男人,不靠谱,朱焱不是这种人,你大可放心。”

☆、1314.第1314章 念伊人

第1315章

姜心哼道:“不是最好,若让我知道他和哪个女人暧昧不清,我一定不会放过他。”

公孙铄嘿嘿笑道:“你就别管他了,你管管我嘛,多关心关心我。”他朝她眨眼睛,意欲明显。

姜心使劲推了他一把:“给老娘滚蛋,刚刚那事还没说明白呢!”

公孙铄犹如恶狼扑食般将她扑倒,唇齿间蹦出的话话变得暧昧迷离:“一会一定好好与你说个明白——”

二人尽管动静不算特别大,已经极力在克制着,毕竟他们隔壁还住着一个望妻欲穿的苦逼男,总不好搞出太大的动静刺激到他的神经。

可人朱焱不是普通人,人耳聪目明的,莫说这种动静,就是有一只老鼠在隔壁的房间里叫唤一声,他也能听个清清楚楚,他叹了一口气,起身走出了房间,坐到院里看月亮数星星。

虽同在一轮明月之下,却不知伊人究竟在何方,一心牵挂,日夜不能安寐。

————

————

东海学院

今天是夏元秋第一天上课,她没想到自己竟然还会有再入学堂的一天,前世,她读了十几年的书,自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她认为她再也不会回到学校,就算回校,也应是以不同的身份而回。

第一天的课她选择了在元武院,与她一同入学的有七人,加她一共八人,七人中五位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两位十八九岁的姑娘,他们在复试时并没见到夏元秋,还以为她是靠关系进来的,尤其是两个姑娘,见有人模样生得比自己好,一出现便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一人身上,心里便很不是滋味。

教导新生的课一般是副院导来教,而元武院的副院导正是古坤,视夏元秋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古坤。

夏元秋见是他来上课,心里也是不爽,跟这种人学习,能学到什么好?还不如丢给她一本修典,她自学算了。

古坤目光不善的瞪了夏元秋一眼,心里怨气滔天,尽管如此,他也不会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对夏元秋施以打击报复,他有他自己的方法,定要让夏元秋好看,让她知道,得罪他古坤,她的日子一定会很精彩。

古坤先教了一套聚气法,这是修术的入门之法,他说的很简单,几乎可以说是一语带过,没有接触过修术的人,很难理解这些晦涩的词面意思。

古坤念道:“善为脉,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

他睁开闭着的双眼,看着课室内的八位学生,面色淡漠:“你们试试吧。”

除夏元秋外。另七名学生皆是一脸的迷惘,完全听不懂副院导说的话,更不知如何开始去试,可又无人敢质疑副院导的教学方法,只能尴尬的面面相觑。

古坤的目光压根就不看那七人,直接锁定夏元秋,伸手指着夏元秋道:“听说你是院长亲点入院的,想来悟性一定很好,不如你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免得别人说你是靠关系入院的,这种流言对你对学院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1315.第1315章 夏元秋跳级入门

第1316章

他这很明的故意刁难,夏元秋却嫣然一笑,颜若春花般灿烂,眸却寒星闪闪。

“好,我试试!”

她自幼学医,背过的医书不知有多少本,对于人体的脉络行运她比一般人自然要清楚些,古坤说的那些,在旁人看来晦涩难懂,可夏元秋听了却了然于心。

善为脉,以始脉之行,谨察五脏六腑,内窥脏腑之异,导气而行,通五脏过六腑,逆从,阴阳,本阳为上,逆从这,反阴为上,表里雌雄之纪,男脉为左,女脉为右,藏之心意,合心于精,纳气于胸,以心念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