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福女(136)
“大伯母!”
没错,顾知念已经开始叫曾氏大伯母了,尽管曾氏跟她多次提过,让她唤她大夫人,可她就是装听不见,依然我行我素唤曾氏大伯母,仿佛叫一声大伯母,她欧阳千金的名头就能坐实一样。
曾氏也懒得管她,只微笑着问:“怎么来了?有事吗?”
顾知念笑吟吟的,“大伯母,我新学了一样点心,瞧着还不错,给大伯母和二堂兄送些来。”
后头的丫鬟提着食盒上前,掀开盒盖给曾氏看。
曾氏瞥了一眼,见是一盘子四四方方的糕点,模样瞧着尚可,可她向来不喜甜食,根本提不起食欲,便笑着道:“你有心了。”
“听说大伯母是瑜州人,这点心是一位瑜州来的厨娘教我的,说是瑜州那边独有的风味,侄女想着大伯母兴许会喜欢,便试着学了一日。”顾知念道。
一旁的丫鬟赶忙接话,“哪里是学了一日,小姐往日从没进过厨房,这点心做法又极复杂,小姐学了整整三日才学会的。”
顾知念横了丫鬟一眼,嗔怪道:“多嘴!”
曾氏像看傻子一样看着顾知念,“谁跟你说我是瑜州人?”
第221章 客套
顾知念当然不会承认她悄悄调查过泗水欧阳氏目前主事的这些人,虽然查到的资料很少,但也足够她现在用了。
“前些年在茶楼听人说的,莫非那人是信口胡诌?”顾知念一脸惊讶道。
曾氏盯着她的脸看了几息,随即笑着摇头,“也不全是胡诌,我祖上是瑜州人。”
顾知念松了口气,正要再开口,却见一个丫鬟跑了进来,朝两人屈膝行礼道:“小姐,太子殿下到了,正往这边来。”
顾知念眼睛一亮,转身就要去门口迎太子。
曾氏自然知道顾知念和太子的婚约,但见她这般不矜持,也是皱了皱眉。
不一会,太子的身影便出现在小院门口。
“妾身参见殿下!”顾知念一脸欢喜的朝太子屈膝行礼,姿态端庄,神情娇羞。
夜苍澜很想目不斜视地走过去,只当没看见没听见,可院里还站着如今欧阳家的大夫人曾氏,以及曾氏身后的欧阳长平。
他停下脚步,侧头看向顾知念,淡淡道:“不必多礼!”
“谢殿下!”顾知念直起身,抬头去看心心念念的郎君,却只看见个后脑勺。
夜苍澜眼里对顾知念的冷淡曾氏都看在眼里,唇角不由勾出一丝意味深长的浅笑,随即往前迎了两步,朝夜苍澜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夜苍澜赶忙上前虚虚扶了一把,“快快免礼!”
曾氏笑道:“不知殿下要来,连壶好茶都不曾备下,真是失礼了。”
夜苍澜也笑,“小侄不挑的,不拘什么茶都可。”
曾氏挑眉,这是有要紧事要说啊!
而眼下对皇家能称得上要紧事的,除了边境的战乱还能有什么。
曾氏侧身让了让,请太子进屋说话。
顾知念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上好的机会,急忙跟了进去。
原本煮茶倒茶这种事,曾氏都是让儿子欧阳长平来做的,可顾知念凑了上来,非要亲自给殿下煮茶,欧阳长平也乐得清闲,直接将一应煮茶用具让给了顾知念。
顾知念一边煮茶,一边竖着耳朵听太子殿下和曾氏说话。
“论起来,小侄该唤您一声婶娘。”夜苍澜道。
曾氏摆手,“可当不起,您是储君,怎能与我等平民论亲呢。”
“在侄儿的心里,泗水欧阳氏就是侄儿的至亲。”
且不管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听着还是挺舒服的。
两人客套了一会,夜苍澜这才开始进入正题。
“婶娘应该也听说了边境的混战,如今情势于大晋十分不利,加之前阵子南骊国的怀谷将军假借议和之名,进京杀了我大晋多位良将,如今朝廷连一名能领兵打仗的将军都派不出。”
这事曾氏自然知道,当时还在心里将这不作不死的皇帝骂了个狗血淋头呢。
见曾氏不说话,夜苍澜便接着道:“侄儿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婶婶定要答应侄儿。”
曾氏当然不会随便答应什么,只沉默地看着眼前这个将姿态放得极低的大晋储君。
“侄儿自小便听闻欧阳家族人才辈出,武功谋略皆不输朝中大将,如今国难当前——”
曾氏大约知道他下边要说什么,赶忙抬手打断他,“殿下——此事我做不得主。”
夜苍澜忙道:“侄儿自然知晓,只望婶婶能为侄儿给欧阳家主去一封书信,说明此事。”
第222章 真是他欧阳敬诚的女儿?
曾氏面色有些古怪的看着夜苍澜和端着茶过来的顾知念,“你没告诉殿下我们家主这几天就会来京都?”
顾知念面泛苦涩,她倒是想说来说,也要有机会见到太子殿下才能说啊!
“大伯母,殿下近日为国事烦忧,侄女不敢去叨扰殿下。”
曾氏挑了挑眉,没说什么,夜苍澜却面露喜色,“敬诚叔这几日便会来京都?”
太子是真的高兴,他早就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欧阳家主了。
曾氏也想笑,却有点儿笑不出来。
不仅曾氏笑不出来,第二日便进了京的欧阳敬诚更笑不出来。
他没去江南,却得了江南那边的准信,说是当年那个女子确实是怀着孕出嫁的,嫁到了京都城,且孩子平安生了下来,是个女儿,那女子却难产死了。何家当时并不知那孩子不是女婿的,便将孩子留在了女婿家里,一直养到如今。
还说何家老太太前阵子去了京都城一趟,回来就跟她儿子说和京都城的前女婿闹翻了,因为外孙女不是女婿的骨肉,在京都城受了许多苦头,老太太为此还狠哭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