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与诸葛孔明(网络版)(2)
“不,奶奶,你回来!回来!”我伸出手在空中一阵乱抓,惊醒过来。
窗外透进的丝丝光芒有些刺眼,使我的眼睛微眯起来。
“施主,你醒了?”一个尼姑打扮的人走近我的床边,手上还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
“这里是?”我茫然的问道。
“这里是妙弦庵。”小尼姑把药碗递给我,“师太吩咐过,等你醒了,就把药喝了。”
妙弦庵?我明明记得我是在坐云霄飞车的啊?就算是晕倒了,也是把我送医院啊,怎么会在尼姑庵里?
一切是这么的诡异,不行,我要出去看看!
我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推开棉被,下了床。到了外面,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山下来进香的人潮汹涌,这说明庵里的香火鼎盛,没什么可奇怪的。可是为什么人们穿的衣服是这么的怪异,都是古装!
“请问,请问师太,现在是什么年号?”好一会,我才缓过来。
小尼姑古怪的看着我,答道:“建安十一年。”
“建安十一年?”我在脑海里飞快的搜索,是汉朝末年,也就是三国即将开始的年间!
我顿时摊倒在地,天啊!我怎么会来到这里的?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半年了,我也渐渐的适应了庵里的生活。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但是却很庆幸能有这样经历,因为在那个时空里,本就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来到这里,就意味着我重生了,或许在这里我会活的更快乐。
“凌。”静慧师太轻唤了我一声。(我本名是姚凌,凌是奶奶取的,所以我保留着。舍弃了姓氏,现在我的名字就叫凌。)
“啊?师太,”我回过神,“什么事?”静慧师太是妙弦庵的庵主,是她把晕倒在河边垂死的我救回来的。师太算的上是个世外高人了,饱览诗书,博古通今,医术精湛,占卜更是娴熟,她知道我是异世界来的人。她对未来的一些东西很感兴趣,经常拉着我问东问西,我们不知不觉成了忘年交。
“明日老尼要去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想邀你一同前往。”
“要出门?”我有些惊喜,来了这么久,我还从没出过庵呢,“师太要去拜访什么人呢?”
“司马徽。”
司马徽?这名字好熟悉啊。我低头苦想,是谁呢?谁呢?啊,是水镜先生!诸葛亮的挚友!
我整了整衣裳,看了看门上的大字‘草庐’,心情是难以形容的,想着就要见到心目中的偶像,口齿有些不清:“师,师太,我,我们这就要进去啦?”
静慧师太打趣道:“你这是要去赴刑场吧?这么紧张做什么?”
进了院门,古朴的格局,处处郁郁葱葱,树草繁盛,鼻尖闻到的是飘荡着的悠悠香气。我不由的感叹,怎样的人才能营造出这样幽远而又豁达的氛围啊!
远远的就能瞥见亭子里几人的身影,坐在左边的大胡子,想必就是庞统了,上座那个仙风道骨的人就是水镜先生了,右边的书生应该是徐庶吧,站在亭中央的那人背对着我们,只能模糊的看到个背影。
再走近,便听到站着的那人清亮的嗓音吟诵道:“……问是谁家冢,田疆古治世……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好,好一首梁父吟!”我不觉的已喝彩出声。
那人优雅的回身与我打了个照面,只见他身着浅绿的长袍,高挽的发髻上包着一块白色的儒生巾,手摇轻盈的鹅毛扇,面若冠玉,和煦如春风的浅笑,不正是孔明么?
正文 第三章 成为书童
“小兄弟也知晓《梁父吟》?”孔明深邃如潭水的眼睛似笑的看着我。
小兄弟?我一愣,哦,这才想起今早出门的时候我换了一套男装,现在的我看起来就像是个15、16岁的少年。
思即,我向众人作了个揖:“‘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真是好文啊!小生不才,略知一二而已。适才听先生吟诵,遂情不自禁的出声,还请先生莫怪罪。”一堆文绉绉的话让我感觉舌头好象打结了,与文人墨客打交道真是累啊!
静慧师太见我的话语说得不伦不类的,遂开解道:“凌,今日只是闲话家常,并不是开堂辩论,尽可畅所欲言,用词不必太过拘束。”
我心想也是,要是每每说话都得句句斟酌,字字推敲,那还不得累死,想来这些人也只是在正式场合,说着文绉绉的话语,平日说话聊天大约也没这么多的‘之乎者也’吧。
“只是略知一二?”在座的三位互传了个眼色,齐齐的看向孔明。而孔明脸上则带着讳莫如深的微笑。
我暗叫不好,这时卧龙隐居在乡间耕种,声名还不广,知道这首歌谣的人是少之又少,我这个黄毛小子又怎么会知道呢?
“老尼曾吟诵过。”静慧师太走上前来,适时替我解了围,“幸许是那时背诵下的吧。”
“静慧师太。”四人立时起身向师太行礼。
“师太,这位小兄弟是……”徐庶回头看了我一眼,问题却抛给了静慧师太。
“他是老尼的远亲,单字‘凌’”。
静慧师太,好平稳的声音哦,我心说,什么出家人不打诳语,扯起谎来根本就是面不改色。
众人都落了坐,讨论的话题也就重新展开。
而他们讨论的便是现今天下的格局情况,君臣之道,百姓的疾苦等等诸如此类的政治抱负议题。
“不知凌贤弟对‘哀民生之多艰’有何见解?”徐庶忽地别过头问我,“方才听你所言,句句珠玑,想来必也是知文善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