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皇的养成计划(155)

作者: 深水城 阅读记录

李治双眸一亮,而后揉揉额角,沉声问道:“此事可已查实?”

“确是属实。”许敬宗铿锵答道。

李治长叹一声,痛心疾首,他似眼角有泪,颤声说道:“舅父果真如此做了?!但他对朕恩重如山,即使是他犯了谋反大罪,朕也不忍杀他。否则天下人将会如何看朕?后世又会如何看朕?!”

在稀疏的晨光与摇晃的烛光下,李治的面容与声音仿佛都是不真切的幻觉。他并未亲自去阅览此案的卷宗,却丝毫不质疑长孙无忌谋反的事实,因为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合法动手的理由。其实,我早已知晓,软弱不过是他的表象。从他登上太子之位开始,他便永远失去了天真的权利。生在帝王家,便注定了不能有纯真的心思。他亦是如此。

“陛下不必担忧后世之评,早有薄昭之事可做借鉴。薄昭是汉文帝的舅父,也是文帝从代王时代便追随他的功臣,但他恃宠而骄,横行不法,汉文帝大义灭亲杀了他,天下人从未非议文帝此举有误。”我留神李治的神情变化,静了片刻,这才说道,“古来帝王便有承担天下的重责大任,绝不可只顾及个人的私惠。薄昭只是杀人之罪,而长孙无忌身受两朝重恩,却不思报效,竟然谋反,这是难以饶恕的重罪!长孙无忌权倾朝野,才能又不下于王莽、司马懿,陛下仁厚,不忍除之。只是如此的忍让,恐怕会将这锦绣江山易姓他人!”

李治闭眼静静地聆听着,我却不再说下去。他微微叹息:“事已至此,朕亦是身不由己。此案既定为谋反,便是重罪。长孙无忌死罪可免,剥夺他太尉的官职与赵国公的爵位,贬为扬州都督,暂住黔州。”

“是!只是此案并没有就此完结,因为涉及人数众多,”许敬宗俯首领命,他又说道,“应接着再办,将涉案之人一一审理。”

“准奏。”李治颔首。

我心中狂喜,神色却是平静,声音仍是淡淡的:“长孙无忌身为两朝重朝,佐命元勋,长孙家族根深叶茂,势力庞大,你等定要小心行事,不可有丝毫差池。”

“是!”许敬宗与李义府齐齐答道。

至此,此案已定,长孙无忌的谋反之罪已坐实,他再无翻身的余地了。

炉中的焚着青云香,轻烟氛氲,如雾如云,似破茧而出,周身轻盈。淡淡怡然之中,青云香悠悠地飘,透窗而过,往更宽阔的天地里去了。

正文 你是花妖,又怎会老去?

春日初阳和煦,照在身上,柔绵温软。竹色青翠,风过吟竹,竹枝微动,渐渐漾成一片碧绿的雾霭。我未施粉黛,长发微挽,只斜插了一支银簪,外披一件绯红轻裘,迎风摇曳,如燃了暗火,幽幽地在竹林中烧着。

我并未带任何内侍与宫女,只有李义府轻悠的身影始终随在我左右。

又行片刻,李义府递过手来:“皇后娘娘,此处腐木丛生,苍苔冷滑,有些难行……”他见我无语地望着他,面上现出一抹狼狈,伸出来的手僵在空中。

我见他失态,怡然一笑,将手递了过去,自然地任他搀扶,一步一步,下盘极稳。

那日李治诏令一下,便要遣使发兵“护卫”长孙无忌前往黔州,长孙无忌也未做任何挣扎,只说临行前要见我一面。李治先是不允此事,经我一番劝说,他这才勉强答应让我来见长孙无忌。

我任李义府领着,行了一会,笑问道:“为何不敢回头看我?”

李义府身躯微颤,他沉默良久,步子却加快了,我正猜测着他的心思,却只听到一声低低的叹息幽幽传来。

我心下微微一紧,便再没有了调笑他的心情。

“皇后娘娘。”李义府停在一面班驳的墙前,他错身一闪,便将我让进屋内。

室内潮湿阴冷,唯有一灯如豆,微漠的冷光,照得一切晦暗不明,幽深迷蒙。

室中有一人坐于墙角,佝偻着身子,背对着我,一动不动。

我轻挥手,李义府便识趣地退下了,我静立一会,才开口说道:“国舅别来无恙?”

长孙无忌肩头一耸,身子僵着,半晌才低低道:“皇后娘娘,我已是你的阶下囚,这些虚礼恐怕已用不着了。”

“是么?那便恕我直言了。我特来告之你几件大事,”我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先发制人,委婉道来,“你获罪后,你所有亲友家人无不连坐除名,流放岭外,包括你那贵为驸马的两个儿子,虽然他们娶的都是陛下的嫡亲妹妹,但有你这样的父亲,他们依然难逃噩运。已被贬黜的高履行则再被贬为洪州都督,长孙祥再贬为常州刺史,而长孙恩则流放岭南高州。”

长孙无忌全身巨颤,他终是转过身来,神情中有掩饰不住的恐惧与慌乱:“你,你,你究竟想如何?!”

我抬袖扫了扫一旁的椅面,轻轻坐下,注视着他,玩味地问道:“国舅希望我如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长孙无忌脸色发青,“你只与我一人有怨,切勿累及无辜……”

“罪有连诛,没有什么无辜。褚遂良官爵被削,柳奭、韩瑗除名,于志宁免官。褚遂良的两个孩子彦甫、彦冲也一同流放爱州,可惜走到半路上即暴毙。褚遂良应当庆幸自己的早死,才不至于亲眼目睹子孙的凄惨结局。”我缓缓摇了摇头,神情里颇有遗憾之意,“以上三人皆被抄家,所有近亲不论男女老幼皆流岭南,男子为奴,女子为婢,同连坐被贬的官员长孙氏和柳氏共有十三人。本朝原有七位宰相:你、李勣、于志宁、褚遂良、来济、崔敦礼、韩瑗,如今除李勣与早逝的崔敦礼外已或贬或杀,清除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