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民国俏厨娘(213)+番外
这种金汤是阮家最擅长吊取的高汤,有这金汤在,一望可知,这便是阮家菜。偏生这种金汤搭配起豆花儿来,浓郁的高汤鲜味与豆花儿的豆香味配合得天衣无缝。
接下来阮老爷子并不去挑选各色佐料,而是将所有配料一味一味地送入口中仔细尝过:“唔,这鲍肉乃是用火腿汁滚过三遍,彻底入味之后才切成碎丁的,拌入豆花,口感犹在。”老爷子忍不住又叹了一句:这也是阮家菜。
全是阮家菜的底子,却竟然做出了这样一道看上去家常小食一样的热菜。这阮家席面,倒是瞬间就平民了不少,很是接地气。
阮正源难免在心中暗自琢磨,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待众人将这道“金汤豆花”用过,各色碗碟撤下,阿俏开始带着人走其他的菜式。
这席间的热菜,较之以前的菜单,阿俏大约做了一半的改动。有些经典菜式,诸如浓汁吉品鲍、煨鹿筋、蟹柳扒鱼唇、金汤炖辽参等等,材质未改,做法和配料略有些微调,甚至几样合并,做成了鲍汁扒辽参、石锅烧鹿筋、蟹粉鱼唇。
除此之外,阿俏还大胆地添了几道新菜。
一道是“鸡汁扣三丝”:将火腿、冬笋、鸡脯肉切成一样长短、纤如毫发的细丝,扣上一朵香菇,入碗压成形状,上蒸锅蒸熟,熟后倒扣入盛着鸡汁的碗中。呈上来的成菜鸡汁澄清,火腿鲜红,鸡肉莹白,千丝万缕却整整齐齐,一并扣在一朵香菇之下。
这道菜极为倚重刀功,火候上略容易些。
可是接下来一道,于火候上的应用却非同小可阿俏上了一道:油爆双脆。
“双脆”分别是猪肚的肚仁儿,和切成片的鸡胗。肚与胗表面都要事先批上细细的花刀,然后入油锅爆炒。密密麻麻的花刀使油与热力容易侵入,片刻即熟。
然而这“片刻”二字却又有讲究,肚仁儿不易熟,鸡胗却熟得快一点儿,所以肚仁儿先放在热油里滚过一遭之后再下鸡胗,两样刚好能同时熟,否则要么一样熟过,或是另一样夹生,都不是成功的作品。待到锅内两样材料齐齐都熟了,立即浇汁儿勾芡,锅一颠立即就出锅,倒入事先装饰过的菜盘内,盘中两样食材,一白一红,配色也好看,这道油爆双脆,便成了。
这道菜,是阿俏受了狄九的启发想出来的。狄九擅做火爆腰肝,阿俏却不愿直接取了人家赖以谋生的菜式来装点自家席面,所以另选了“油爆双脆”。
因为是火候菜的关系,阮家席面,三代传承,这么多年下来,还从未有一道菜的火候能与这“油爆双脆”比肩。阮氏族人见到这一道上来,颇有些半信半疑地挟了尝了,无不叫好无论是肚,还是胗,两样口感都是脆嫩滑润,味道清爽鲜美,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
“油爆双脆”呈上的菜式分量不大,上菜之后不过片刻的光景,席间就只剩下一个空盘。阮氏族人还在那里意犹未尽的时候,阮老爷子阮正源却知道,这道热炒,重火候热力,就是要众人在最新鲜热辣的时候一鼓作气,立即光盘。若是做得多了,待食材疲软,就不脆了。
阿俏要的,恐怕就是这个意犹未尽。阮老爷子暗自心想。
一席下来,热菜走过,马上是点心甜品,各色菜式俱是无可挑剔。
待席面用尽,阮家仆人奉上牙签手巾等物与众人剔牙擦脸。而阿俏则安安静静地候在与归堂的角落,她似乎不那么着急想知道众人对她的评价,也好像是胸有成竹,晓得与座的这些阮氏族人,挑不出她的什么毛病。
“老哥哥啊!”阮正泓剔过牙,开口先和阮正源老爷子客套,“我们这是托你的福,才能尝到这样精彩的席面。这样的席面要是推出去,再加上令孙女的名气,恐怕老哥哥又要赚个盆满钵满了吧!”
阮正源微笑着谦了两句,转头去看看阿俏这道席面,确实没什么毛病可挑。
然而阮正泓却续道:“只不过我们开席之前说过的那些事儿,说不得,要与令孙女一一都问个清楚才好啊!”
阿俏低着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道:来了!
果然,只听阮正泓声音悠悠地问:“我说那位三姑娘啊,早就听闻你去惠山学艺两年,可这是阮家菜的席面,你可不能把惠山那些土里土气的菜式,混在阮家的席面里啊!”
阿俏听着眼珠转转,心想:土里土气?你才土里土气呢?
惠山倪云林那样飘逸高洁的一个人,若是说惠山的菜式土气,倪云林那老头子还不气得从坟里跳起来?
可是表面上她听了宁淑的劝,没有动气,而是柔声开口,轻轻唤一声:“二爷爷!”谁让这位阮正泓行“二”的呢?
“好教您得知,我今天做的这所有菜式里,并没有‘云林菜’的菜式。阮家的菜式自有其风格,不是能随随便便将旁系的菜式并入的。”
“那感情好呀!”二爷爷阮正泓口里咬着一枝牙签,幽幽地说:“可是那阮家送你去惠山学艺两年,又图个啥子哟?”
好么!阿俏心想,她里外不是人,
到这时候阿俏却只能打叠精神回答问题:“二爷爷,话却不能这么说,这席面里的菜式虽说没有用到‘云林菜’的菜式,可是这席面的布局、配色,每道菜的装饰、摆放,全都有讲究,这却与‘云林菜’有莫大的关联。”
“云林菜”是讲究菜式之美的菜系,她深受熏陶,摆出来的席面,不好看才怪。
“那你几道新菜,‘油爆双脆’什么的,又是哪里来的菜式,我在阮家这么多年,我没吃过哟!”阮茂祥从旁插了嘴,对于阿俏的话,他并不全信。